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沟通,增进友谊
--记两岸记者环保采风
本刊记者 徐晓燕
不久前,来自海峡两岸的媒体记者约20人,在参加以“保护地球,绿化家园”环保行--参观承德防护林工程为主题的采风活动后,纷纷感叹于防护林工程给人类居住和生活带来的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此次第二届两岸记者采风活动是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河北省台湾同胞联谊会承办的。此次活动,让两岸记者彼此增进了友谊和了解,也使岛内媒体更深入地了解大陆的方方面面。
环保成果 初见成效
3天的行程中,记者团一行先后参观了承德普陀宗乘之庙、普宁寺、避暑山庄、木兰围场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机械林场等,记者了解到,中国“三北”防护林承德部分工程位于北京的东北方向224公里处,是1978年开始建设2003年底完成的。这项工程投入资金11.6亿元人民币,在此间完成造林1955万亩,封山育林870万亩。目前,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林业工程、“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等6个合作项目正进行中。合计已经投入资金13.46亿元人民币、3000万日元。
承德市林业部门经过多年艰苦工作,在承德周边地区建成了御风防沙的防护林带,为改善京津生态环境,保水源、阻沙源做出了很大贡献。
承德市林业局副局长樊焕臻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河北林木的一半在承德,当地现有林地面积259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43.8%。
他表示,伴随水源涵养林等六种防护林或商品林体系初步建成,该工程为京津地区防风阻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作用正逐渐显现。
为京津保护水源、挡风沙之外,承德防护林也在为当地农民拓展财源。
来自该市林业部门的统计显示,近四年,此间农牧民从防护林项目建设中获收入达四亿元。
非公有制林业的出现和发展,被评价为“加强了生态建设的步伐”。方式包括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
樊焕臻说,如今,承德承包百亩以上林地的“荒山大户”为3.5万户,非公有制林地面积为860万亩。
承德农民的人均林果收入为600元。为调整农林产业结构、转移部分劳动力,当地政府寄望于“山杏、果品、木材、森林旅游”四个“主导产业”,希望以此助农牧民达成逐步增收的愿望。
采风行程短 两岸记者“互采”忙
在游览过程中,两岸记者充分领略了普陀宗乘之庙和避暑山庄的秀美风光及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彼此间也进行了深入而真诚的交流。在承德著名景区避暑山庄,两岸记者还携手共同栽下了象征着两岸友谊的忍东树,见证着这次难忘的采风之旅,见证着浓浓的海峡两岸情。大家纷纷相约,今后要再聚友谊树。
这次采风活动的两岸记者大部分是初次见面。第一天大家彼此之间还显得很拘谨,很客气,在领略了普陀宗乘之庙和避暑山庄的秀美风光后,大家渐渐熟起来,话也渐渐多起来。在第二天去往塞罕坝围场大草原的路上,一路上便是欢歌笑语,好像认识多年的朋友,暖意融融。
当看到星星点点散落在大草原上的蒙古包时,大家迫不及待地下车跑到了大草原上。碧蓝的天空飘着大朵的白云,雨过天晴的草原四处洋溢着清新的气息,让人忍不住地大口呼吸。威武的马队一到,众人便纷纷上马出发了。这时,记者发现中天电视的摄像小王乐颠颠地跟着马走,就奇怪地问他为何不骑马。小王腼腆的回答:“我骑马技术不高,就给大家拍照片吧。”后来,他除了拍照还多了一项任务:为了让大家的马跑起来,他要不停地拍每一匹马的“马屁”,拍到手肿也不叫苦。小王说:“这次有很多的大陆记者会说闽南语,我感到很亲切。大陆记者很友善,和你们在一起很轻松。”
返回的路上,小王主动要求帮我牵马缰绳。我骑的那匹北京红山军马场的退役军马也欺生,任凭小王在前面死拉硬拽,我在马上甜言蜜语地对它说,“你快点跑,到了目的地我给你吃糖。”马儿始终保持中速往前溜达着,还不时低头吃草,自得其乐。小王说:“在大陆可做的节目种类很多,台湾民众关心大陆方方面面的情况,愿意了解大陆民众的生活。”我也向他介绍了我们杂志的栏目内容,大家聊得很愉快。我以往只见过牧民骑在马上赶羊,这次却见到雪白的羊群在我们后面赶马。直到马的主人骑着另一匹马来牵缰绳,它才飞奔起来。
另一名台湾记者说,自己来大陆一年多了,很喜欢北京。北京话也说得像模像样了。自己的父母就是北京人,后来到的台湾。两位老人很思念家乡,希望有一天可以回北京定居。“这里的人热情友好。我一定要满足父母的心愿,我自己也要在北京定居。”她很健谈,从避暑山庄到大佛寺,我们聊得很多,她告诉记者,她回台北与朋友对某些问题有争议的时候,她都会实事求是地把大陆的经济发展、大陆方面的诚意告诉他们。“其实这次的活动路线我已经来过,这次故地重游,主要是想和大陆的记者们交流认识。”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的记者小何在采风活动的前一天有些发烧,但还是坚持来参加这个活动:“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第一届的两岸记者采风活动我也参加了。相比较而言,我觉得这次的采风活动两岸记者的交流更加融洽。”由于发烧,小何第一天在房间休息,大家回来后都关心地送药、问候。第二天,小何精神焕发地帮大家提包、递水,他说:“有大家的关心,病都好了。”
每当结束一天的活动,两岸的记者们特别喜欢串门,进这个屋录两句话,到那个屋采访几个问题,“采访与被采访”、“提问与被提问”让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女记者们抽空还会交流一下护肤美容心得,还互相学习地方方言,房间里传来此起彼伏的笑声。
促进两岸了解 记者任重道远
这次采风活动中,两岸记者更多地交流各具特色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特点,尤其两岸近期的一些热点问题是大家交流的焦点所在。如大陆对台湾15种水果实施进口零关税;开放大陆居民赴台观光旅游;对在大陆高校就读的台湾学生同等收费及设立专项奖学金;逐步放宽台湾同胞在大陆就业的条件;支持台资企业开发性融资;赠送给台湾民众的大熊猫等等。在交谈中,台湾媒体记者表示,大陆的这些积极政策,台湾民众很感兴趣。
无线卫星电视台(TVBS)的一名记者说,台湾人了解大陆,多半是靠媒体。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新闻工作者,加强两岸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促进两岸人民了解,这是一个积极的角色,要认真对待。
在活动结束之际,随行的全国台联新闻处处长高伟表示,通过对承德市防护林工程的采风,两岸新闻媒体有了较为充分的交流,在两岸的交流过程中,新闻媒体之间的交流对于加强两岸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了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更多台湾同胞加深了对祖国大陆方方面面情况的了解,增进两岸记者的友情,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随行的承办方河北省台联副会长杨方若一路上很忙活,一边帮大家照相,一边自豪地为大家介绍承德的环保建设和城市文化。他告诉记者,对于承办这次采风活动,河北省台联高度重视。看到大家相处融洽,他们也很高兴,感到自己为两岸媒体的交流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