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经济>

经济

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谈股份制改革

上好佳与今日宋庆龄精神

中国百姓期待经济软着陆




中国百姓期待经济软着陆

骆元军

所谓经济软着陆是指让发展速度过快的经济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增长水平,看起来好像完全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事情,与普通百姓并无关系。然而,对于老百姓而言,经济过热的同时,从日常生活上就开始承受压力,软着陆无疑会给百姓生活带来实惠。

山东枣庄市干部把减少负担的规定送到农民手中

粮食涨价,并没有给广大农民带来多大实惠,同时,却影响了上千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粮食涨价,农民工的收入显得更加微不足道。在中国政府宏观调控下,2004年年底,粮食价格开始回落。2005年是中国经济软着陆的关键年,中国的老百姓充满期待。

粮食食品价格的上涨,是2004年经济生活一个较显著的特点。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04年9月13日发布的数据,2004年8月份,粮食价格上涨31.8%,油脂价格上涨22.5%,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3.5%,鲜蛋价格上涨30.3%,水产品价格上涨15.6%,鲜菜价格上涨5.8%。这样的涨幅确实有些惊人。
近些年来,因为农产品价格偏低,而农业的生产成本却在不断上升,导致了很多农民处于赔本经营的状态,一些地方弃耕的情况比较严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加上一些灾害因素,粮食生产连续多年减产,粮食供应靠挖库存维持平衡,粮价因之逐步攀升,带动了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加重。
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国家为了鼓励农业采取了诸如减免税收、增加补贴等措施,农业经营的状况有所改观。以前有的地方请别人耕种田地还要倒贴钱,现在纷纷将田地收了回来自己耕种。不过,农产品价格上涨,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农民,而是经销商。要想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还是最好把补贴直接发放到农民手里。
粮食等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势头必须得到抑制。2003年底,中国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数已达2246.8万人,他们因为粮食涨价而愁眉不展。2004年7月1日,北京市为了确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因为粮食价格上涨而下降,调整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相关待遇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仍执行家庭每月人均290元,但是会通过实行分类救助办法和完善专项救助政策给以提高。
相比较而言,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就更为粮食涨价所害。
根据山西省总工会近期做的一项专项调查,在山西的农民工主要从事矿山采掘、建筑建材等比较危险、艰苦的工种,但工资水平却较低,约有8.6%的人月平均工资在300元以下,约24.3%的人月平均工资在300元至500元之间,均低于当地2004年最低工资标准。对于这些需要购买粮食的农民工来说,粮食涨价实在是雪上加霜。
农产品涨价对部分消费品价格上升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由两个因素导致:一是近年来粮食总产量呈下降趋势;二是2004年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明显高于往年,近年来中国大宗农产品价格在变动率上同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变动率已大体趋同。消费品价格水平上升导致通货膨胀的危险加大,为了实现2005年经济软着陆,中国政府不得不用宏观调控手段遏制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势头。

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建筑业

房地产业投资过热是经济过热的焦点。如果不能保障中低收入者的居住权利,可能引起社会矛盾激化。2004年10月,中国9年来首次加息,对于房地产业的过度投资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关键的2005年,房价能否回到理性水平,中国的老百姓翘首以盼。

侯隽在某中直机关工作,今年34岁,因为没有房子,一直没有结婚。侯隽的月工资为2500元,攒不下钱,心里也挺着急。本来看中北京西郊的一处房子,上期的销售价格是每平方米4000多元,结果这期出来,一下子涨到了每平方米6000元,完全超出了侯隽的预料。而价格相对便宜的经济适用房实在太抢手,又不容易买到。
就拿侯隽来说,要想买一套普通的商品房,80平方米左右的两居室,按每平方米6000元计算,各种手续办下来,需要50多万元。就算侯隽每年攒下1万元,也需要50年以后才能买得起。与老百姓的收入相比,中国目前房地产价格偏高毋庸置疑。
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有多种原因。从观念来说,房地产被普遍看作是一种比较能够长期保值甚至增值的资产;从市场来说,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老百姓对于房地产的需求旺盛;还有一种不能忽视的原因,就是房地产商和媒体的炒作。
有媒体报道说,某外资机构一方面宣称中国房地产业存在泡沫,另一方面“偷偷”向中国的房地产业投入大量的资金,由此可见中国的房地产业实在是健康稳定地发展着。该媒体认为,一些外资机构故意制造泡沫论,只是为了给自己制造牟利的机会。
其实,一个健康稳定的产业在短期内是不会有大量的社会资金流入的,大量的社会资金流入,本身就说明该产业存在很大的变数。2004年11月底,中国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发布《调整货币政策、缓解资金紧张局面》报告,首次承认有上千亿美元境外游资已进入中国内地:“今年上半年外债增长16%,达到2000多亿美元,其中接近50%属于‘游资’性质的短期债务。”有资料表明,房地产业是境外游资着陆的热点。
5年来,浙江省杭州市房价涨幅在全国19个副省级城市和直辖市中位居前三。从1999年开始,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投资猛增、购销两旺、人气十足的态势。5年来杭州的房价平均涨幅在30%左右。
为了遏制房产交易过热,2004年1月1日,杭州开始对二手房交易征收20%的交易税。然而,就在9月1日,这项出台仅仅8个月的政策却悄然在杭州被停止执行。这项政策事实上成为房价攀升的“助推器”——卖方纷纷把20%个税转嫁给买方,增加了买房人的负担。
杭州的案例正好验证了经济软着陆的必要性。市场经济是整体经济,不是说仅仅出台一些行业政策就可以解决该行业的问题。只有实现整个经济的软着陆,釜底抽薪,才能控制经济过热的趋势。
目前,中国城市居民拥有自己房产的大概占72%,很多人认为,房产价格下跌,损失的还是老百姓的利益,尤其是那些贷款供房的百姓。但是,房地产价格必须得到控制,无限的上涨只能带来无限的危机。上个世纪20—30年代经济危机中的美国、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香港都是前车之鉴。
正如中国社科院博士尹中立所说,从短期看,房地产炒作的确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从长期看,房地产炒作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属于透支性,并不能创造真正的经济繁荣。

新中国成立以来7次经济过热情况简介

建国以来,中国共出现过7次经济过热,每次过热都带来不小的损失。改革开放前的三次经济过热,经济增长率的峰位都在20%左右(1958年为21.3%,1964年为18.3%,1970年为19.4%),这三次经济过热都以随后而来的经济负增长为代价。其中,又以1958年-1962年的波动最为典型。在这次经济过热中,经济增长率的峰顶是1958年,为22%;在其后1960年-1962年连续三年的负增长中,经济增长率的谷底是1961年,为-29.7%。经济增长率的峰顶与谷底之间的落差为51.7个百分点。这次经济过热,导致随后国民收入绝对量的下降,直到1964年才恢复到1957年水平,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延误了7年。

改革开放后的四次经济过热,经济增长率的峰位明显下降,但仍然较高,均超过了10%(1978年为11.7%,1984年为15.2%,1987年为11.6%,1992年为14.2%)。这四次经济过热后虽没有出现经济的负增长,但均以减缓经济增长率为代价。

值得关注的是,在后来的这四次经济过热中,政府对过热的形势都认识过晚,然后疾放疾收,猛放猛收,只有1993年这一次实现了平稳的软着陆。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