2005年3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旅游>

旅游

“江南一枝花”今日更精彩

诸葛孔明的后裔在哪里?
Visa 与 e 龙携手合作 共迎旅游支付新时代


诸葛孔明的后裔在哪里?

――访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



             东平

三国时代的蜀丞相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在中国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名人。而若问起诸葛亮的后裔们今在何方,生活得怎样?却没有多少人知晓。
在浙江西部兰溪市的在一片丘陵怀抱之中,坐落着一个古朴典雅,又富传奇色彩的村庄――诸葛八卦村。660多年前,诸葛亮第二十八世孙诸葛大师率后辈迁居这里,此后,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建造着美好家园。如今,诸葛亮后裔生活的这个古老村落保存完好,并成为浙江有名的旅游新地。

在八卦图中传承的古村

位于村中心的钟池酷似一幅八卦太极阴阳图

走进村落中,迎面一道白墙影壁,上绘八卦图。影壁背后豁然现出一个幽幽绿水的池塘,名为钟池。四周是错落有致的粉墙、黛瓦、马头檐式民居,这就是诸葛八卦村的中心。

钟池的形状酷似一幅太极阴阳鱼图,四围八条村巷从中心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村落外围有八座山丘合抱,八山的分布也很似八卦布阵,又自然构成了外八卦。老人们说,这个古村因其地形地貌、村内布局结构形似内外两个八卦图,才称之为八卦村了。

这个村落的开创人、诸葛亮第二十八世孙诸葛大狮,平生好阴阳风水之术,深明建筑原理。当年他四处踏勘村落新址,于公元1340年前后,觅得地形独特的高隆岗,亲自规划,披荆斩棘,平垦丘洼,选以钟池为中心,根据八卦图形,营造房舍。现全村仍完整保存的明清(1368-1911)古民居及厅堂有200多处,九宫八卦的村落格局也延续未变,成为中国古村落古民居的典型杰作,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钟池”水塘一侧的大公堂,坐北朝南,为三进两明堂,大门两侧墙上书有“忠”、“武”两个大字。因诸葛亮身后被谥封为忠武侯。

堂内悬挂着“三顾茅庐”、“舌战群儒”、“七擒孟获”、“草船借箭”、“空城计”、“巧布八阵图”、“白帝城托孤”、“借东风”八幅油画。目睹这一幅幅生动传神画面,不由得陷入到当年情境中,更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用兵如神而赞叹。

在大厅内太师壁上书写着诸葛亮的《戒子书》,其中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谓广泛流传,尽人皆知。

漫步在颇具文化古韵的村落中,欣赏着融古建筑、木雕、书法绘画为一体的厅堂民居建筑,真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

在这个古老的村落,仍保存着迄今国内最完整的《高隆诸葛氏宗谱》,19卷,39册,100多万字。这部宗谱由诸葛亮第二十二世孙诸葛希孟于南宋中首次编纂,第二十八世孙诸葛伯衡于明初洪武十七年(1384)成型,先后辑修十五次。

现存的宗谱体制恢弘,内容翔实,全面记述了诸葛亮后裔迁浙之前数百年间的传承关系,以及自第十四世孙诸葛利迁居浙江,十五世孙诸葛青迁居兰溪,二十八代孙诸葛大狮迁居诸葛村后,一千多年间诸葛亮后裔绵延后续,聚居迁徙,繁荣昌盛的历程。

诸葛八卦村,自诸葛大狮迁居创建后,历经20多代人,现全村居住了诸葛亮的后裔2500多人,从四十四世到五十五世后代皆有,另包括诸葛镇所属村落的诸葛亮后裔2000人,共有4500人之多。据统计,全国的诸葛亮后代共约16000人,诸葛村镇约占了四分之一,成为诸葛亮后裔中规模最大的一支。

历经沧桑的丞相祠堂

诸葛八卦村每年有两个最重要的日子,那就是农历四月十四日诸葛亮的诞辰,及八月二十八日诸葛亮的忌日。这两日,全村要举行祭祖大典,仪轨庄重,皆击鼓三通,萧管齐鸣,三跪三叩,宣读祭章,献歌献乐,气氛肃穆而隆重。配合大典,还要举办热闹红火的庙会,并请戏班前来献演。

春秋两祭,是诸葛村独有的祭祖习规。通过祭祖宗、续宗谱、修宗祠等形式,来唤起村民对宗族血脉关系的认同、归属、自豪和责任感,从而形成族人的凝聚力。

春祭仪式在丞相祠堂举行,这座祠堂坐落于村口的显著位置。祠堂总面积1900平方米,规模恢弘,形状独特,装饰古朴凝重,由四面的门屋、廊庑围合成一个方形院落,院子正中是宏敞华丽的中庭,隆重的春祭仪典即设在此。这座祠堂是江南为眼惟一由诸葛亮嫡传裔孙兴建的祭祀祖先的古建筑,也是形状最为独特,规模最大的一座。

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诸葛大狮公的曾孙伯融公,首建家庙五间,是为丞相祠堂的前身,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正式修建祠堂,以后历代不断集资扩建维修,清康熙七年(1668年)至雍正十二年(1734年)的一百多年间,又两次大规模整修,建成了规模宏伟的中庭,整座丞相祠堂已成现有的形制。
清咸丰十一年(1861),祠堂曾遭受劫掠,全部建筑被大火焚烧,只剩下一片瓦砾焦土。诸葛氏族的后裔子孙并未因此灰心散落,40年后的光绪二十六年(1900),他们再次在废墟上重建丞相祠堂,并绕修围墙以保护,除中庭未及修复外,整座祠堂重新落成,是时全村张灯结彩,鼓乐喧闹,戏班助兴,男女老幼,簇拥观览。

然任“祠正正卿”的修祠总负责人,仍在为中庭未得恢复而感到内心不安,于是他继续尽心操持,到处采购大木,访求石料,等材料筹备过半,他却卧病不起,随召集村中父老乡亲,共同推举了诸葛瑞标继任,嘱族人和舟共济,誓复中庭。开工不久后 ,军阀孙传芳在浙江掀起战事,众工匠曾一度要停工避难,但瑞标亲临坐阵,安抚众工,督察进度,大家众志成城,终使中庭重新落成,气魄宏伟,画栋雕梁,甚为壮观。

“文革”兴起的年代(1966—1976),丞相祠堂再一次面临危险境地,村人为了保护这一历经沧桑,存之不易的古老建筑,自发地行动起来,他们把梁柱上的精美木雕悄悄取下来,藏匿在家中,不能取走的,就用泥巴或石灰糊盖起来,然后又把这座老祠堂巧妙地改作粮库,在当时号召广积粮的年代,粮仓是没有人敢冲击的,这座古祠堂就这样小心翼翼地被保护下来,直至1980年代改革开放后,诸葛村人再度修整祠堂,开展旅游,才使得更多的海内外游人得以观赏到这座古代文化建筑的风采。

“百草园”与村落中药特色文化

诸葛亮54岁时写给8岁儿子的《诫子书》,刊印在高隆诸葛氏宗谱的卷首。为诸葛村后裔们世代传诵,奉为精神传家宝。

在大公堂旁边一幢绿树掩映的民居内,我见到了居住在这里的诸葛亮第四十八代孙诸葛高峰先生,他已年近70岁,是位乡村书法家,屋内四壁挂满了他书写的毛笔字条幅,还有装裱好的对联、横幅;书案边也堆满了还没装裱的大楷、中楷、小楷以及行草字幅等。诸葛高峰平生最大的嗜好就是写字,许多前来诸葛村观光的游客嘉宾总喜好向他索字,老人也每求必应,乐得写来。在他数年的写字生涯中,写得最多的便是先祖诸葛亮的《诫子书》,老人说,能以我的笔墨,将诸葛亮的精神财富传播弘扬于海内外,何乐而不为呢。

诸葛亮的后裔们不仅以先祖的《诫子书》为祖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还遵崇先祖“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训导,自明初以来,便利用本地盛产的中草药资源,大力开发中草药业,使之成为全村数百年长盛不衰的支柱产业。中药文化也成了诸葛村特色文化之一。

据宗谱记载,1646年,一位兰溪商人折服于诸葛村人诸葛钟杰的才干,与之谋划并合伙在今江苏扬州开设了一间经营“炎农尝味之业”的店铺,即中药店。这是诸葛村人在外地开设的第一家中药店,距今350多年。

此后至近代,诸葛氏陆续在浙江、江苏各地和东南沿海,以及港澳地区开设的中药行店有200多家,且代代相传,经久不衰。诸葛药业帮团称雄江南数百年之久,并为兰溪赢得与浙江慈溪、安徽绩溪合称为中国著名的“三溪药乡”美誉。百年老店“天一堂”经营的“金鹿丸”“卧龙丹”“行军散”等名药也驰名天下。

清咸丰(1851—1861)以后,诸葛全村从事中药业的人占男丁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诸葛村里,童姑习药成风,伤风咳嗽,妇孺皆知用药。三尺之童,多能背诵《药性赋》,《本草》《金匮》等医药典籍,几乎无室不有,全村四代以上的中药世家有17户。在诸葛氏宗谱上,还载有一篇用中药名连撰而成的祭祖颂文,该文用64味中药名缀串而成,行文其妙,令人叹赏,也显示了诸葛亮后裔既精通中草药业,又具文采的独特风格。

如今,当你走进诸葛八卦村的“大经堂”,这座已辟为诸葛药业史展览馆的明代家族祠堂,以生动的图片实物展示了诸葛村数百年来在民族药业发展中的辉煌业绩。

大公堂后面还有一座玲珑别致的私家花园——天一堂后花园。花园的主人便是赫赫有名的百年老字号药店天一堂的传人诸葛源生。这个老字号由诸葛亮第四十七代孙诸葛棠斋创建于清同治(1862-1874)年间,已有140余年历史。它相继在广州、上海、香港等地开设分行,业务遍及全国各地和港澳地区。如今的“天一堂药业”仍是全国实力强劲的重点中成药生产企业。

漫步在奇花异草,绿柏翠竹的后花园,特别是观赏那些专门栽培的上百种中草药植物,为制药用专门养殖的梅花鹿,你会感到这里犹如一个中草药活标本的“百草园”。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