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2046》
小尹
《2046》从筹拍至今,历时五年,其间历经无数次修改、重拍、换角,时至今日,终有拨云见雾、大白于天下之势。影片于9月28日在全国公映,并效仿《十面埋伏》的强势宣传策略,斥巨资于京、沪、穗三地联袂召开盛大庆典,誓将这部群星荟萃却难产的“王家卫作品”预热到底,而后只等坐收可观票房。
另有消息称,临上映前,《2046》再度回炉补拍、重拍,最终公映的版本,会将原本无迹可寻的张曼玉的戏分加至15分钟,同时补入曾被完全剪掉的与董洁相关的场景。真是此戏绵绵无绝期啊!
拍了5年的《2046》为何神秘如此?神秘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2046》讲的是什么?
《2046》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周慕云结束了同苏丽珍的情感后(《花样年华》),从1966年的平安夜到1969年的平安夜间,他在新加坡和香港与4个女人先后发生了不同的故事。还是《花样年华》中的周慕云,但他已变成了“从一个女人流浪到另一个女人“的风流浪子。到了新加坡后,周慕云开始潦倒,他想赚钱回香港,于是在赌场赌搏,但他越赌越输。在赌场他认识了另一个叫苏丽珍(巩俐饰)的女人,但这个苏丽珍最后没跟他一起回香港。回到香港的周慕云开始写小说。1966年的平安夜,他遇到了风尘女子露露(刘嘉玲饰),一场宿醉之后他送露露回她住的酒店,这次相遇使他最后住进了东方酒店(东风旅馆)2047号房(露露死在2046房);1967年平安夜,2046房住进了一个美丽风骚的女人(章子怡饰),两人开始逢场作戏,鱼水之欢,最后她动了真情却遭到周慕云的拒绝;1968年的平安夜,他与有日本男朋友的旅店老板女儿(王菲饰)共进晚餐,几次接触之后两人的情感若有若无;1969年的平安夜,他回到新加坡去找旧爱苏丽珍,可已人去楼空。这之间,周慕云在小说中描写了与他交往的四个女人在2046列车上的未来幻想,她们以不同的方式伤害着爱她们的人(张震和木村拓哉饰)。爱人之间的海誓山盟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华丽而脆弱,仿佛炙热的身体上流落的煽情而短暂的泪水。
如果按照正常时间顺序讲这故事,《2046》会惨淡得像二流言情小说,至少是与《花样年华》同样平庸的故事。实际上的《2046》是变化多端的,过去和未来反复交叉,主人公叙述时交叉着不同时间的画面,简直到了眼花缭乱的程度,每一片剪辑中都包裹着绚烂无比的音乐和超现实的色调,远远大于内容本身。观众很容易迷失在王家卫变换多端的手法和天马行空的想像里,故事因而变得不可辨识,暧昧不清。美国《时代周刊》因此评价王家卫是“世界上最浪漫的电影人”,恰恰因为《2046》的风格化。电影的风格归根结底是个“时间问题”,“时间是电影的本性”(Gilles
Deleuze),每帧静止的影像里都至少含有1/25秒的时间,带有相同或不同时间量的画面构成的运动构成了电影。王家卫在《2046》中随心所欲地剪切声画元素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他彻底把时间牢牢地控制在了手中。
表演--贯穿始终的梁朝伟 脱胎换骨的章子怡
作为贯穿影片始终的男主角,梁朝伟起的是穿针引线、烘托主题的作用,与《花样年华》中的“周慕云”相比,他的表演在沉闷忧郁的基调上,更多了一份狡黠与放浪,额外加上去的一绺动人八字须,效用亦在于此
据业界人士评价,章子怡贡献了从影以来最有角色魅力、最收放自如的表演,在王家卫魔术师般的调教下,她所扮演的妓女角色,糅合了风骚与天真、妩媚与清纯,极其动人。
另外,王菲的冷冽、木村的冷酷、董洁的天真,以及隐藏在角色背后的、通过旁白及场景交待出的心冷情伤,都值得观众细细品味。
形式--时尚影像结合内心旁白的终极作品
《2046》是为王家卫前期电影创作的“集大成之作”,所谓“集大成”,说的是主题、形式及影像风格的总结/
在“拒绝与被拒绝”的疏离主题之外,《2046》的形式依然是王家卫所擅长的将时髦影像与诗意旁白相结合的惯用模式,但王家卫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所捕捉到的时髦影像,不会令人觉得刻意、拼凑乃至愚蠢,他所添加上去的内心独白,亦不会令人觉得肉麻、怪异、脱离现实。
《2046》没有太多创新及突破,其中的现实场景,类似于另一出唯美至极、迷离至极的《花样年华》,而未来场景则是《堕落天使》这样风格电影的电脑特效加强版,极冷酷、极妖娆、极好看。
一切都逃不出想像的范畴,倘若你是一个真正的“王家卫迷”的话
《2046》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一部大场面欠奉的文艺片,却足足拍了五年,纵观电影史,除《2046》外,恐怕再难觅及。什么样的出品公司、什么样的投资方、什么样的导演敢这样冒险?张艺谋拍“武侠巨制”,也不过花了半年光景,抢档期抢票房,早已成了电影商业化时代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难道只有王家卫敢于藐视票房、有勇气将艺术进行到底?
从筹拍至今,《2046》业已被炒成了独立存在于电影本体之外的商业品牌,它愈神秘、愈难产,便愈具诱惑力,既诱惑观众,更诱惑商家,可以说,“2046”这个再简单不过却又无比复杂的神秘数字养活了王家卫的泽东影业公司,为其不断吸纳投资,为其不断宣传炒作,更捧红了被其招致旗下的一众艺人,此品牌所造就的无形资产,无可衡量。
但人们的期待是有限度的,正所谓过犹不及,再等下去,神秘变乏味、期待变无聊,那“2046”的如意算盘可就要落空了,于是乎,作为电影的《2046》终于登场了,相应登场的是由虚及实的宣传与炒作模式。
首映庆典--最后的务虚炒作
在媒体的一片猜测声中,《2046》的首映庆典被赋予了无数种奢华方式:耗资2046万元,放飞2046只气球,启动2046号渡轮,开出2046号列车,开展“我的2046”主题展览,现场直播群星汇聚的首映礼……
其实在如此铺天盖地的宣传之下,令《2046》成功“上市”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最后的所谓“辉煌庆典”,很可能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的群星巡展,顶多再辅以若干象征性活动。
至于最后的补拍,怕是为了对仓促出征戛纳的版本进行充实与润色,对张曼玉戏分的加强、对董洁戏分的加入,则是为了保证票房、扶植明星--要知道,张曼玉的号召力不容小觑,而董洁作为泽东公司的签约艺人,也急需通过这样一部大制作来提升人气,从而成功上路,成为公司又一块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