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见
--记香港“未来之星--中国国情教育培训班”
本刊记者 徐晓燕
香港“未来之星--中国国情教育培训班”结业典礼不久前在清华大学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外交部驻港特派员杨文昌、全国政协常委伍淑清等出席并给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特意前来参加结业典礼的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对本次活动的举办给予了肯定。他在致词时说:“一个人必须要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此次国情培训班为同学们提供了这个学习机会。”张保庆勉励学员,希望他们牢记自己对国家、对民族承担的历史责任:祖国将来需要靠同学们来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清华大学副校长龚克对同学们顺利结束在京学习表示祝贺,并希望同学们经常来内地走走看看,“清华大学随时为你们敞开大门。”
由香港文汇报主办的第一届“未来之星--中国国情教育培训班”,共有108位来自香港九间院校的大学生参与,学习国情和进行交流。“未来之星”得到国家教育部及中央驻港联络办公室大力支持,香港各大院校校长均出任顾问,青年事务委员会暨公民教育委员会全力赞助。而众多特区政府高官,如律政司司长梁爱诗、香港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等都出任荣誉顾问和顾问。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主任高祀仁及外交部驻港特派员杨文昌出任名誉赞助人。
亲身见闻 重塑立体认知
“国情培训班”学员在北京的活动非常丰富。清华大学教授为学员讲授“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政府架构及运作”、“入世后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当前中国内地经济形势及未来发展方向”,以及中国的外交政策、《基本法》与“一国两制”、祖国五千年文明史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等课程。学员们还与清华大学的同龄人以及社会知名人士进行交流座谈,并实地参观考察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北京现代汽车、燕京啤酒集团等著名企业。国情教育培训班综合介绍了中国整体的发展概况,让学员有系统地进行学习。行程中更不乏表达内心感受的交流活动,例如与奥运金牌得主王义夫座谈,与清华大学学生及解放军交流等。不少学员称,八天之内,经历了许多以前没想过,也绝无机会经历的事,认识了许多出色的人物,令他们获益良多,增加了对国家的认识和归属感,不枉此行。
观升旗礼 以中国人为傲
有同学不讳言,以前认为祖国落后,以至于不喜欢做中国人。但听了几天的课,再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和解放军军营,令他们非常感动,重新认识到中国人热爱和平、顽强奋斗的优良品格。许多同学在观看升国旗时,更深深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他们表示,回到香港后,会更留意内地的发展,并争取机会深入地认识国家。许多同学表示,意料之外的收获,是认识了许多来自不同院校的朋友,他们不但一起学习、玩耍,更坦诚相对,互相帮助,例如帮忙写致谢稿、照顾身体不适的组员,相互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更准备好在香港重聚的计划。
大学生惊喜不已
奥运射击冠军运动员王义夫与“未来之星”学员进行座谈,学员们争相发问,更抢着和他合影。
8月31日,“未来之星--国情教育培训班”临时邀请王义夫与学员座谈,108位大学生惊喜不已。
培训班的学员们不但关心王义夫个人的奋斗经历和心态,争相发问,更抢着和他握手、拍照,甚至拥抱。
王义夫在座谈会上介绍了他22年的射击生涯,表示获金奖时,在台上听到国歌,看着国旗升起,最让他感动,推动他坚持参与比赛。
同学都好奇他为何眼界那么准,他却表示,自己近视,只是靠长期训练和凭感觉射击,才得到好的成绩。
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社会科学应用系的谢炳坚是王义夫的支持者,他表示,奥运项目中,射击是较早期的项目,他会特别留意,而“王义夫射击时的那种眼神和神情让我觉得他很认真!”
所见所闻 与同学分享
“未来之星--中国国情教育培训班”团长、香港文汇报副社长刘永碧说,学习期间,团员初步了解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历史、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和了解。她希望从学习班走出来的未来之星能够成为建设香港、振兴中华的精英。她表示,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希望中华民族复兴,而且把希望建筑于年轻一代身上,因为大学生肩负着振兴国家的责任。他们必须认识国情,才能建设国家。而“未来之星”正好能令参与的大学生认识到自己肩上振兴民族的责任,令他们愿意好好学习,并以所学的知识建设国家。刘永碧说,这次行程成果丰硕,希望参与的大学生能把所见所闻带回不同院校,和其他同学分享,令得益的不只是百多位学生,而是全香港的大学生。
国情教育培训班顺利完成课程后,百多位学员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希望有跟进的活动和建立组织,维系众人的感情,发挥“未来之星、建设香港、振兴中华”的精神,寻求更多服务社会的机会。主办机构负责人则承诺,将继续举办国情教育培训班,并积极筹办“未来之星同学会”,让学员有组织地联络、举办和参与社会工作,建设香港和国家。
百闻不如一见
“未来之星--国国情教育培训班”108位学员经过北京八天的国情培训课程,感受良多。
香港树仁学院历史系的吕智伟说:“王义夫能参加六次奥运,是中国近20年来最出色的运动员。他把一生都贡献给国家,用乐观的态度面对成功与失败,相信有付出一定有收获,今天不努力,明天便会被人放弃,所以他持续在清华大学进修,以应付不断变迁的世界。他不但不自满,而且十分冷静和细心,有无比的耐性和毅力。是我学习的榜样。”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的文宇晶说:“国情班不但让我们认识国家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唤醒了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寻回民族的根。谁说香港新一代是没有根的一代?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唤醒心中的热情。”
香港中文大学郑颖茵说:“纵使我们每个组员的背景和年级都不尽相同,可是大家参与这个培训班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多了解中国,矢志成为中国的未来之星。”
香港中文大学会计系廖嘉琪说:“旅程中看到的杂耍表演亦让我印象深刻……集音乐、舞蹈、戏剧、杂耍于一身的舞台表演不但新鲜,还体现了中国人不断学习、进步、改良自身不足的优点。连杂耍表演亦讲求进步变通,中国发展能不一日千里?”
香港大学工商管理及法律系的章志明认为:“用亲眼所看、亲耳所听去体验国情,这八天是充实而满足。可能八天之间,我们看到的国情只是表面,但却激起了我对祖国的好奇,对北京这片土地,也产生了一种不可言喻的感情。”
香港港大学牙医学院锺颖欣谈到感受时说,“观看升国旗仪式后,20多年来我竟然初次感受到自己属于一个独特无比的民族,那一刻我好像恍然大悟了,明白到奥运金牌选手王义夫所讲的一种奇妙无比的动力,是作为‘龙的传人’能为国家服务的光荣,听着激昂的国歌,看着国旗徐徐上升,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无比的光荣。”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黄小蓉说:“在抗日战争纪念馆中,中国过去艰苦的历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对于为国家付出、奋斗的同胞,我们寄予衷心的敬意。我们清楚地了解国家以坚强务实的态度,从历史中奋斗,走向未来。”
香港城市大学翻译及传译系黄紫桦认为:“在这几天的旅程里,我们不单了解了一些有关祖国的‘硬资料’,也和不同人士交换了意见。旅程虽短,但我们赢得了许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