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创新·发展·突破──十六大的辐射作用
人民网2002年11月14日
江泽民所做的十六大报告,洋洋数万言中,蕴含着十分厚重的内容,势将对今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发生强烈的辐射作用。
江泽民已在政治的范畴里,把话说得很透彻。与时俱进,就是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三性”,为一个国家及其领导人展示了极大的挥洒空间。而“三个代表”的含义,如果铺陈开来,更是有着无限的文章可做,今后的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里,许多突破的事情都可以在“三性”和“三个代表”中寻到理论依据。从此以后,对固有观念和行为的大胆突破,将也成了一种新的追求和时尚。
具体地讲,社会环境更加开放,人们只要不触法,尽可以利用一切手段创造财富,也不必再担心私有财产有朝一日会否化为乌有。富裕以后有心渴望向更高台阶上进的人,可以争取入党,也可以谋求官职,现在中央机关和地方的不少官职已向社会开放招聘,今后将更加宽松。
江泽民不仅在报告中指出,“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要突破我们。”在参加上海代表团讨论的时候,他还强调,“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如此看来,“突破”和“新”被江泽民视为重中之重的大事。
十六大之后,要做的就要怎样响应和跟进这些“突破”和“新”意。现在从各级官员到普通百姓这么关心十六大,其实也就是关心十六大之后的辐射作用。人们深信,这种多角度多方位的辐射,一定是明显而强烈的,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就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这些年走下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实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绩。特别是现在格外夸赞的十三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数字与百姓得到的实惠都不得不令世人刮目相看。中国现在有了更多的自信和气魄,仍要走自己的路。当然这条路也是不断地在调整和转型中行进,其方向和目标已越来越指向国际化。进入新世纪,中国大力主张“创新”﹑“发展”﹑“突破”,其意恐在尽快地与国际化全面接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