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今日视点
港澳台侨
经济视野
图片报道
社会聚焦
文化广场
漫画
绿色家园
旅游天地
地区平台
 
2002年4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文化广场 >

文化广场

一位白发老人的泥塑世界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民间文化
新书苑

 



一位白发老人的泥塑世界

文、图/ 吴惟

头回见泥塑艺人双起翔,我便被他那满头银发和长长的白胡须给震住了。他的形象如同他塑造的脸谱一样美。他打造了一个泥塑世界,同时也打造了自己。于是,我请他与脸谱合影,拍下了对他的第一感觉。

自认识以后,我便一次次地拜访他,试图走进他那个独有的、美的世界。一回生,二回熟,不久我们便成了好朋友。在无拘无束的交谈中,他开始向我倾吐他泥塑生涯的风雨历程。

他出生在北京。外婆家二舅李荣山是泥塑高手,他常去看,耳濡目染,便喜欢上了。十几岁时,他开始萌生学塑泥人的念头。但是,母亲不同意,说干这个行当像个要饭的,没出息,长大了连个媳妇也找不着。他说娶不上媳妇也要学,父母看他铁了心,只好依了他。后来,他正式拜二舅为师学了三四年。师傅既传艺又教人,对他说,这个行当有三品,即:三品锣货,就是挑卖小玩意儿的;二品绕细子,一般俗人玩的,在街头巷尾的小店卖;一品艺术,属高层次的艺术品,在东安市场卖。他把这些话铭记在心。从此,下决心要做一品的“泥人”。从孩提时代到白发老人,师傅的话成了他追求艺术的座右铭,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和挫折,他从未改变过这个信念。干什么都要有点精神,也许这一点正是他的成功之本。 走进他的四合院正房,你会立刻产生置身泥塑世界的感觉。脸谱、面具、兔爷、泥娃娃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当然,首先映入眼帘的应当是京戏脸谱。在显眼的正面墙上,一排排挂的全是各式各样的脸谱。这些大多是他的得意之作,凝结着他几十年的心血。他说,他从小爱京戏。当时的家离位于鲜鱼口的华乐大戏院很近,经常去看戏,是有名的小戏迷。除了看戏,还在小摊上买些脸谱小纸片玩儿。日久天长,慢慢迷上了脸谱。二舅看他挺上心,就教他学做脸谱。1950年初,他被介绍到东安市场德顺祥玩具店做泥人。他刻意创新,把泥塑彩绘艺术移植到脸谱上,创造了新型的彩绘脸谱。他绘制的姜维、窦尔敦、高登等脸谱,在武将的气度上和性格的刻画上极为突出。1993年他在大观园举办了京剧脸谱艺术个展,民间艺术博物馆收藏了他的300余件作品。

面具是双起翔老先生创作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他创作了50余件。这些作品中,最让他痴迷的要数钟馗了。他说,有人嫌钟馗丑,他认为钟馗丑中有美,他为民除害,心灵更美,应当给予宣扬。

除脸谱、面具之外,双老还非常喜欢做泥娃娃。在他的正房大厅的条案上,摆满了多年来创作的泥娃娃系列,这些大多是按属相创作的,有虎娃、牛娃、狗蛋、兔爷等。对他这个老爷爷来说,可算是“子孙满堂”了。我顺手拿起一个扎两个冲天辫、会摇头的羊娃娃问双老创作经过。他对我说,那是15年前的作品。当时正准备创作第二年羊年的属相娃。一次在后海见到一个小女孩,扎两个小辫儿。不胖不瘦,非常可爱,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回来便捏了这个活头羊娃娃,正好献给羊年。

双起翔老人虽已年逾古稀,然而,他的创作劲头却丝毫未减。他把自己关进远郊一个静谧的四合院里,默默地耕耘着。尽管独居,他从不寂寞。他风趣地说,天天有钟馗驱邪,帝王将相和泥娃娃们陪伴,哪来得寂寞么。说罢,哈哈大笑,笑得胡子都抖动起来。此刻的他更让我领略到了艺术的巨大魅力和他对事业的无比执着的乐观精神。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today@263.net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