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长公司现在有九个药厂、十个事业部,员工万人,还有十个种植基地。步长脑心通在中国拥有两千多万个消费者。2008年我们要实现产值百亿元。”
——赵步长
不断创新发展的步长集团
本刊记者 徐晓燕
 |
比利时国王为赵步长颁发第42届发明尤里卡金奖 |
在新加坡淘到第一桶金
赵步长1963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响应党的号召支援边疆,来到位于中蒙边境的新疆阿勒泰地区,一干就是18个春秋。1981年调回陕西咸阳后,他开始潜心研究心脑血管病症的预防和诊治。在多年实践研究基础上,他大胆提出了“供血不足乃万病之源”、“脑心同治”两个医学理论,并和夫人一道研究发明了“药气针”、“钻颅抽血术”、“颈动脉灌注术”三项医学新技术,研制成功了步长脑心通系列产品,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心脑血管病专家”的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7月,“脑心通”通过了陕西省卫生厅的鉴定;在1993年印尼“中国卫生科技成果展览会”,在此次会上,“脑心通”与药气针双双获得金奖;1994年,“脑心通”获比利时布鲁塞尔第42届世界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金奖,赵步长则被比利时国王亲自授予个人发明最高荣誉“军官”勋章奖。
1992年冬天,赵步长接到通知,要求他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中医与针灸走向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
大会组织者为了使赵步长的研究成果更有说服力,特意安排了一次现场表演。论文宣读完毕之后,一位60岁的新加坡女士刘亚美,被人抬到了演讲台上。一时间,镁光灯四起,摄像机随之将镜头对准了病人。上场的是赵步长的衣钵传人,年仅25岁的大儿子赵涛。
给刘亚美戴上了特制的药帽,赵涛取出了六七根闪闪发亮的银针,轻轻地往刘亚美腿上、手上扎去,然后慢慢地按摩药帽。满场的人屏住了呼吸。
20分钟后,刘亚美,这个瘫痪了6年的病人,竟然试探着站了起来!
在短暂的沉默之后,大厅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会后第二天,新加坡的电台、电视台、报刊纷纷报道了“中国神针”,《联合晚报》写道:“药气针治疗20分钟,瘫痪6年,药帽一戴,老妇就能走。”赵氏父子成了新加坡家喻户晓的“中国神医”。一些长期经受心脑血管病折磨的新加坡人纷纷涌到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求赵氏父子医治。面对各路患者的诚挚挽留,赵涛留了下来。
3个月过去了,赵涛在新加坡治疗中风患者上千名,他受到的欢迎程度超乎想像。在新加坡,赵涛扎一针的诊疗费是300美元,90天时间里,赵涛得到了90万美元的报酬。
赵涛在新加坡3个月的行医生涯,不仅完成了步长集团的原始积累,1993年春天,赵步长率妻子儿女,投入商海,创办了陕西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赵涛引起了一些制药企业和投资商的注意。他们纷至沓来,要求与赵涛合作,组建专门生产心脑血管病的药物,条件是赵涛“以个人身份作价2000万美元入股并担任企业董事长”,把“脑心通”制剂(没有生产批号的药品)生产规模化。1992年底,新加坡ZBT.SINO中风复原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
一个家庭和十亿元财富
1993年春天,赵步长率妻子儿女,投入商海,创办了陕西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赵步长夫妻、两个儿子、儿媳,两个女儿、女婿,都摔破了自己的铁饭碗,汇集到了一起,一支10人的军队创立了。
赵步长任董事长,实际上充当着总司令兼政委的角色。他阅历丰富,但思维并不僵化。对年轻人的态度是:相信、承认你可能是对的。儿女们有什么想法,他都允许去尝试。
大儿子赵涛任总经理,相当于前敌元帅。赵涛有领袖气质,有冲劲。在步长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所有新的想法,几乎都是来自灵活善变的赵涛。二儿子赵超,常务副总经理,负责生产,自己认为是一个“修理工”,“哪里有漏洞就往哪里去”,是一个后勤部长的角色。
其他儿女也依个人特长进行了相应的分工。
在步长集团,大家对赵步长、赵涛父子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合作无间的驾驶员,一个管踩油门,一个管踩刹车。不必说,赵涛是负责踩油门的。步长集团的许多重大决策,思路都由赵涛首创,他像一个只管往前冲的斗士,向着市场经济的最深处奋力拼杀。赵步长则以持续多年的开放心态欣慰而仔细地注视着他,以丰富的人生阅历为其查漏补缺,“必要的时候踩上一脚刹车”。
创业都是艰难的,没有设备,自己动手造,没有搬运工,一声令下,家人一齐上;出无车,自己蹬三轮车;夏天没有风扇,冬天没有暖气,只有两间破旧的房子,几个忘我的创业者。公司最早的一名销售人员杜月明,远赴新疆开拓市场,一去半年音讯全无,公司和家里的人都得不到半点消息。直到有一天,他来信大量要货,“才知道杜月明还活着”。
刚“下海”那会儿,有一天,赵步长踏着三轮车在街上行走,忽然有人拦住他,请他去给曾经是毛泽东卫士长的李银桥老人看病,李因患脑血栓而下肢瘫痪,多方治疗均无显效,闻知赵步长教授发明的“药气针”很有疗效,特地前来求治。由于李银桥身份特殊,他的病得到了陕西、中央有关领导的关注。赵步长了解了病人的病情,决定把李银桥从北京接到咸阳,精心治疗。赵步长和夫人有的放矢地使用了“药气针”,兼服用自制的“中风通脉胶囊”,仅一个多月功夫,李银桥就能抬腿,坐起,下床走动了。几个月后,他便步行参加了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活动。李银桥说:“祖国医学了不起,赵大夫的医术真了不起!”
事后赵步长回忆:“当初为毛主席卫士长李银桥治病,是冒了点风险的,因为若有个闪失,后果很难想像。但我也抓住了这个机遇,治好了他的病,我大松了一口气。”随之名人效应起了作用,这个病例使赵步长医术和药品的名气陡然大增,也为他的公司创出了品牌。以至后来他去办公司和医药研究院的审批手续,公司医药产品的鉴定等,都一路绿灯。
显然,步长集团做到10多个亿的历程,就是这许许多多的偶然所组成的必然。
独特的管理模式——毛泽东思想
出于对伟人毛泽东的崇拜之心,赵步长自“文革”数十年来一直收藏毛主席像章。至今已有2000余种,30万枚,小有指甲盖大,大到火车上悬挂的巨型像章,数量、品种之多,堪称当今“像章收藏第一人”。
大凡来步长企业的客人,他都尽量安排参观毛主席像章纪念馆,不仅有专人解说,还有许多与毛主席相关的影音资料。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了解毛主席的丰功伟绩,了解毛泽东像章,赵步长还准备在北京办展览。
对于伟人毛泽东,赵步长总在不断探究着。不论出差、闲暇,赵步长总是随身常携带着一两本有关毛泽东的图书,仔细研读圈点。还把毛泽东的精辟思想运用于自己的事业中。
企业创办之初,物质匮乏,缺钱少人。赵步长信奉毛泽东说的“人的因素第一”。没有市场可以开拓市场,没有产品去创造产品。他和员工们靠着顽强的开拓拼搏精神,苦干实干,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在做市场决策时,他以毛泽东“一切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为原则,不贪大求洋,紧紧抓住9亿农民和广大农村这个大市场,运用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一举投入1.2亿元,在全国建立起200多个分支机构,组织营销队伍3000多人。把市场开发的重点放在农村和中小城市,很快形成了渠道畅通、结构稳健的市场格局。1994年即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1995年达到5000万元,1996年突破2亿元大关,自1997年,步长公司迈入陕西省非公有制企业的纳税大户,并位居榜首,2001年纳税达5000多万元,到目前为止已经纳税5个多亿,解决了万人就业,是陕西省历年来非公企业纳税大户,而且获得了国家税务总局的“诚信纳税”的称号,多次受到政府的表彰。
目前,赵步长的目光,着眼于未来。他着手制订了公司15年的长远发展规划,并提出创建百年“步长”企业。在未来的五年,步长集团要着力实现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他说:“让海外患者了解和接受中医中药,把祖国的医药打入国际市场,发扬光大民族的医药文化,是一名中国医生的时代责任。”
他颇有信心地预示:“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深入和广泛,我们将迎来全新的机遇。总有一天,我们的民族医药将昂首挺进世界,关键是,我们要有所准备,机遇会垂青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