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中华情缘

中华情缘

共同的记忆和企盼

——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

加强沟通,增进友谊

——记两岸记者环保采风      

蓬勃发展的新加坡华源会


共同的记忆和企盼

--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

本刊记者   徐晓燕

连日来,海峡两岸以及港澳地区各界都在举行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的系列活动,纪念这个对于中华民族和现代中国有着重要意义的历史性时刻。这共同的纪念,再一次唤醒两岸骨肉同胞共御外侮、捍卫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尊严的共同记忆,也再一次激发两岸中华儿女对于和平发展、振兴中华的共同企盼。

                      亲历光复者说台湾光复

台湾光复60 周年纪念日,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原住民抗日起义烈士纪念碑前,主持追思仪式。

“作为中华民族的成员,台湾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没有缺席,他们的斗争对整个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提升,以至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说。

这位在台湾土生土长的权威人士10月24日在参加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学术研讨会时,回顾了台湾同胞抗日斗争的历程,回忆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张克辉说,日本殖民者占据台湾的50年内,残害、糟蹋台湾人民的罪行罄竹难书。但是,具有光荣爱国传统的台湾人民没有屈服,同日本殖民者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65万人因此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说,“七七事变”后,台湾许多仁人志士冒着生命危险秘密返回祖国大陆,与大陆同胞一道,共同投身于中华民族的抗战大潮之中。在回忆亲身经历时,张克辉说:“1945年8月15日中午,被日本征召发配在台湾大甲海岸线防备美军登陆的我们这一群未成年的学生兵,听到了日本天皇的诏书。虽很难懂,听不太清楚,但当听到《波茨坦公告》和‘终止战争’这几句话时,我们都高兴地跳了起来。"    

“但就在当天下午,担任小队长的日本见习军官还宣布:‘长官命令:战争到底。’晚上,我们台湾籍学生讨论打不打的问题,大家都不相信日本有力量再打下去。”张克辉说,“不久后,我们终于又回到学校,结束了学生兵生活。”

当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市举行了接受驻台日军投降仪式,并正式宣布,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新划入中国版图。张克辉说:“这是台湾人民刻骨铭心的时刻,更是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时刻!当时的台湾民众,没有一个人不泪满两腮,没有一滴眼泪不闪烁着爱国的光辉。全岛数百万人游行庆祝,锣鼓动地,爆竹喧天,‘光复万岁’、‘打倒日本殖民主义’的欢呼声和口号声响彻台岛上空。当天夜晚,家家户户焚香祭祖,告慰祖先在天之灵:台湾光复,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了!日本人横行霸道的日子不复存在了!”

他说:“台湾光复后,我们积极学习国语。一些同学还利用晚上到国语补习班学习。学校还每天照常开朝会,由高年级同学主持举行升旗仪式。因为大家还不会唱国歌,所以升旗仪式是无声的。但无声胜有声,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新时代的来临。我和我的同学学唱的第一首国语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是一位大学生在彰化孔子庙教的。尽管当时我们这群中学生不会汉语发音,歌词是用罗马字拼音,但《义勇军进行曲》那高昂雄壮的旋律,即刻就激发了我们爱国主义的豪情。”

“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台湾人民和祖国大陆人民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抵御外侮斗争的胜利给了我们很多深刻的启示。”张克辉说。

台籍小朋友及家长、老师一起,在校园里种下期盼祖国两岸早日统一的“连心树”。

台湾光复亲历者,原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台盟湖北省委主委曾重郎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光复回归祖国怀抱时,我正就读于新竹中学四年级,即毕业班。被全校学生推选为学生自治会负责人,接着被新竹中学、新竹师范学校、新竹商业学校、新竹农业学校、新竹高等女学校、新竹家政女学校的代表推举为台湾学生联盟新竹支部总负责人,管辖范围包括现在台湾的新竹市、新竹县、桃园县和苗粟县。我们上午上数理化课,下午学习国语(当时我们不会讲普通话)、上中国历史课。当时的迫切心情是了解祖国的历史、掌握祖国的语言,以便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还积极筹办了祖国历史展览会,让广大民众参观。

我们家珍藏着曾姓族谱。族谱写明:原籍大清国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杨梓坑十一都。迁居台湾的第一代为曾壁溪公。壁溪公的坟墓位于苗粟后龙。我与堂弟曾森椅曾去扫过墓。我们系移居台湾后的第六代,文字辈。1996年6月在福州参加全国台联理事会后,我曾回晋江市请在文化馆工作的曾焕阅先生代为寻找祖籍地的确切地址。7月份即接曾焕阅先生的回函,我祖籍地现在的地名是:福建省晋江市英林镇港塔大队杨仔坑。该村曾氏家谱清楚记载至壁溪公,壁溪公名字旁左,小字注明:“生乾隆己酉九月十八日子(时),住台湾。”

台湾民众抗日历程

“在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斗争中,台湾民众以65万同胞生命的代价,与大陆同胞一同经历了苦难与抗争,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台湾民众抗日史》作者、台盟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台海出版社社长安然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这样评价60年前台湾民众壮怀激烈的抗日斗争。    

1895年,清政府甲午战败,一纸《马关条约》使台湾陷入日本殖民主义者的统治。

当清政府割让台湾的消息传到岛内后,许多台湾人“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清台湾驻军爱国将领刘永福发布《与台民盟约》,要求台湾同胞“誓与土地共存亡”,表示不奉清廷诏令、自主抗日。自此,刘永福的黑旗军为核心,联合台湾民众,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与此同时,岛内丘逢甲、许南英、史士洁等爱国义士毅然投笔从戎,在岛内各地组织义军,抗日的烽火燃遍台湾,写下了极其悲壮的一页。

日本侵占台湾50年,台湾同胞的反抗行动从未停止过。如1930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雾社起义”,500多名不堪奴役的雾社少数民族同胞愤而杀死、打伤日本占领者近400人。日本殖民当局调动6000多名军警进行两个月的镇压,出动飞机轰炸并投放毒气,参与起义的同胞全部壮烈牺牲。

1938年10月,台湾六甲等地先后发生袭击日警的暴动,结果遭到日本侵略者的血腥镇压;1939年3月13日,因反抗日本侵略者抽壮丁,高雄发生了农民反战抗暴活动,1000多名农民壮丁在领取枪械后,即于高雄兵部站与日本宪兵发生冲突,结果激战半日后遭到镇压,被屠杀者达600多人。此外,1942年,南投、竹山等地人民因反抗日寇战时措施,被捕数百人,都被严刑拷打致死……

随着武装斗争被残酷镇压,台湾民众开始了对敌的政治斗争和文化斗争。其中,文化斗争主要表现在坚持中华文化、抵抗“皇民文化”方面。

安然说,1931年“9·18”之后,日本加强了对岛内抗日斗争的镇压,于是回大陆抗日的台胞渐多。特别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台湾的爱国志士无不认为是实现台湾光复的大好时机,许多人毅然告别亲人,投身抗日前线。这一时期先后从岛内和海外回大陆参加抗战的台湾同胞超过5万人,“他们同大陆同胞并肩作战,有力地支持了祖国大陆的抗日斗争。”与此同时,岛内同胞也以灵活、分散的方式,顽强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

“在抗日战争中,台湾同胞不仅没有缺席,而且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展现了台湾民众世代相传、爱国爱乡的强烈情感和不屈的性格。”

“日本殖民主义者对台湾50年的霸占造成了两岸人民共同的悲情;而台湾光复则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喜悦与幸福。从此中国人民结束了自《马关条约》以来半个世纪的屈辱历史,在遭日本帝国主义50年殖民统治之后,台湾又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更可贵的是,台湾民众热爱祖国、追求正义的精神,至今仍在延续。”安然说,“岛内兴起多时的保钓运动,慰安妇对日索赔,以及近期台湾原住民代表赴日要求靖国神社归还祖灵等行动,都体现了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和平、正义的追求。”



-+-+-+-+-+-+-+-+-+-+-+-+-+-+-+-+-+-+-+-+-+-+-+-+-+-+-+-+-+-+-+-+-+-+-+-+-+-+-+-+-+--+-+-+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