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今日视点>

今日视点

干渴的北京

闲话自来水


干渴的北京

本刊记者 邓树林

本刊多年来,一直关注首都北京的发展,为北京的每一个进步欢呼,热情地为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讴歌。从去年起,本刊计划用三部曲报道北京的新变化、新成就。第一部曲是2002年第3期的《北京城:保护与发展》。文章全面报道了北京的建城史和50多年来的成就,以及为2008年奥运会所作的种种努力,同时,也指出了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二部曲是今年第10期的《北京何时不堵车?》。文章详尽地报道了北京在城市道路建设和交通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探讨了北京堵车的缘由,解决的办法。这一期是三部曲的最后一篇,主要是探求北京的水。水,水资源,水危机,是全球性的大问题,中国也不例外,像北京这样属于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的城市,降雨量本来就不多,且年际间分布极不均,随着人口的增加,现代化水平的推进,用水量剧增,本来水资源就匮乏,现在更加加剧。为了使北京有一个良性的发展,必须认真探讨北京的水问题,找出一个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本文从多角度解剖了这些问题 。

北京水问题之一

干渴的北京

一场供水的危机正威胁着北京。北京正遭受着干渴的煎熬。

华北地区持续数年干旱,对农业影响严重。图/cnsphoto

北京是一座严重缺水的国际大都市,也是中国40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全市多年平均降水只有600毫米,水资源可利用量为4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占有水资源1000立方米的下限,属重度缺水地区。北京市每年总用水量为4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占三分之一,地下水供水量占三分之二,因水资源过度开发已导致河道长年断流,泉水基本枯竭,生态系统日益恶化,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北京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过去的50年中,北京已经经历过三次水危机。

第一次供水危机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1960年,华北干旱,官厅水库来水不多,城市工农业用水面临困难,中央政府批准修建京密引水渠,把密云水库的水引入首都城区。这项工程自水库调节池开始,通过五个县区,经过怀柔水库,进入昆明湖后,向南至玉渊潭与永定河引水渠汇流。渠道全长110公里,设计流量40-60立方米每秒。1966年4月全线建成通水。第一次危机总算过去了。

进入70年代,华北再次出现旱情。北京供水第二次出现危机。这一次,通过过量开采地下水暂时度过危机。

70年代以后,海河流域出现了持续干旱,本来就不富裕的北京水资源更加紧张,在80年代初,北京出现了第三次供水危机。密云水库建成之初,它的功能是防洪、农业用水和城市用水。城市用水除供北京外还担负向天津供水。由于北京的首都地位,中央政府决策,密云水库停止向天津、河北农业供水,只保北京供水。同时在全市开展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多种措施的综合,终于使北京又一次度过了水危机。 进入21世纪,北京又面临着第四次供水危机。从1999年开始,北京已连续五年干旱,到今年八月份,整个北京市平均降雨比多年平均同期降水减少了近一半。今年降水有可能是五年来最少的一年。缺水已成定局。

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是北京市的两大“水缸”,由于降雨量减少和上游工农业的发展,水库年均入库水量从上世纪60年代的25亿立方米,锐减到80年代的10亿立方米,1999年-2001年两库年均入库水量为4.5亿立方米,这两年有减无增。官厅水库不仅入库水量大减,而且水质日益恶化,已不能作为饮用水。现在北京正处在第四次供水危机。

可以使用的水在减少,而北京的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增,2001年比1949年总用水量(8.6万吨)增长了40倍。这且不说,加上污水处理率不高,水管理体制不顺等因素造成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据分析,如遇枯水年,到2005年,全北京市缺水将达16.5亿立方米,2010年缺水23亿立方米。水资源危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为了满足北京城市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得不对水资源过度索取,超强度开采地下水,现在的北京市地下水与上世纪60年代初比较,已累计超采60亿立方米,目前已形成以朝阳区红庙一带为中心的200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超采区,其中严重超采约1250平方公里,部分地区地下水含水层已疏干。地下水严重超采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地面沉降、水质超标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缺乏足够的饮用水,在世界范围内,比较普遍,中东地区缺水,非洲缺水,就是那些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区,也存在年际间的缺水,季节性缺水。1993年联合国把每年的3月22日确定为“世界水日”。1996年“世界水日”的口号是“为干渴的城市供水”。可见世界上有多少座城市为缺水所困扰,这也说明,水已成为目前世界城市发展中的一个最严重、最困难的问题。

说到中国,缺水更不只北京一地。据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王英的研究,北京严重缺水只是长江以北城市缺水状况的冰山一角。北方城市几乎无一不缺水,缺干净的饮用水,而且一年比一年严重。天津、大连、青岛、烟台、乌鲁木齐、西安、长春,这些北方城市不仅因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闻名,缺水已成了北方城市面临的共同难题。北方的河流大部分长年干涸,或者污水横流,过量的抽取地下水已导致许多地方出现地裂和沉降。缺水不仅限制了北方城市的农业和工业的发展,遇大旱之年,部分地区出现了人畜饮水困难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的质量。 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在今年9月22日举办的中英水务监管机制研讨会上,向外界公布了中国城市的缺水情况。他说,目前中国600多座城市中,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 60亿立方米。水资源污染、地下水超采和用水效率低下,进一步加剧了有限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王英的研究表明,如果不超采地下水,则缺水总量约在105亿立方米。全国每年因城市缺水影响产值达2000亿元至3000亿元。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中国北方城市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昆玉河经过治理已成为北京最洁净的水系之一,实现了北京部分地区天蓝水绿的治理目标。图/cnsphoto

黄河已经持续多年断流,现在又增加了辽河。甚至南方的湘江今年也出现罕见的低水位。华北的大河海河,1956年以来,海河流域年均降雨量呈逐年减少趋势,20世纪90年代与50年代相比,年均入海量减少72%,1980年到2003年,海河水系除1996年有洪水外,几乎没有河水入海。在中国北方,干旱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水患的威胁更甚。水危机在中国大地具有某种普遍性。

持续干旱,北京供水告急,水库现有的水只够供应十个月!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基尧在一次南水北调工程座谈会上说:“北京市已经连续四年干旱,四年年均雨量仅为多年平均雨量的70%。2003年以来,北京降雨量仍比多年平均雨量少30%。目前北京主要水源地密云水库,蓄水量仅7.76亿立方米。可供水量仅为3.5亿立方米,而每年需供城市生活用水量为5亿立方米,北京已经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供水形势。”

为了在明年汛期到来之前,保证北京1400万人口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今年9月,在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下,海河水利委员会精心组织,沿线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全力支持和配合,9月26日,从山西大同册田水库开闸放水。奔腾而出的5000万立方米水沿着150多公里的桑干河河道,五天后(原定三天)进入官厅水库。到10月7日,完成了预计放水5000万立方米的目标,正式闭闸,放水历时11天。至10月17日,官厅水库入库收水总量为3326万立方米(扣除各种渗流)。这次来水,对缓解北京用水紧张状况会发挥一定的作用。

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认为,这次集中输水是“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实施后的重大成果,开创了从外省市向首都调水的先例。作为国务院于2001年批复实施的重大工程,这一规划计划总投资220多亿元,通过节水、开发水源等一系列措施,以实现2005年北京水资源基本平衡的目标。

位于官厅水库上游的册田水库是一座大型水库,也是桑干河出山西境界的惟一控制性工程。根据规划,这座水库和山西东榆林水库今后每年不仅要为首都防洪提供安全保障,还将每年为首都输水6000万立方米到9000万立方米,以实现北京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北京水问题之二

北京用水从何而来?

北京作为一座有1400万居住人口的超大城市,要解决北京的用水,还得了解整座城市的用水从何而来?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应了解一下北京的建城史和建都史。从现在已有的史料来看,北京的建城史已有3000多年。如果作为国都,也有850的历史。我们知道,要选择一个地方建都,必须具备多种条件,其中之一必不可少的是必须有水。一个国家不可能选择一个没水的地方建都。

北京最早的城市用水取自今永定河,一直使用至元代近千年。其间不断修复这一引水工程。元代建大都城后,城市扩大,靠上述工程和西郊玉泉水为源已无法满足城市用水和漕运之需。元代大水利家郭守敬规划设计修建了白浮瓮山河引水工程,将温榆河上源的泉水引至今昆明湖,供大都用水。到了明代,白浮瓮山河湮废,北京的地表水只剩玉泉山一处。到了清代,兴建引用西山的香山、卧佛寺泉水的石渠工程,将分散的泉水引至玉泉,勉强度过了有清一代。

古时,北京一般居民用水官方不管,居民多自己取地下水。那时,地下水埋藏浅,易开采,水质也好。北京市市政总公司(北京市政工程局)高级工程师孔庆普长从事北京的水和桥梁研究,熟悉北京的情况。他说:“北京的地下水是比较丰富的。上世纪50年代北京的马路时有翻浆现象。西单的甘石桥,往下挖三米即有地下水涌出。当时道路施工往往会遇到水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上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城市供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供水严重不足,水量少,质量也差。

在此情况下,北京必须寻找新的水源,才能解决所需。当时,开工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是官厅水库。1951年开工,1954年5月竣工蓄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地区建设的第一座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设计库容22.7亿立方米。1957年,建成了引官厅水库的水进京的永定河引水渠。它的建成,改变了北京靠玉泉山惟一水系供水的局面。

1958年,北京的另一座特大型水库密云水库动工建设(开工时密云还属河北省)。来自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及中央各单位的21万民工、战士、学校师生、干部职工,以艰苦拼搏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只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这一巨大工程。密云水库是当时也是至今北华北地区最大的一座多目标综合利用的水库,设计最大库容为43.7亿立方米。

由于官厅、密云水库的巨大供水能力,因此有人把官厅、密云两大水库誉为向首都北京供水的两大“心脏”。如果当年没有建设这两大水库,今日北京的供水局面难以想像!

在自来水供水水源上,经历了两个重要转变。即从近郊开采地下水向远郊开采地下水的转变;由单纯使用地下水向地下水、地表水同时使用的转变。 上世纪50-60年代,在近郊区建成10座取用地下水的自来水厂,并在工业区用水集中地区就地打井和在管网末梢地带增加补压井,大量开采地下水。其结果是水源补充了,但同时造成城郊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水质恶化、地面下沉的被动局面。这样,70年代又在远郊区的顺义县打井建设水源八厂,日供水量25万吨。

进入80年代,随着城市需水的不断增加,单靠地下水供水已不能满足要求,又从密云水库取水建设水源九厂,1988年建成投产,日供水量50万吨。

两大水库、两大引水渠及自来水供水设施,构成了北京城市供水的网络,实现了远郊水与近郊水与地下水联合供水的系统,有效地保证了北京的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

北京水问题之三

学者谈节水

此次从山西调水进京,由于长途跋涉,沿途河道长期干旱,渗水厉害,从出水口出的水为5000万立方米,而进到官厅水库的水只有3000万立方米。就是这3000万立方米的水,也不能作为饮用水。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王英告诉记者:“由于官厅水库严重污染,属五类水体,此次的调水将不会用于饮用,而只能用于工业和景观用水。”退一万步来说,即使这3000万立方米的水全部都可用作饮用水,对北京这座有14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也是“杯水车薪”,因为,北京每天的用水为300万立方米!

污水处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引起了不少关心环保人士注意。图/cnsphoto

目前北京地区的河流基本上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1999年3 月2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对解决北京水资源问题作出过重要批示:“北京市水资源匮乏的现状令人堪忧,应该引起重视。解决北京市缺水问题,必须开源与节流并重,以节流为主。要加大节水力度,积极研究和推广节水技术措施,科学适度开采地下水,实行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严格控制再建耗水耗能的大企业;防治水污染,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择机适度提高水价,推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开发。” 王英博士认为:“面对严重缺水的现实,只能从开源、节流和治污三方面寻找对策。开源是指调水工程以及充分利用雨水等其他措施,南水北调是在北方城市大面积缺水的大背景下紧锣密鼓地开工的。节流是指综合运用价格、政策等多方面杠杆促进节约用水。”

王英强调:“必须明确,节约用水并不是单纯地主张少用水,更不是主张为了少用水而减慢发展速度,甚至不发展。节约用水是指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的浪费,让有限有水资源更好地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治污是指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城市排放的污水在处理后用作中水回用。污废水的处理、再生和利用,更可以收到控制水污染、提高稳定水资源的双赢效果,是世界各国缺水地区普遍采用的措施。” 针对一些人提出的运用经济杠杆,即提高水价可达到节水的目的,王英谈了她自己的看法:“在缓解北方城市(这里也包括北京)缺水的措施中,老百姓能明显感觉到的措施是水价调整。以水价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手段是政府试图改变民众‘穷水富用’行为的主要方略。”

北京市自1996年以来,平均每年上调一次水价,目前每立方米的自来水水费和排污费加在一起已经达到每立方米3.9元,七年间水价增长了近七倍。部分北方城市还在超出用水定额后收高额水费。城市居民已经对水价敏感,注意节约用水。

这里,王英特别提到对低收入群体的人文关怀问题。她说:“在连续调整水价之后,关于低收入群体的可承受能力和水价的人文关怀更多地被提及,虽然有自来水的价格听证制度,但是中下游生产者和消费者基本上只能对水价‘照付不议’。”

王英向记者谈了国外节水的经验。她说:“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提高水价确实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单纯依靠水价的提高来达到缓解水资源矛盾的中长期效果难以预料。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最终解决,不但需要水价体系的不断完善,还需要供给的增加,相关的法律(如水资源费改税)、技术进步及政策(如水市场的建设)的支持。”

“在价格杠杆的作用已近发挥到极致的时候,城市依然缺水,除了等南来之水,缺水城市真的束手无策了吗?”对此,王英开出的方子是:“运用以价格为主的经济手段,调整城市供水结构已是刻不容缓,这是缓解中国北方城市缺水的主要措施。”

她说,在主要北方城市的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的比例最高,工业用水居第三位,如何控制这两项用水对于抑制用水需求作用重大。而调整工农业结构,对于节约用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明显的功效。美国加州为了发挥有限水资源的作用,曾经对数十种作物进行筛选,最后挑选出八种需水量少、适合当地土壤气候又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作物。

王英认为,“这种做法值得中国北方城市仿效。例如北京市已经决定逐步减少,以至最后全部‘消灭’水稻田,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实行农田灌溉的再生水替代工程。北方城市在发展工业时,需要改变那种发展时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用水量,不顾环境影响的传统做法,在决策发展规划、发展项目时,应将对水的需求量作为一个重要限制因素加以考虑,尽量挑选用水少而效益高的计划和项目。”

北京水问题之四

千方百计为节水

面对北京水资源的严峻形势,北京市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如对一些耗水量大的企业采取了关停并转等多种办法,有的迁出北京,另找新址。对耗水量大的农业采取了改种其他作物,特别是耗水特别大的水稻(享有盛誉的京西稻)将逐步退出北京。对新建的项目采取了非常严格的审批制度,特别耗水的项目不再落户北京。

而在众多的节水措施中,有一项与全民有关,那就是家庭节水。最近,统管全北京市节水的职能部门--北京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声势很大的“家庭与节水”征文活动。在这次征文活动的开篇这样写道:“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然而地球上的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珍惜水资源就等于珍惜生命。节约用水是北京市长期的战略任务,是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保障。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在节水活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中国人本来就有一种节俭的美德。对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倍加珍惜。许多居民非常珍惜宝贵的水资源,各自都有自己节水的高招,他们把自己多年养成的节水好习惯、好办法和盘托出,与大家分享。一位名叫杜丽的读者在征文中写道:“污水可以再利用,清水更不容浪费。母亲在做饭、洗浴和洗衣方面都有高招。比如,先菜时先抖去浮土,再削皮或摘叶,清洗时可以更节水;另外油腻的盘子和锅可用干净的菜叶去擦拭,然后再用水洗,既节约用水又减少洗涤用品的污染;洗手的时候总要先接个小盆,用尽量少的水完成去污之后,再用流水冲洗,这样所有的水都收集在盆里再用来洗墩布或冲厕所。洗衣机除了大件必用之外,母亲是不用的,一旦用了,可就更费力些,因为每次洗衣机流出来的水,母亲还要一盆盆收起来,再做他用。类似的事情存在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这位读者最后把节水提到非常高的认识高度:“节水的事儿,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子孙后代有没有水吃的千年大计。”

最令记者感动是一篇只有八岁的小女孩钮若晗写的日记,其实也是一篇童话。她用她稚嫩的手,写出了童真。文章不长,照录如下。那些已长大成人的人,那些已为人父,已为人母的人,能否从中读出点什么?

盆子开会

我妈妈很爱干净,她老是洗衣服。我们家的洗衣机是全自动的,但是我妈妈用洗衣机洗衣服的时候总是很忙。因为我妈妈用脸盆和桶把水接起来,都放在厕所的地上和台上。盆啊、桶啊就像在开会一样,集中在一起,妈妈就用盆和桶接的水洗地板或冲厕所。

有一天,一个蓝色的脸盆说:“真是的,老让我们接满水,都快累死了。”那个红色的大盆说:“北京比较缺水,应该节约用水。”有一个红色的桶接着说:“水是生命资源,不能让水成为地球的最后一滴眼泪呀!”那个埋怨的脸盆说:“原来是这样呀!谢谢你们告诉我节约水的道理。”那两个讲道理的盆和桶说:“不用客气了。” 所有的盆和桶异口同声地说:“为了节约水,咱们都应该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我们也要节约水,争当保护水资源的小卫士!”

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的事比比皆是:水龙头整天整夜长流没人管;洗一个碗大开水龙头,直到把碗冲干净为止;尤其是洗车业兴起后,浪费水之惊人,难以计数。

记者本人就有过亲身的经历。一次,家里的高压锅把水管砸断了,那天恰逢星期五,找到管水的人,管水的人说,现在是休息时间,有事周一再说。为了尽可能地把水利用起来,我把家中该洗的衣物都洗了个遍。但是还是用不完,眼巴巴地看着宝贵的水流了两天两夜。据记者了解,有这种经历的,本人并不是惟一的。

北京市节约用水办公室提供的一份资料告诉人们,水龙头的“滴流”一个小时就能集到3.6公斤水,一个月就能集2.6吨水;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可集水17公斤,每月可集水12吨;哗哗响的大水流,每小时可集水670公斤,每月482吨。如果把这情况放大到一个街区,一座城市,每年浪费的水是多么地惊人啊!

记者到北京市节约用水管理中心采访时,中心办公室主任黎小红告诉记者,节水很大程度上是属于思想意识范畴,只能提倡,只能引导,还不能“强制”。只能让人们在思想深处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节水的意义。

从2000年起,北京市政府实施26项节水措施。现在这些措施都已发挥了作用,三年来共节水4.37亿立方米,接近北京市一年的生活用水量。2003年为实现全北京市节水一亿吨的目标,北京市又采取了十大节水措施。这十大措施中与居民生活有关的措施主要有六项,包括:力争在2005年前,机关、学校、医院、宾馆、饭店、商场等公共场院所强制安装节水器具,新建设施必须同时建设污水处理和中水利用设施,必须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和雨水污水分流管线。

在严峻的水资源面前,过分的“宽容”也是不行的。如对洗车、洗浴业的管理就比较严厉,无营业执照、无循环设施和不以再生水或河水为水源的洗车点一律关闭。三星级以下宾馆的游泳、洗浴场所(不含定点大众浴池)暂停营业。

北京水问题之五

南水北调济北京

为了缓解水资源危机,北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节水。加大节水、污水处理的力度,通过对工业、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对城镇生活用水的管理,年可节水4亿立方米;二、开发新水源。开辟应急水源,通过再生水的回收利用、雨水洪水利用,每年可增水近8亿立方米;三、管理措施。通过加强水资源的联合调度,枯水年可增供水1亿立方米,通过调节水价可节水3.7亿立方米;四、从山西省调水进京。此外,为提高应对可能出现的连续枯水年和特枯水年发生水荒的能力,在怀柔地区开凿一些机井,年可增加应急供水1.2亿立方米。

2002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立项开工。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实现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将有力地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图/photocome

上述措施,有的已经在实行了,有的正在执行中。另一个正在采取的中期重大措施是把河北的四大水库作为北京的应急水源,以保证2008年奥运会用水所需。这一应急工程属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石(家庄)段,它始自石家庄古运河枢纽,终至北京,总干渠全长225公里,工程静态总投资近124亿元。工程完成后,可在北京紧急缺水时,将西大洋、王快、岗南和黄壁庄四座大型水库的水调配来京以解决北京水资源严重供需矛盾。按照计划,此项工程要到2006年才能竣工。

上述四座水库,担负着包括石家庄市在内的多座城市和农业供水,华北连年干旱,本身水资源并不宽余,基本的情况是,河北是严重缺水的省份,水库来水不同程度地衰减,城市用水挤占农业用水,本身已是极度缺水。一句话,北京缺水,河北也渴。有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上世纪80年代,为了保证北京用水,密云水库的水停止向河北、天津供水,虽解决了一时之急需,但遇上连续干旱,像密云水库这样的特大型水库现在连一个北京也保证不了。所以,记者在采访南水北调北京工程办公室项目主任李大为高级工程师时,他告诉记者:“从河北调水只是一个应急工程。”

李大为认为,采取上述措施后,北京的缺水问题可以得到缓解,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给记者提供了一个数据,在实施内部挖潜的规划后,如遇到枯水年,北京仍缺水约7-17亿立方米。“看来,现在只有南水北调一条路了。”

王英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特别强调:“各种手段都运用后,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跨流域调水已是北方城市对付缺水危机的最后底线了。”同时,她认为,“‘远水’能否解渴,许多人心中仍存疑虑。因为,水环境与水资源问题十分复杂和庞大,政府部门的职能与它们可以支配的资源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在‘远水’到来之前,政府部门应理顺管理体制,改变‘多龙治水’的现状,充分利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力促水资源达到优化配置,并建立管理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相互依赖和信任的基础。” 南水北调工程,最早是上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来的。他以诗人的幽默说出了深奥的科学理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毛泽东此言一出,水利方面的专家眼睛为之一亮。此后,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专家们研究了几十年,终有成熟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宏伟的跨流域引水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调水,并把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江河联系起来形成“三纵四横”的总体布局,以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格局,以协调北方地区东、中、西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是解决北京水资源紧缺的调水工程。它从长江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开挖渠道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

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至北京、天津。输水主干渠全长1421公里,受水面积15万平方公里。近期总调水95亿立方米,远期调水为130亿立方米,总投资1161亿元(2000年价格)。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北京房山区进入北京境地内,终点至颐和园的团城湖。按照计划,多年平均年向北京供水12亿立方米。南水北调进京后,将优先使用南水北调的来水,使北京的供水范围扩大700平方公里,与北京现有的地表水供水系统联合调度,提高城市的供水安全性。 按照21世纪初水资源规划,北京将修建30多座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的污水部分将用作环境用水,使城市环境得到改善。南水北调进京后,由于可供水资源量的增加,规划用于环境的水量每年可达10亿立方米,那时可使京城河湖水系有比较充裕的水量予以补给,北京人盼望已久的那种“水清、流畅、岸绿,有条件的河流通航”情景终将呈现,生态和人居环境会得到较大的改善。

北京离用上长江水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最快不会早于2007年。在这之前,需要节水,就是南水北调进京后,北京的供水问题也并不是万事大吉了,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对于一个有14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而且今后人口还会增长加),水仍然是一个大问题,仍然要节约用水,仍然要减少污染,仍然要做好水的重复利用,才能保证用水的安全。否则,水危机的阴影将挥之不去。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