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压力的都市女性
刘琼
 |
女性在职场要获得成功往往要比男性投入更大的努力 |
“我不知道自己出了什么问题,极为亢奋地投入工作,然而一段时间后,整个人突然就会疲惫得跟散了架一样,并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有时候想着想着觉得没有一点退路,真想放弃眼前的一切,但手头的一大摊子事不管又不行,上小学的儿子今年又面临升初中……”说这话时,刘淼一脸茫然,完全没有了平日的干练和沉稳。37岁的刘淼是一家媒体的副总编辑,家庭美满,事业成功,人们眼中标准的成功女性。刘淼说最严重时她甚至想到以死作为解脱。她还算清醒,去医院看过心理医生,大夫告诉她是压力过大所致,并给出了一些切实的减轻压力的建议。
有人说,女人是在和时间赛跑,在20,30,40这三个不同年龄段,职业女性遭遇着既相似,又不雷同的压力。
初涉职场,在矛盾的间隙中喘息
白领女性常被人简称为“白骨精”——事业上的白领、骨干加精英。她们拥有稳固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经济收入,是不同领域里的成功者。她们外表总给人很风光的印象:出入烛光摇曳的酒吧,往返高档的写字楼,穿行在价格不不菲的专卖店,穿着名牌时装,气质高雅,谈吐迷人,大家都把她们当作了时尚的代言人。其实,这只是她们的一个表面,实际上她们在职场上时刻遭遇着和男人同等的,甚至是更大的压力。
刚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的徐婷,在深圳的一家建筑设计院工作。都市的忙碌让这个生活在异地的女孩心力交瘁:“忙的时候,经常要赶图纸到晚上十一、十二点。尽管待遇还不错,但要在深圳买房买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独自在异乡打拼,徐婷所感到的疲惫是身无着落,更是心无着落。“有时想干脆回家乡算了,回到亲人身边,享受亲情,获得支持。可是总不能就此放弃吧?当初不就是因为急于发展才来到深圳的吗?”这类问题常常会引起徐婷持久的心理冲突。
除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外,同事间的倾轧、上下级关系紧张以及感情问题上的分分合合,都成为她们压力大的源泉。脾气大、性格冲动是年轻人的共性,而女性又容易多愁善感,所以年轻女性是情绪最不稳定的一个群体。此外,人才竞争也成为职业女性重大的压力。在具备同样的条件下,女性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在招聘、工作安排、升迁、加薪等方面,单位更多地考虑男性员工的利益,这常使女性在工作中感到性别歧视。
玻璃天花板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它不是玻璃的,实际上那是密密麻麻的男性阶层。女性要获得成功,往往要比男性投入更多的努力,因而也产生比男性更大的压力。男人拼命取得成功然后炫耀自己的成功,女人却不得不在矛盾的间隙中喘息。随着年龄的增长,竞争力的降低,必须面对的爱情、家庭、孩子和老人等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不难理解现在中国已有近15%的优秀职业女性选择单身,而且这个数字仍在攀升。
“大龄、未婚、私生活几乎为零”,国内一家知名媒体《南方周末》这样描述忙碌的职场女人:中国中央电视台一名牌栏目60多个工作人员中有一半是女人,而这只是其中相当多的媒体共有的特点。一位女记者这样概括自己的职业环境:生活在这个由男性标准和成功、成就等男性价值观主宰的社会里,即使是男性也会感受到压力,更何况是职业女性。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的自传《不过如此》中形容新闻评论部的姑娘的辛苦和压力时,也带着调侃的口气,
“忙忙碌碌,东奔西走,外出采访,回来编片,脸色以菜色为主,姿色自然少啦……”女性在体力方面弱于男性,心理方面有情绪易波动、较脆弱、依赖性和从众性强的特点也常使女性在工作中感到压力加大,性别特点的突出存在于工作之中也是她们感到心累的原因之一。
在亚健康下,永不停歇的快跑
早期的女性主义作家西蒙·德·波伏瓦这样认为,女性其实很愿意去屈服,以避免去承担真正因生存压力所带来的精神紧张。可是现代社会激烈的的竞争并不允许女人去逃避。对于职业女性来说,她们的发展意识往往胜于生存意识(因为其生存不成问题),但追求发展的压力不可轻视。发展需要不懈的努力、辛勤的付出,还需要广泛的社会交往和联络。相对于其他社会阶层的劳动者而言,白领女性有她们的工作特点:脑力工作,工作紧张且时间不固定,人际关系也相对疏远些。职业特点使她们更多地体会到紧张和焦虑,更容易陷入疲惫不堪的状态,她们的心身未必像外表那样轻松自如。
张莉已是一家外企公司的主管层,现在除了平时繁重的工作,每周末她还要到当地的一所著名的高校读MBA。“关于35岁以上的外企女职员,有这么一种流行的说法——她们属于三无产品,无自由(因为家庭拖累);无青春(因为韶华已逝);无资历(因为金字塔的顶端需要的是更资深的阅历)。虽然我现在在公司干得还不错,但是如果现在不继续充电,将来就难以保证了。我现在的MBA班上也还有不少像我这样的30多岁的女性,已经有了本科文凭,有的甚至有了硕士文凭,但是为了克服工作的压力和前途的恐惧,她们又重新回到学校。”
张莉无奈又带着自嘲的口吻摇着头。相对而言,36岁的她生活得还是比较一帆风顺的。她已经完成了一个女人该完成的一切,并且拥有了这个年代年轻女人想拥有的一切——房子、孩子和车子。这一点让同龄女友羡慕不已。甚至张莉自己也承认,现实生活中应该没有理由不快乐。但是张莉感觉自己还是很紧张:“公司的业务发展很快,知识更新的速度容不得她们吃老本,在年轻后生追赶的脚步中,真是不敢松懈。除了忙于工作之外,还要抓紧时间学点什么,不抓紧就要落伍,落伍就意味着被淘汰。”
据了解,由于工作压力大引起的焦虑、失眠和精神不振现象在职业人士中普遍存在,但是九成以上的女性认为自身的压力要大于男性。“前程无忧”网站(www.51job.com)
“上海职业女性身心健康状态调查”显示,68.6%的职业女性觉得自己情绪很容易忧愁抑郁;73.6%的女性觉得平时有浑身乏力、懒散的症状;56.8%的女性觉得自己在职业上不会再有大的突破,发展空间不大。
对于职业女性来说,忙碌很可能使她们无暇关心和照顾自己,饮食和睡眠不规律,吃饭三顿并作两顿,工作通宵达旦是经常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公务员、公司管理人员、教师、编辑等职业,她们长期处于疲劳的亚健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目前有约70%的人不同程度地生活在亚健康状态,或者有着亚健康的体验。职业女性是家庭成员健康的主要维护者,但对自己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排在老人、孩子之后,表现出对自身健康的忽略。城市喧闹环境及作为女儿、妻子、母亲、雇员等角色的矛盾与冲突长期存在,致使其承受较大心理压力而处于“亚健康”状态。
家庭和事业的博弈,多重角色的冲突
40岁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普遍压力很大,有家庭有工作,来自生活、工作、社会的压力,使她们的神经极度紧张,尤其在遭遇不顺心的事情之后,会产生情绪低落、沮丧、忧郁等不良情感。同时,多数女性期望完美,而往往生活与梦想的落差给她们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冲击。
 |
健身使女性缓解来自工作的压力 |
除了工作压力,职业女性也面临着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许多女性由于工作压力大,很少休假,没有时间在家陪丈夫和孩子,导致家庭生活出现裂痕。吉恩·N·兰德勒姆在他的《改变世界的十三位女性》中列举了诸如玛丽·凯·阿什、琳达·沃切纳等在各个领域获得超凡成就的女性,她们无不或忽略了自己的女性身份,或放弃了做母亲的权利,或牺牲了家庭时间,而成为一个狂热的工作爱好者。毕竟,能够坐到高级位置的女性永远是凤毛麟角,这一切往往也需要超常的付出才能够获得。吉恩·N·兰德勒姆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女人要想像男人那样有所成就,她必须具有男人般的性格,视事业目标高于一切,包括高于家庭。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职业女性姓名中的middle
name(西方人惯用)就叫“愧疚”。
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女性要面临工作、生活、学习、家庭等一系列问题,女性所承受的身心压力,相对于男性而言要大得多。她们除了要完成本职工作,应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外,在家庭中又要扮演“贤内助”的角色。这种长期持续的身心付出,往往给其带来精神上沉重的压力和思想上的苦闷。有80.75%的女性认为人到中年压力最大。这个时期的女性,在家是顶梁柱,上要照顾老人,下要操心孩子,事业和家庭都需要消耗她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工作时,挂念留在家里的孩子;在家时,惦记着还没有完成的工作,你的内心深处总是受着这样的挣扎。”以色列前总理戈尔达?梅厄这样描述女性的思维过程。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矛盾、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的矛盾、对自己过高的期望与这一期望难以实现的矛盾,构成了白领丽人们严重的心理压力。虽然她们一般都在工作中小有成就,期望做事尽善尽美,满负荷的工作也使得神经绷得紧紧的。
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家庭,如何平衡?作家毕淑敏认为,“现代社会对女性提出了多种角色的要求,既要把传统的贤妻良母的形象扮演好,又要在社会的竞争中胜出,而时间和精力是一个常数,多重角色的冲突,常常构成职业女性强大而持久的压力。”
所以“家庭和事业的平衡点,需要女人们用智慧去找;另外,人际关系也很重要,那种诚恳地表达、沟通,也有利于在工作和家庭中得到理解”。
“职业女性在享受社会地位、高薪的同时,也意味着永不停歇地快跑,甚至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家庭的重担,工作的压力,竞争的残酷,让她们生活的全部意义似乎就是无休无止的付出。可是持续的强压之下,必定会给健康带来重大的隐患。”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黄合水说,“所以职业女性有时候不妨放松一下对自己的要求,休休假,或者做做运动,给自己减减压,让自己的心情放个长假,舒心地享受一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