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文化脉动 >

文化脉动

聆听科学人生

富裕农民的新农民画
李跃卓:他收藏了世界最早飞翔的鸟


 

李跃卓:他收藏了世界最早飞翔的鸟

                     牛力强

                       他的藏品中有几样堪称“世界之最”

“化石疯子”李跃卓

李跃卓生在辽西,长在辽西,与辽西精美的古生物化石天然结缘。

中国的辽西地区(旧称热河),是古老华夏文明“红山文化”的发祥地,而远在一亿多年前,辽西大地野莽林茂,碧波万顷,是地球上一个丰富多彩的“热河生物群”的乐园。后由于火山频发,大量动植物及遗物、遗迹被迅速埋藏而得以保存起来,并在长期的演变中形成化石。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一批古生物学家陆续来到辽西,开始翻阅和解读这本记录着地球生命演化的百科全书。在这座化石宝库里,发现了数千件保存精美的辽西中生代鸟类化石、数十件长毛恐龙化石及保存精美的原始兽类、龟鳖类、蜥蜴类、翼龙类、两栖类、鱼类等数以万计的脊椎动物及大量无脊椎动物和植物化石。辽西化石的发现一次次震惊了世界,被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

少年时代的李跃卓,就迷上了古生物化石。每当他放学和小伙伴一起在山坡、石岩或施工现场玩耍时,总觉得从这片土地下面刨出来的东西很神奇、好玩,一块块石板上清晰地印刻着完整的鱼呀、鸟呀以及各类昆虫、植物……

长大后,李跃卓先干的是房地产行当。但不管业务如何忙碌,他依然迷恋着幼年那个古生物化石的梦。有了一些积蓄后,他便开始把大量时间、精力、财力投入到自己倾心的古生物化石收藏之中。

如今,李跃卓凭着多年对古生物化石的痴迷和钻研,赫然成为与这批“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打交道者中卓有成就的人物。是古生物化石的收藏、鉴定、修整方面的行家高手,并在古生物化石保护、展览、研究、科普教育方面独有贡献。

李跃卓收藏的古生物化石有2000余块,以距今1.3-1.4亿年的中生代晚侏罗纪时期辽西热河古生物化石为主。其中有一些世界珍稀化石,还有几样堪称“世界之最”。

中华龙鸟化石

“中华龙鸟”化石,得到了世界公认,被称为世界最早飞上天空的鸟类。它印证了中国古生物学家提出的鸟类起源说,即鸟类是由小型恐龙演化而来。动摇了1861年德国发现的鸟化石作为始祖鸟的地位。

“圣贤孔子鸟”,是迄今为止世界发现的最早具有角质喙而没有牙齿的鸟类。

“翼龙”,属于飞行爬行动物,是世界最早飞行的有脊椎动物,也是中生代的空中霸王。

还有“长尾曲颈龟”、“弛龙”、“凌原潜龙”,都是世界稀见、动物骨骼保存程度在90%的完美化石。

他有个绰号:“化石疯子”

熟悉李跃卓的朋友都说,他能搜集、收藏那些“无价之宝”的世界珍品,没有一股子痴迷执著的“疯劲”是难以做到的。所以送给他一个绰号“化石疯子”。

一次,笔者为拍那些化石照片,来到了李跃卓家中。他的家,的确像一个“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明亮、宽敞、高大的厅堂里,摆放着各种大小化石,走廊、过道、楼梯、居室、餐厅的各个墙面上,也都悬挂着不少装饰在精美画框里的古生物化石。每一件都是家珍,亦是国宝。每一件化石后面,都蕴含着一个故事,透着李跃卓对古生物化石的痴迷和挚爱。

春夏秋冬,风雨兼程,为了寻觅古生物化石,李跃卓曾无数次或驱车或徒步于贵州、云南、山东、内蒙古、新疆、广东、山西等省区,亲赴那些多处于偏远荒僻的山区村寨的矿石开采现场。

有一年冬天,李跃卓和几位专家驱车到辽西的北部寻找化石。为了赶路,一行人连夜驱车,一路颠簸。山里的夜色漆黑,司机沿着山路开车,突然间眼前没有了路,司机急刹车停下。众人下车借着车灯一看,原来司机迷了路,将车开到了山顶。而走过的所谓的路,只是一条开山道而已。前面几米远的地方,即是悬崖。看了让人后怕!当司机再度发动汽车时,偏偏又打不着火。

寒冬的深夜,朔风刺骨的山顶上,大家只好耐心等待。直到第二天朦朦亮的时候,汽车才发动起来,重新回到了要走的路上。

还有一年夏天,汽车行驶在乡间的土路上。正是雨季时节,山路泥泞,路遇一座村人修建的窄小简易桥。汽车一倾斜,从桥上翻了下去……幸好桥下的水浅流缓,车上的人只受了一些轻伤。大家只好找到当地的村民帮忙,将车拖靠到岸边。车子损坏了要等维修,大家只好徒步去寻化石现场。

收藏中,李跃卓还有两次这样的经历:当他得知了珍稀古生物化石的线索时,正赶上手头现金紧张。但为了获得他珍爱的“宝贝”,他不惜用一台桑塔纳2000轿车和一辆佳美轿车先后购得了两件珍稀化石。

与李跃卓谈起这些,他只是淡淡的一笑。在他看来,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不值一提”。其实,李跃卓为古生物化石所付出的心血,多在故事之中。

不仅对化石的收藏李跃卓如痴如“疯”,对于化石的修整、复原,李跃卓也有一股“疯”劲。一件珍贵的古生物化石,最初的原始状态,只是犹如一块或大或小的普通石头,全要凭借修复人的慧眼和巧手,精心凿磨,才能使化石石坯变为可供科研和人们欣赏的化石艺术品。但这项高精的修复化石技术,目前行内也只有手手相传,院校中还没有这样的专业。

李跃卓为掌握这门技艺,特拜了一位公安部门的专业人员为师,虚心学习,刻苦磨练,他工作时的艰辛细致,是一般人难以想像的。笔者曾在他的家中观看了他的工作过程:一张足够大的工作台,铺上一块棉毡,钳子、锤子、胶水,大小不同的钉子、家用的针,各种规格的铁丝,一个架在架上的放大镜,等等。一切的修复工具,都是原始的,使人难以相信,那些价值连城的古生物化石就是用这些工具一锤锤、一针针捶挑出来的!

一次,李跃卓购到了一块他相信一定会有“真东西”的原始状态的化石。初步的修复,他看到,因为正如他所猜测的那样,这确是一块难得的化石,他兴奋异常。从当天晚上开始,一直到第三天的上午,一锤锤、一针针,他淡忘了时间,淡忘了吃饭,也淡忘了所有的一切。家里的人以为他外出,打他的手机,始终处于关闭状态。没有想到,他就在楼下的地下工作室中……

多年来,由于修复化石吸附太多灰尘的原因,他的肺部组织已有所感染。也是由于修复工作的艰苦和特殊,他的手指也已经变形。

医生诚恳地告之,应该注意了。李跃卓听了,也只是淡淡的一笑。其实,他也知道,是该注意了。

让更多人欣赏化石的美丽

辽西鸟化石

行内有句行话说得好:玩古生物化石的人是摸不着钱的亿万富翁。李跃卓却说:我从筹建博物馆那天开始,就没打算用它来挣钱,我只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生物的进化过程,追溯人类诞生前的地球历史,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不久前,国外一家著名博物馆欲出资百万美金收藏他的一块化石,并派人专程来国内找到他洽谈,被他直率地拒绝了。对于李跃卓来说,这样的事情,每年他都会遇到很多次。

李跃卓收藏的古生物化石近千件,大部分属于国家保护种类。李跃卓知道它的价值,也深知这些古生物化石对科学研究的意义。

多年来,李跃卓陆续地将一些珍稀古生物化石无偿捐献给了国家,他说:“看到近年一些古生物化石国宝流失到国外时,心里很着急。我愿意为保护祖国的化石资源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李跃卓捐献的很多藏品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专业研究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一位教授,对李跃卓捐献的辽西古生物球果化石进行研究后写出了学术论文《辽西古代松科球果揭密》,发表在国际权威的古植物研究杂志上后使“辽西古果”受到世界瞩目,被称之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花朵果实。

随着李跃卓收集的古生物化石日渐增多,他开始考虑这么多“娇嫩的”化石放在哪里?不久,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个人筹资兴建一个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为建古生物化石馆他变卖了以前收藏的一部分瓷器,2000年他的第一个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在辽西盘锦如愿开馆了。

第一个私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成功后,他又于2002年年初在北京世界公园内投资建成了一座300平方米的古生物博物馆,展品中那些世界珍品“鹦鹉嘴龙”、“中国龙鸟”、“弛龙”、“潜龙”、“满洲龟”及“圣贤孔子鸟”等,受到首都观众的喜爱。

目前,李跃卓又在筹划新建一个更大的现代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他以自己对古生物化石的一片挚爱,努力让这些国之瑰宝,人类之瑰宝“活”起来,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古生物化石的美丽,认识它的价值。

当他得知,一家权威评估公司对他所收藏的部分古生物化石评估结论,认为这些藏品是一个富翁的价值时,李跃卓仍是淡淡的一笑。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