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舞者
Inesa Pleskacheuskaya
 |
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雀之灵》。 |
杨丽萍是一个传奇,这位46岁的舞蹈家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艺术训练,但有着极高天赋她,12岁时她被邀请参加专业的歌舞团。经长期严格训练,她已成为在海内外颇有声誉的舞蹈家,台湾和东南亚的观众更是称她为“舞神”。
“我是白族,白族人都是为歌舞而生的。收获的时候我们舞蹈,婚礼的时候我们舞蹈,在葬礼时,我们也舞蹈。舞蹈是我们的每天的生活。舞蹈完全是一种天性,而不是靠后天学习的。”
杨丽萍1986年,因为《雀之灵》而一夜成名。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她舞蹈的来源,她说:“身体的动作可以来自干农活,比如撒种、推磨,也可以师法自然中的一切,云、树、游鱼。”她可以在瞬间成为一棵树、一条鱼,甚至夜晚的光亮。她的《月光》就是通过飞鸟来表现月亮和星星间的光影。她令人难以置信地用双手表现鸟群的飞翔、树木的成长、鱼儿跃入池塘。
杨丽萍目前最主要考虑的事是保存她的民族和在云南生息的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在奔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人和民族常常会丧失自己的特性,如她所说,最先消亡的通常是无形的传承。这正是她花费三年的时间,成为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印象》的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并领衔主演的动机。“舞台上所有的一切都源自日常的生活,大多数的服装、乐器和道具都来自现实生活,玛尼石是西藏的。表演者并不是在肃穆地表演,而真地表现出对那些石头的虔诚。”
杨丽萍坚信专业的舞蹈演员无法像当地的农民那样表现出原生态。《云南印象》的70%的演员是来自云南各山寨的农民。他们为着不同的原因参加到表演中来,杨丽萍解释说:“山寨里年轻的一代已经开始接触现代文明,虽然他们喜欢穿牛仔裤、耐克鞋,胜过民族服装,但他们同样向往简单、诚实的生活。他们为什么要参加演出,一些是想看看山寨外的世界,还有一些是因为好玩。还有一个姑娘是为了为家里买一头牛,需要400元钱。”
在代表着中国舞蹈最高水平和成就的第四届“荷花奖”总决赛颁奖礼上,《云南映象》独获5项大奖,其中包括含金量最高的舞蹈诗金奖,杨丽萍获得最佳编导奖和最佳女主角奖,以及最佳服装设计奖、优秀表演奖。杨丽萍说,舞蹈已经深入她的血液,“即使有一天我离开舞台,我仍会每天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