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公司:流域开发的航船
文/依 凡
 |
清江出山 |
清江是长江在湖北省境内的第二大支流,蜿蜒400多公里,流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其水力资源丰富且开发条件优越,从上世纪50年代起,长江水利委员会就着手勾画开发清江的蓝图。
1987年,“首战隔河岩、再战高坝洲、决战水布垭”的20年清江全流域阶段开发战略构想出台,同时,湖北省清江开发公司应运而生,担负起流域开发的重任。
15年过去了,清江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3家分公司、21家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隔河岩、高坝洲、水布垭三座如巨人般的电站,梯级式分布于清江之上,见证着清江公司流域开发的成功。
流域开发促生“清江体制”
要实现流域梯级开发,必须要求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10多年来,清江公司探索出一种适合流域开发需要的运行机制,即“业主负责,建管结合,主体明确,产权明晰,流域开发,滚动发展”,被业内同行称为“清江体制”。其核心是在所有权同经营权分开的基础上,实现投资主体与经营主体在企业层面上的融合,即“两权分离、两体结合”。
从1987年隔河岩工程开始,清江公司就率先实行业主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并在全国最早实行既建设又经营管理的办法。
但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进展,面对清江形成的巨额国有资产和利润以及对清江再投入等由谁来管理的问题,“业主负责、建管结合”的体制渐渐不能满足需要,确定投资主体权就提上日程。首先,由出资双方(国家和湖北)明确各自的出资人代表,在此基础上,再由国家和湖北两个出资方共同组建了湖北清江公司,负责清江各梯级电站的建设、管理和经营。
清江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汪定国1993年9月走马上任之前,曾任湖北省体改办副主任,因而对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作过较多的研究,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清江有了用武之地。“一个开明的企业领导者,应该放手让部下干企业的今天,自己则要集中精力思考设计企业的明天和后天。”汪定国一直抱有这样的信念。
在他的带领下,清江公司实现了由经济手段为主的业主负责制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1995年清江开发公司改制为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筹资—投资—收益—再投资—再收益”的资本运作,5年多时间,公司的资本由1亿元增加到12.5亿元,总资产达150亿元以上。
1997年,清江公司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家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试点单位;
1998年,清江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00年,中宣部、国家经贸委把清江公司作为国企改革与发展的五大典型之一。
2001年,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另外,“清江流域开发的体制与管理”研究课题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管理与技术创新
 |
清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定国在接受新闻记者采访。 |
清江流域开发设计企业与流域地区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是一个复杂、巨大的系统工程。为此,清江公司在管理与技术方面不断创新,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清江公司对全流域电站建设、电力生产、设备检修、信息监控以及生活服务等方面实施系统化和集约化管理。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流域的水电、养殖、航运、旅游、矿产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等进行了总体策划;从企业运营的角度对公司的“产业层次、产业基地、发展目标”进行了具体设计。
公司还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个人需要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促进职工的思想观念向开创型、知识结构向复合型、综合素质向人才型转变,建立了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和育人机制。清江公司还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在全流域实施系统化和集约化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水电企业“全能型”的状况,实行“小公司、大社会”,使企业轻装前进,取得明显的“1+1〉2”的系统效应。
与此同时,清江公司在工程建设上,积极加强科技攻关,既保证工程质量,又可实现提前发电。在隔河岩工程中,由于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创造了我国大型水电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截流的新水平,并使4台机组提前52个月发电,创直接经济效益14亿元。水布垭工程是世界第一高面板堆石坝,技术复杂,投资高。通过科技攻关,直接降低投资20亿元。
公司还建立了适应流域梯级电厂需要的十大自动化系统。其中,流域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了远程遥控、遥调、遥测、遥信;首次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用于大坝安全监测,在抗御1998年特大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开发“数字清江”工程,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以全面提升清江信息的集成和创新水平。
目前清江公司已有11项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隔河岩电厂在1998年11月还被授予全国第一家常规“一流水电厂”称号。
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体制、管理和技术的创新,为清江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今清江公司有职工1100余人,其中国家和省级专家25人。公司净资产80亿元,人均创效益超过80万元。
10余年中,清江公司给当地长阳县的支持累计上亿元,2000年隔河岩库区旅游收入达1.3亿元。
靠着水利发展壮大的清江公司,也为沿江地区带来丰富的社会效益。
清江流经之地大多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清江公司三座梯级电站的开发极大地带动了沿江有关县市的道路交通、市政建设、旅游通信等方面的发展。仅水布垭水电站的建设与投产,就创造了湖北省国民生产总值的1.07%,并且其建设期间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近6万个直接就业机会,从属就业机会达3万个,水布垭工程成为了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最大的带动性扶贫工程。
在诸多社会效益中,防洪效益尤为显著。在1998年特大洪水中,清江为和长江错峰,水位蓄至203.94米,超设计水位3.94米,为5000年一遇校核水位,在关键时刻为避免荆江分洪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避免了因分洪而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同年,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视察工作时表示,“隔河岩水电站在今年(1998年)抗洪抢险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承担了风险,取得了胜利。谨向全体职工表示感谢。”
探索适合企业的体制,不断革新技术,才能推进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在改革创新中,清江公司这艘扬帆的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进。不难相信,有以汪定国总经理为首的引航人,清江公司的未来航域将越来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