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联五年来作了什么?
本刊记者 徐晓燕
五年以来捐资10亿多元
 |
侨联委员到黄帝陵祭奠祖先,以表广大华侨的爱国之情。 |
中国侨联广泛联络侨胞,通过侨联系统建立的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共向中国的文化、科教和福利公益事业资助10亿多元人民币。其中,以“捐建侨心学校、资助科教项目、扶助贫困学生”为主要内容的“侨心工程”成效突出,已捐建侨心小学860余所,资助科教项目1123个,扶助贫困学生30648人,捐款达5.2亿元人民币。
过去五年来,各级侨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侨界的资源优势,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几年来,中国侨联先后与云南、河北、江西等省政府及山东、浙江、北京所属的地、市、区级政府合作,开展招商引资、招贤引智活动,规模大、影响广、效果明显。
中国侨联积极组织港澳侨联委员、海外侨胞到西部考察,促进东西部侨联结对子,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信息,介绍项目和引进人才;创建中国侨联科教兴国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起到了推介成果和示范引导作用;积极做好扶贫点的工作,帮助华侨农场解决困难和问题,探索改革发展的思路和途径。
各级侨联也围绕当地经济工作,通过组织回国考察、科技交流、创业成果展示等活动,吸引海外资金和优秀人才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不久前,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陈江和先生捐资100万元建造的5所“陈金荣侨心小学”第一所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永胜乡开工奠基。
原永胜中心小学是乡办小学,在校学生363人,9个教学班,教职工23人。因校舍已倾斜,门窗破旧,时刻威胁师生的人身安全。为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乡政府高度重视,自筹30万元建设资金。由于工程所需资金约50万元,尚欠缺20万元。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争取到陈江和先生捐赠20万元,使这所小学得以重建。
参政议政 依法护侨
几年来,各级侨联认真参与协商和推荐各级人大、政协的归侨侨眷代表、委员人选,并通过他们建言献策,反映侨界的呼声。目前,全国及省地市县侨界人大代表2664名,政协委员5486名,他们在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依法维护侨益方面,各级侨联组织通过举办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加大宣传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依法维护侨益的氛围。侨联组织还积极参与涉侨立法和有关调研、检查活动,推动和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的修改工作。
《实施办法(修订案)》增加了对侨眷身份认定的规定;增加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侨务工作的机构的职责规定;增加了有关归侨侨眷社会保障权益的规定;增加了对华侨农场土地使用权保护的规定;明确了归侨、侨眷私有房屋拆迁的补偿和有关安置问题;增加了对因私申请出境的归侨、侨眷权益保护的规定;对挪用、截留、私分侨务专项经费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机制,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工作。通过巩固和发挥侨联系统法律顾问委员会开展维权调查,进行法律咨询服务,研究维权措施,促进疑难案件的解决。五年来,各级侨联共接待来访13万人次,处理来信71230件,促进解决侨房问题11576件,协助处理诉讼案件667件,为242件侵害侨益案件提供法律服务。
拓展海外联谊工作
五年来,各级侨联按照“以为侨服务为基础,以民间交往为渠道,以弘扬优秀文化为纽带,以经贸科技交流为舞台,以侨为‘桥’促统一,以协同各方增力量,最广泛地联系和团结海外侨胞及其社团”的工作思路,不断开拓海外联谊工作。
2001年中国侨联开展了“扩大海外联谊年”活动,以此推动海外联谊工作的全面开展。各级侨联发挥人民团体的优势,以归侨侨眷身份,“走出去,请进来”,扩大与华侨华人及其社团组织的联系,参与海外地缘、血缘、业缘社团的联谊活动,加强同新侨胞的联系,主动开展未建交国家侨胞工作,拓宽了联系渠道。
中国侨联还首次聘请了国外顾问,成立了青年委员会和华商联谊会,召开了以公益事业为主题的联谊交流会,丰富了联谊工作的载体。
五年来,侨联组织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与有关单位合作举办了闽南文化节、潮人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外华侨华人龙舟龙狮赛、海内外小学生作文大赛,组织了海外华文教育志愿者行动、侨联艺术团到海外慰问演出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根据“侨中有台”、“台中有侨”的特点,侨联组织积极增进与台湾同胞、台籍侨胞的交流,多次组团参加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会,支持海外侨团、侨胞开展反“台独”促统一活动。侨联组织还积极加强同海外传统社团的联系,派团参加世界越棉寮华人团体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世界越柬寮华人团体2002年会员代表大会,支持广东省侨联主办了全球越柬老华侨华人恳亲大会,协助广东越柬老归侨联谊会承办世界越棉寮华人团体联合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增进了同越柬老华侨华人及社团的团结与合作。
建设侨乡文化倡导科学文明
五年来,各级侨联还积极引导归侨侨眷参与侨乡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协助地方建设侨乡文化、社区文化,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侨乡、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大中城市侨联则积极开展侨联为社区服务、社区为归侨侨眷服务的“双向服务”活动。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各级侨联动员归侨侨眷积极投身防治“非典”的斗争,引导海外侨胞建言献策,捐款捐物,涌现出钟南山院士等一批侨界先进典型。
中国侨联还先后在全国命名了孙中山故居、陈嘉庚纪念馆等32个具有侨界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了“20世纪的华侨华人”图片巡回展,再现了华侨华人百年奋斗史和发展史;在延安侨联旧址和西柏坡、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分别建立了图片陈列室,展现了广大海外侨胞、归国华侨积极投身中国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中国侨联还先后表彰命名了“侨界百家科技兴业示范典型”和侨界科技带头人及华侨农、林场优秀归侨侨眷科技工作者等;在全国评选出了“侨界十杰”以及相关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