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澳门博彩业
——访全国政协委员、澳门旅游娱乐公司经理苏树辉
小丹 张娟
 |
苏树辉 |
谈到对澳门开放“赌权”的看法,澳门旅游娱乐公司经理苏树辉认为,竞争机制的引入,促使经营者在服务专业性方面进行自我提升,可以促进澳门博彩业的多元化,也有助于加强澳门博彩业在东南亚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竞争力。
“我是来自澳门地区的委员,如何保持澳门的文化特色,并将其作为旅游发展的特色,是我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开幕前一天,我们采访了苏树辉。温文尔雅的苏先生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学者。
“误入”博彩业
苏树辉1951年生于香港的一个普通人家。他读书时,香港的社会风气是重理轻文,曾立志要当科学家的苏树辉自然选择了理科,中学毕业后考进香港大学物理数学系,开始了寒窗苦读,于1973年取得香港大学理学士学位。
毕业后,苏树辉才发觉自己对行政管理工作兴趣更大,于是又在毕业当年考取了英国皇家特许秘书资格。不久,他进入知名的3M远东公司工作,在电子产品部门负责市场调查及推广,苏树辉说这段经历使他取得了宝贵的市场经验。
谈起与澳门博彩业结缘,苏树辉说这纯粹是机缘巧合。
1975年,在澳门发展博彩业的何鸿燊以其在香港的信德集团有限公司的名义聘请助理秘书。当时苏树辉并不知道信德集团与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的关系,便决定去应聘。
苏树辉说他清楚地记得面试时的情景,何鸿燊问他:“你大学毕业不久,又没当过秘书,你认为自己有足够的经验去应付这份工作吗?”
苏树辉说他以自信给自己赢得了机会:“我在大学里念理科,理科出身的人有个特点,就是掌握事物核心的速度较快。我的经验或许不足,但要做一个称职的秘书,处事灵活、学习能力强比经验更重要,这两点对我来说恰恰不是问题。”不久,他便接到了录用通知。
入职信德之初,苏树辉被派往菲律宾。不到一年时间,便因工作出色而被调往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任职。从此他与澳门博彩业结下不解之缘。
现在已取得博彩业博士的苏树辉说,如果当时知道是入博彩这个行当,是决不会去的,因为大学毕业生做这一行在人们的眼中是“不务正业”。尽管参与博彩与从事这项工作是两回事,但不少人还是不愿入这行。苏先生说这种观念现在已经有很大改变,人们已把博彩业看作正行,愿意加入进来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随着世界性博彩业竞争日益激烈,专业化趋势越来越强,必须提高博彩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为此,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支持成立了“中西创新学院”,专门培养博彩专业的人才。
苏树辉说,长期以来,人们都以为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只从事赌业,实际上,娱乐公司在取得博彩专营权后,还为繁荣澳门的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在旅游、基建、交通、航运、文教、传播、金融、百货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不仅改善了澳门的投资环境和生活质素,还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各行各业的发展。这些成绩当然离不开该公司创始人何鸿燊博士的魄力和胆识,而在其中负责许多具体工作的苏树辉说他很感谢何先生给了他发展的机会。
20多年过去了,苏树辉不仅在管理工作中取得卓越成绩,显露出过人的魄力与才能,也成为何鸿燊得力的助手和智囊,同时担任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高级经理、澳门诚兴银行董事、澳门港口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澳门南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澳门赛马会董事兼行政委员会主席、香港信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兼秘书、香港新濠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等重要职务。
热爱澳门文化
讲起起澳门和澳门文化,苏树辉更像一位专业人士侃侃而谈。他说澳门不单在中国近代史上,就是在世界史上也扮演过重要角色。例如澳门在明清间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点之一,联系着中国与世界各地的商业网络;同一时期,澳门不但是重要的国际商港,也是中西文化及科技交流的第一个中心。
“实际上,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在澳门的碰撞,已经使之成为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馆,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苏树辉说,澳门有许多独特的现象,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和交融,在澳门主要体现在对不同信仰的宽容、独特的建筑形式、文学创作等方面。他举例说,大三巴旁边,建有一座小小的哪吒庙。就可以看出包容性,一边是西方神圣的天主教堂,另一边是反叛人物哪吒,足见中西文化的包容;在澳门的一些大型典礼或祈福仪式上,经常出现的是天主教、道教、佛教共祭的场面,这恐怕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的。葡萄牙人与当地人通婚,使澳门形成一个特有的土生葡人族群,他们是葡萄牙人,但是他们的根在澳门,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苏树辉向记者介绍说,澳门旅游娱乐公司多年来还致力于澳门旅游事业的发展,在赞助兴建海事博物馆、澳门博物馆、澳门文化中心之后,又耗资8亿港元建造世界第八高的观光塔,公司融资9.5亿澳门元建设的融中西文化于一体的“渔人码头”工程将于2004年完工,是澳门的第一个主题式公园。公司还计划将原金碧娱乐场改建为文化艺术中心,并在此其中设立澳门博彩博物馆,加强旅游观光功能。
在苏树辉看来,澳门由于地方很小,没什么资源,主要靠博彩业来发展经济。由于博彩业发展得太成功,掩盖了澳门文化的内涵。苏先生说澳门是欧洲人在中国领土上惟一可以找到文化认同的地方,澳门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得很好,这其中有葡萄牙政府的贡献。他认为澳门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是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的。
谈到博彩业与文化的关系,苏先生认为,澳门博彩业是澳门民间文化生活的一种集中体现。作为澳门文化一部分的博彩业,将它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还是俗的文化,如何提升、推动和规范,是需要人们思考的问题。他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澳门的博彩业应更上一个台阶,走国际化的道路。
苏先生在谈到祖国统一问题时认为,其实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推进工作。他举例说,从到澳门旅游的人来看,台湾游客占到20%左右,娱乐公司因业务关系在台湾也有办事处,“我们做了一些工作,让他们了解‘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施情况,增强了解是推进两岸关系很重要的一点。”
苏树辉的书法缘
 |
喜爱书法的苏树辉经常携夫人参观书画展。 |
对苏树辉来说,他最大爱好莫过于书法。“比起商界所需要的智慧和胆识,书艺里的儒雅与个性则是另外一种味道了。”苏树辉常常这样说。每当遇上难决之事,或心情烦躁、积郁难舒之时,只要有笔墨和上佳的宣纸,苏树辉便会临池挥毫——即使是在旅途上,他也会坚持带上文房四宝,以便随时自娱。在港澳与内地的商界,他对书艺的痴迷已经有不小的名气。
学理工出身的人热爱书法,苏树辉说这得益于他家附近的华人永久坟场。他说当时能够下葬在华人永久坟场者,非富则贵,很多墓地都修整得华丽非凡。尤其是那些笔法流丽、洋洋洒洒、篆隶行楷各体具备的墓志铭,更使他惊叹中国文学与书法的博大精深,逐渐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
上学以后,苏树辉又幸运地遇上了书法造诣深厚的国文老师陈季方,重新点燃了儿童时代对书法的兴趣——在名师的启蒙指导下,他由元赵孟 入手,渐次摹习艰深的小篆,数载临池不辍。
1980年,苏树辉报读香港大学校外书法班,师从翟仕尧先生学艺,并在课余时间与老师及同窗互相切磋砥砺,研习书法,由是书艺大见长进,卓然自成一家,作品先后入选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展及北京国际青年书法展。1991年1月,《苏树辉书法作品展》在香港大学徐展堂美术博物馆成功举行,苏树辉说他是第一个回母校办书法展的人。此后又出版了《苏树辉书法作品集》。
香港名流杨铁 博士曾这样评价苏树辉的书法:“今观其作品,得前人之神髓而不泥古;点画之间,变化多端而法度井然不乱。其形貌与情感,表里结合如一,实为大家风范”。
苏树辉的夫人郑妙冰女士,最先在外资机构和银行任行政秘书,后转向学术研究。现在是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两会”期间,郑女士也来到北京,为她研究澳门文化的专著《澳门:殖民地创伤的双面神》举行首发式。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她的书所做的评语是:“后生可畏,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