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新四军的摇篮
文/张敬波 图/叶晓年 尹建生 吴小亭
从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出发,乘汽车四五个小时可抵达芜湖王稼祥纪念园。在这条流光溢彩的红色旅游线路上,有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宣城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新四军军部旧址,也有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绩溪龙川景区和旌德江村。
皖南泾县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紧邻世界风景名胜黄山和全国四大佛教胜地九华山,境内层峦叠嶂,山水相依,风光秀美。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就坐落在泾县云岭乡罗里村,是全国新四军纪念地中唯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革命旧址群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八大重要史迹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八省14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同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成立,并于1938年8月2日进驻云岭,直至1941年元月“皖南事变”发生。当年,新四军军长叶挺曾赋诗赞颂云岭美丽的风景:“云中美人雾里山,立马悬崖君试看。千里江淮任驰骋,飞渡大江换人间。”1939年春天,周恩来同志在军部大礼堂给新四军干部作了题为《目前形势和新四军的任务》的报告,大礼堂中厅仍悬挂着当年周总理作报告的大幅油画,形象生动可亲。
新四军军部在云岭近三年时间里,是新四军向华中敌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叶挺、项英领导下,新四军将士活跃在大江南北,英勇抗敌,创建了众多的抗日根据地。所以人们也把云岭称为“新四军的摇篮”。作为这一时期的新四军军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1961年,中国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7月陈毅元帅敬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馆名,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至此正式建立。新四军军部旧址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现有军部司令部、军部大会堂、修械所、政治部、教导队、战地服务团、中共中央东南局、烈士墓、叶挺桥等十处景点,并新增了云岭碑园、叶挺铜像广场、辅助陈列、专题展览等设施。馆内现存各种珍贵图片、文物、资料达4000余件,其中包括6件国家一级文物。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泾县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50周年而修建,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由入口纪念碑、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四个纪念性空间序列配以皖南事变史料陈列室有机组合而成,整座陵园以纪念主碑为中心,结合山形地势,将各纪念建筑组成一个完整有序、庄严肃穆的有机整体。陵园的入口利用两边的高岗形成了相对的两个"土阙",成为陵园的天然门户。入口跨公路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阙,四座石阙以数字寓意新四军的四,七米高隐喻皖南事变悲壮惨烈的七天七夜,形成了纪念性空间的第一序列。进入陵园后,沿台阶向上约30米,是一个不规则的小型广场。正对面的挡土墙上镶嵌着叶飞同志题写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字碑,点明陵园的主题,形成了纪念性空间的第二序列。从广场右转,是一条50米长的神道,神道有90级台阶,沿着神道拾级而上,通过神门便进入第三个空间序列--主碑纪念广场。主碑纪念广场由纪念碑、纪念廊、凭吊广场和无名烈士墓组成,其中纪念碑位于纪念广场和神道的中轴线上,高12.36米,宽27米,黑色磨光花岗石碑面,镶嵌着邓小平同志“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
陵园自开放以来,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国际友好人士、海外侨胞近百余万人,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莅临陵园视察,近千位新四军老战士来陵园凭吊殉难战友。陵园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另外,在该县茂林镇皖南事变发生地,还矗立起一座“41.1.17”标志物。41.1.17是1941年1月17日,即皖南事变发生的第一天。

旅行小贴士: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宣城泾县县城25公里的云岭镇,可以由合肥或南京、上海乘大巴到泾县,或乘火车到芜湖,再由芜湖乘汽车到泾县(1小时车程),最后从泾县乘车到云岭即可。也可以直接从黄山乘汽车经205国道到泾县(车程2小时),从泾县乘车到云岭。在云岭可以品尝到泾县特色美食“茂林十二碗”,如茂林糊等。泾县县城二星以上宾馆有泾川宾馆、明珠宾馆、红星大酒店,都是您食宿的不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