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儿童
——记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
崔志颖
宋庆龄的掌上明珠
 |
宋庆龄与孩子们愉快交谈 |
1947年4月,一个专门为儿童演戏的剧团——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即现在的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由宋庆龄女士在上海亲手创办。宋庆龄在她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将民族的未来与少年儿童联结起来。在她看来,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通过观看戏剧,可以提高儿童的素质,给予儿童娱乐,点燃他们的想象力最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宋庆龄选定由当时戏剧界著名人士董林肯等根据鲁迅翻译的苏联小说《表》改编成同名儿童剧。该剧反映了一个穷困的流浪儿偶尔窃得一块表,环绕表的走向揭示了他的命运。为此,宋庆龄特意与一些创作人员探讨儿童剧,在谈到小朋友对戏剧的浓厚兴趣时,宋庆龄说:“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帮助他们(儿童),而且要给他们精神食粮,要让他们看到未来,看到光明。”为了《表》的演出,宋庆龄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由于当时的中国福利会迁至上海不久,各项事业都在初创阶段,经济和物质都有一定的困难。为此,宋庆龄特地组织了一次规模盛大的游园会,给儿童福利事业和《表》的演出筹募了一笔基金。1947年4月10日,该剧在上海兰心大戏院正式公演,这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儿童公演。宋庆龄还为首演亲笔题词:“《表》是一出深刻而动人的儿童剧。它不仅对儿童有很大的教育作用,同时也给予从事儿童教育者一个明确的启示。”同时,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成立。一些媒体热情地将这个儿童剧团誉为“迎着朝阳的小舟”,而宋庆龄则亲切地把它称为“我的剧团”。
58年历程硕果累累
 |
《兔子和枪》 |
58年来,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始终坚持宋庆龄确立的“实验性、示范性”方针和全心全意为少年儿童服务的精神,一代代小观众长大成人,又有一代代小观众坐到了舞台前……在这些岁月里,儿艺创作演出了《马兰花》、《小足球队员》、《童心》、《魔鬼面壳》、《白马飞飞》、《雁奴莎莎》、《享受艰难》、《带绿色回家》、《雁鸣湖》、《兔子和枪》、《丑公主》等题材形式各异的作品300部。其中,三部作品入选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几十部作品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大奖。中国福利会儿童剧院还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由于中国福利会儿童剧院面对的观众群是3至18岁的未成年人,这就要求剧院创作演出的剧目必须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审美习惯的孩子的需求。2004年,全年演出场次近400场,演出剧目8个,这8个剧目都满足了各年龄层次少年儿童的欣赏要求。其中《皇帝的新衣》、《兔子和枪》和《丑公主》是针对学龄前的低幼儿童而创作演出的剧目,就当今独生子女中存在的一些思想及教育问题寓教于乐地给予体现。安徒生童话剧《海的女儿》是一部讲述真、善、美的儿童剧,适合学龄前及小学生观看。《纽约少年》和《平平安安》是为小学生、初中生创作的剧目,前者用一个纽约男孩的故事讲述了“诚实”在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后者则是让观众在欣赏奇幻的故事中认识与了解交通法规的重要意义,全力推进交通安全“小黄帽工程”。《挑战3VS3》的观众群是高中生,该剧巧妙地运用了大量高中生熟悉并且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戏剧语言,把面临困境与挑战时应有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传递给他们。
架起两代人情感交流的桥梁
为了适应新时期儿童文化市场的发展和需要,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于1999年开始尝试开拓开发亲子场演出模式,以提升新形势下的市场运作能力,满足更多少年儿童及其家长的需求。当年儿艺在全国首创的“儿童剧亲子场”,如今已成为该院扩大儿童剧市场空间,发挥戏剧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积极作用的一种有效形式。1999年创作演出的儿童剧《河姆渡》是其开始尝试探索的开始,这标志着儿艺向着新的市场运作途径迈出了一大步。
2001年夏天,中国儿童剧首个“亲子场会员俱乐部”在中国福利会儿童剧院诞生。俱乐部的小会员可以享受比其他观众提早知道演出信息的优先权、八折购票的优惠权及参加一些亲子会员活动的机会。
从此,到了节假日,孩子们可以告别电视,放下电子玩具,拉着爸爸妈妈的手,三口之家共同走进剧场,亲近“最纯净”的儿童戏剧。这些年来,该剧院建网站、办《儿童剧》杂志、设艺校、搞观众见面会等各类活动,与亲子场会员密切联络,培育和壮大亲子场的观众群,“马兰花艺术团”更是把小观众培养成能够与专业演员同时登台的小演员。如今,每个黄金长假和“六一”儿童节,儿艺都会推出亲子场。亲子场会员俱乐部不仅满足了当代家长与孩子的需求,增进了两代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更极大地推动了儿艺的创作。这两年,儿艺本着戏剧作品要贴近孩子的生活、贴近孩子的实际、贴近广大少年儿童的宗旨,接连排演了很多新戏。2005年春节,从初一到初七,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在兰心大戏院、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推出了四台戏,演出十五场亲子场。其热点品牌效应将越来越突现出来,它将不单单是一种消费形式,还是一种消遣方式,一种文化形式。
为进一步繁荣上海儿童戏剧事业,2004年11月,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了上海儿童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新公司的业务拓展重点是以舞台剧演出、交流、活动会展、制作优秀儿童电视节目为主,由此拓展相关儿童文化艺术经纪培训,国际儿童剧演出、学术交流,儿童衍生产品开发,以及开展上海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交流事业。
无疑,宋庆龄的儿童戏剧事业将继续释放着不息的活力。在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中,宋庆龄的掌上明珠将始终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发出熠熠的光辉,照亮他们未来的发展道路。
崔志颖,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