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的报告振奋人心,实事求是”
本刊记者 邓树林
郭立,祖籍广东潮州。北京周报社副译审。中国外文局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十六大召开后,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谈了他个人学习十六大报告的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人们盼望已久的大事。江泽民所作的十六大报告振奋人心,实事求是、实在。十六大报告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里程碑,新的起跑线,有着深远的意义。可以说,十六大报告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
我想,十六大之后,我国的建设一定走上快连道,速度会非常之快,我觉得,用“腾飞”二字来形容今后的建设不过分。
为什么说,今后的建设会是腾飞呢?这是因为,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我们国家已有强大的财力、物力,有各方面的人才,以及先进的科技。如果没有实力,报告写得出来也是办不到。现在不同了,我们有这个实力,正在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度。经过二三十年的建设,中国会更加繁荣昌盛,那将是扎扎实实的繁荣,将是辉煌的年代。
稳定很重要,没有稳定就无法搞建设。稳定的保障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三个代表”。没有思想的统一,就可能走弯路。江泽民为什么要反复讲“三个代表”呢?就是要把这个思想贯彻下去。
我祖籍广东潮州,曾侨居越南。1954年从越南去法国留学。在那里,除了读书,我还编过油印的《侨众报》。1962年,在中国驻瑞士大使馆的护送下,从法国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然后到了北京周报社从事对外传播工作。几十年来,一直在对外宣传的岗位上,做自己本职的工作。
我虽然回来了,但我还有很多同学还留在那里。去年,我到法国访问。我的同学对我说,中国不能老跟在别人的屁股后头走,应该创新。我回来后,马上给他们回了信,把中国正在做的创新工作,较为详细地向他们作了介绍。
今年,我去了澳大利亚。与侨胞广泛接触、交流。侨胞对祖国寄予厚望:一是安居乐业;二是祖国强大。我也把我了解的情况一一告诉了他们。
现在,一些国家,亟盼发展,希望他们的国家尽快地富裕起来。但又不知道如何发展。他们想学习中国的建设经验。所以,我想,我们是外宣单位,可做的事很多,大有可为。我们应该利用十六大这个契机,进一步做好外宣工作,让海外侨胞,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建设成就。当然,也不要回避我们前进中的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