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港澳台侨
经济视野
图片报道
社会聚焦
文化广场
地域风情
漫画
绿色家园
旅游天地
地区平台
 
2002年3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港澳台侨 >

港澳台侨

圆明园"国宝"热展台北
国宝回归欣逢盛世
艺术珍品难得一见
精美青铜再现辉煌
台侨商人联手打造西进跳板
三个女留学生的归国故事
国际人的新天地
用自己的方式爱国
原来天空可以更美
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


台湾少数民族海南探亲

本刊记者 李富根

不久前在海南举行的一次琼台少数民族学术文化交流活动,渐渐演变成了台湾少数民族海南探亲,这是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参与者始料未及的。

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中华民族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此次活动,吸引了海峡两岸从事历史、文化、考古、遗传学等的专家学者,少数民族艺术团体,少数民族杰出人士数百人参与。在海峡两岸间日益高涨的各类交流活动中,琼台少数民族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可谓独树一帜,内容丰富,不仅有学术的交流,也有文化的交流;不仅有经贸的交流,也有亲情的交流。

作为中国的两大宝岛,海南与台湾在气候、地理、人文习俗等方面非常相似,也有着很深的渊源。海峡两岸都有专家学者著书立说,认为海南最早的开发者黎族和台湾最早的开发者泰雅、阿美等族是兄弟关系,同为祖国东南沿海古越人的后裔。

本是同根生

史式教授是中华民族史研究会的会长,“中华文明万年说”大陆方面的代表人物。他在此次活动的开幕式上即说:距今七千年前生活在浙江河姆渡的古越人是台湾先住民各族与海南黎族的共同祖先。两岛少数民族互访是兄弟之间的探亲。

这一观点是史式教授与“中华文明万年说”台湾方面的代表人物、著名历史学家黄大受教授,于1999年9月共同提出的。当时他们联合出版了《台湾先住民史》一书。书中通过对台湾发现的大坌坑文化遗址、圆山文化遗址和大陆发现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作全面对比,提出,在距今六千年到四千五百年,台湾先住民中的泰雅、布农等族的祖先就开始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陆续迁入台湾,后来又有三次较大的迁入活动。该书还特别指出,台湾先住民过去被称为“山胞”、“台湾土著族”等并不科学,而台湾当局目前称之为“台湾原住民”也并不恰当,因为台湾的先住民是从外面迁徙到台湾的,并非土生土长,而“原住民”的提法通常是欧洲殖民者到达非洲与美洲后对当地人的称呼,台湾先住民与祖国大陆各民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与文化传承关系长期存在,并未中断,是真正的“同胞”,应该称为“先住民”。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笔者曾把与毕生学识与精力都献给了台湾少数民族研究的阮昌锐教授一道赴黎族村庄考察黎族的治病方式,阮教授说,黎族与台湾少数民族不仅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在治病方式上也大体一致,这充分说明了两者之间存在着亲密的血缘关系。 史式教授等的观点还得到了现代科学DNA研究的有力支持。在海口泰华酒店举办的有关少数民族族源的学术研讨会上,“中华民族基因组课题”成员、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李辉、宋秀峰作了专题报告。他们说,国际著名的群体遗传学家金力教授和中科院遗传所的杜若甫院士,于1998年前分赴台湾和海南,采集了台湾五个少数民族和海南黎族人的血样,通过DNA研究发现,台湾四个少数民族,即阿美、泰雅、布农、排湾男性的主要Y染色体类型与海南黎族男性的主要Y染色体类型完全一致。

眼见胜于雄辩

尽管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关于台湾少数民族与海南黎族是兄弟的说法显得有理有据,然而,大多数来自台湾的少数民族学术文化交流团成员还是将信将疑。

改变始自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之行。台湾客人们抵达保亭时,恰逢当地一年一度的“温泉嬉水节”,能歌善舞的他们立刻加入到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狂欢的人群中。他们欣喜地发现,黎族同胞身着的织绵、刺绣、蜡染的服装,还有佩带的叮当作响的银饰物如金银箔、云母片、明片、羽毛、贝壳、串珠、铜铃、流苏等,大多都与自己民族的服饰接近。“我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今天第一次看到黎族人,总觉得他们就是我们阿美人的亲戚。”台湾少数民族学术文化交流团顾问、阿美族人帝瓦伊撒耘激动地说。他说出了许多人想说的话。第二天在五指山市召开的琼台少数民族史理论研讨会上,帝瓦伊撒耘详细地总结了黎族与阿美族的“三像”:长相像;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像;活动的工具像。

为了欢迎远道而来的台湾同胞,热情的保亭人特别安排了黎苗风味宴以及黎苗婚礼表演。台湾原住民文化艺术永续协会理事长、泰雅族人吴廷宏兴奋地说,风味宴上的腌肉、婚礼上的打击乐器和泰雅族完全一样。

如果说保亭之行是由学术文化交流活动演变成探亲活动的开始,那么随后的五指山海南民族博物馆之行和黎族村庄毛运村之行,便将探亲活动引向了高潮。

海南民族博物馆珍藏有大量的历史图片与实物资料,全景式地展示了新石器时期以来黎族人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风貌。台湾少数民族学术文化交流团到此沸腾了。几乎博物馆展览的每件物品,都使台湾少数民族学术文化交流团的成员们有似曾相识之感。而黎族特有的平地腰织机更是彻底征服了他们的心,黎族的织布机都是平地腰机型,织布机的夹布板两端挂在纺织者的腰间,织线的尾端绕在织线筒上,以两腿的动作操作,沿用至今。阿美族的蒋美妹流连在平地腰织机前,她喃喃自语说:“我奶奶就是这样织布的,我奶奶就是这样织布的,……”在一张记录着黎族人纹面的图片前,泰雅族人田贵实仔细地端详着,不时用他的摄像机拍摄着。新华社驻台记者曾以《泰雅人的儿子:追逐刻在脸上的最后沧桑》为题,报道过他历经磨难,七年如一日孜孜发掘和探寻本民族纹面历史的事迹,在台湾花莲秀林乡富世村他的家中,挂满了神态各异的纹面老人的彩色照片。他告诉记者,泰雅族纹面的方式和图案都与黎族相近。

从海南民族博物馆出来,到了黎族村庄毛运村就像到了自己的家一样。台湾少数民族学术文化交流团的成员们无不显得亲情澎湃,他们或登门入室与村民们聊家常,或打量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用具,从中寻找着与自己民族相似之处。毛运村的村民都是由政府组织和出资从山上迁入山脚下的,由于告别了较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大提高。台湾少数民族学术文化交流团的成员们对此感概万千,发自内心地羡慕大陆的民族政策,并表示要把大陆的经验带回去,敦促台湾当局予以效仿。

手足情深话统一

海南省定安县的南丽湖与台湾的日月潭被认为是姐妹湖,所以主办者将此次活动的尾声安排在定安县的南丽湖畔,用意可谓深远。

告别晚会进行地热烈而伤感。台湾少数民族学术文化交流团分别向黎族代表、海南省人大副主任王学萍先生,海南省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徐刚先生以及中华民族史研究会史式先生馈赠礼物,留念并表达感激之情,然后就是手足情深,不醉不归了。

除了认亲、探亲这个最意外也是最大的收获外,台湾少数民族学术文化交流团的成员们纷纷表示,此次海南之行可以说是满载而归。交流团领队、台湾原住民文化艺术永续协会荣誉理事长、泰雅族人李继生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近年来,台湾少数民族热衷于海峡两岸交流,不只是为了谋求经贸领域的投资合作,也不只是为了感受同文同宗的温馨亲情,更有借鉴大陆民族政策与民族发展经验之意。李先生是海峡两岸交流的活跃分子,率队去过大陆许多地区,也出面邀请和促成过多次大陆方面的台湾之行。他认为大陆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发展都走在台湾前面,值得台湾借鉴与学习。比如在民族教育方面,大陆的民族高等院校比比皆是,而台湾只是在大学里面开办一个民族院系;比如民族区域自治方面,大陆民族权益的保障就做得很好;还有民族习俗与语言的保护等等。李先生说,从大陆学习和借鉴到的先进经验已经为台湾少数民族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单从这一点上说,台湾少数民族也是盼望祖国统一的。

穿梭于告别晚会现场,与台湾少数民族学术文化交流团的成员们推杯换盏,笔者强烈地感受到,李继生先生的一席话道出了他的成员们的心声。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today@263.net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