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守空房?
——关于民工留守家庭的报道
骆元军
 |
李大妈独自一人料理家务和田里的农活。 |
5月10日晚上,在湘西的一个小山村里,50多岁的周云兰在饭桌上给丈夫摆了一副碗筷,又给女儿小曼两口子摆上了碗筷,然后嘴里念叨着,要他们随便吃,说不管怎样,也不要亏待肚子。这天是周云兰的生日。
周云兰的丈夫早年生病去世了。女儿小曼两口子在广州打工,早就打电话说不能回来。
近年来,农民外出打工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
据估算,中国有农村劳动力4.85亿人,其中富余劳动力约有1.5亿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缩小城乡间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途径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呈明显增加趋势。
据农业部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超过9400万人,接近农村全部劳动力的两成。有的村落,差不多所有的青壮年劳动力倾巢出动。这些外出打工者人均年收入5597元,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不过两千多元。2000年安徽农民打工大军达400多万人,打工收入相当于全省一年的财政收入。
据调查,"外出打工"的现金收入比例高达农民收入的30%。在很多农村家庭里面,打工所得是家里经济的主要支撑。
 |
由于精壮劳力外出打工,耕种只能由老人们勉力去做。 |
湖北省罗田县47岁的肖之花是当地有名的种田能手,村民都说他家的田种得像他的婆娘一样俊俏,稻谷穗大粒满,板栗树旺果多。肖之花一家4口,23岁的儿子和18岁的女儿都外出打工去了,他和爱人侍弄2亩水田、6分旱地、100多株板栗树。肖之花说:"种田只能混个肚儿圆,基本上没有收入。"
四川省的王桂芳说:“我们家最主要的收入是我爱人的在外打工收入,一年大约15000元,我家每年种桃卖桃及养猪、养鸭的纯收入约8000元。”
依靠女儿两口子打工的收入,周云兰在去年翻修了房子。
打工者的年龄一般在18~45岁左右,他们的父母年龄一般也在50~70岁之间。原本在这个年龄阶段的老人,都应该享受天伦之乐,可是由于家中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却不得不去担负家庭的重担。一些本应由青壮年承担的重体力活,都只好由老人们勉力去做。
在重庆市的79个村中,独居老人家庭高达56.72%。而在湖北省黄冈山区畈垸村18岁至60岁的734个劳动力中,40岁以下的精壮劳动力都打工去了,种田只好依靠老人、中年妇女和体弱多病的劳力。
为了节约,有的打工者把孩子留在家里给老人带。某村的万姓人家三个儿子都带着媳妇出去打工了,留下三个孙子在家里。万家的两个老人整天忙里忙外,总是不得空闲。三个孙子还挺顽皮,经常在吃饭的时候找不到人,找到的时候,发现他已经在某家吃过了。
不是太重的农活,比如打农药之类,周云兰都自己做了。实在做不了的体力活,就花点钱请别人做。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多是上了年纪的人们。他们尽量支持着,不像报纸上说的其它地方,村里还没有出现荒田。
精神上的空虚寂寞是留守的人们最大的痛苦之一。有孙子辈在的还热闹一点,其他的家庭一年到头,家里都是冷冷清清。
平常的时候,子女都出去打工的人们往往聚拢来,聊聊天,或者一起看电视。自己的孩子在广东的,都乐意看广东的新闻;在其他地方的,就乐意看其地方的新闻。如果谁家有红白喜事,更是大家聚在一起的好机会。
 |
李大妈的儿孙都已经搬到广州生活工作,只剩她一人仍住在湖南,闲暇时与邻居聊天,织毛衣打发时光。 |
下雨天,闲下来的农民们可能凑起来打打牌,玩玩麻将。大家一定都要玩“带彩的”,钱一毛一毛地赢,又一毛一毛地输,过瘾。一边玩的时候,总是不知不觉会聊到在外的孩子们身上。
小曼在春节的时候都不能回来吃年夜饭。开始的时候,周云兰确实不能理解。后来也就想通了。小曼倒不是图春节期间的加班费,而是一旦春节回了家,再过去的时候,可能位置就让别人给替了,私人老板可不会让机器闲着。如果再找工作,又得重新开始,工资要少好几百。
春节的时候,小曼他们厂有政策,去探亲的家属从初一到初七包吃包住。虽然住宿条件不是很好,比起农村来,也不错了。周云兰要去广州"享受"的事情让不少村里人嫉妒过。孩子们有孝心,比什么都重要,吃年夜饭毕竟只是个形式呢。再说了,孩子们都很节俭,等攒够了钱,也就回来了,打工还能打一辈子?回来后的这几个月里,周云兰没事便回味那几天在广州的日子。
在80年代,周云兰村里的小煤窑红红火火,都是外地人到这里打工。后来煤挖完了,村里人找不到其他创收的方法,只好到外地去打工。周云兰想,要把孩子们留在身边,还是只有把本地的经济发展起来,才是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