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香港新型工业化:向“新”而行 汇聚发展动能

2024-04-30 14:47:00 【关闭】 【打印】

  “我们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100亿元(港元,下同)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为重点策略性企业在港新建智能生产设施提供配对资助。”在近日举行的香港创新科技与产业发展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介绍,希望通过该计划提升香港相关企业的竞争力,支持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赋能香港高质量发展。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本届香港特区政府的施政重点之一。2022年底,香港特区政府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提出推动科技产业发展,实现香港“新型工业化”。一年多来,香港聚焦重点领域,着力引进重点企业、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协助本地制造业转型,紧锣密鼓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

  2023年7月25日,香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ASPACE香港卫星制造中心在将 军澳科学园开幕
2023年7月25日,香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ASPACE香港卫星制造中心在将 军澳科学园开幕

  建构蓬勃创科产业生态圈

  香港经济发展长期高度依赖服务业,截至2022年,香港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达93.4%,制造业占比仅1%。《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提出,到2032年,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提升至5%。面对土地资源紧张、工业基础薄弱等问题,香港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该怎么走?

  “新型工业化是强调以信息化带动,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实现跨越式发展并能增强可持续发展动能的工业化。”孙东说,科技赋能工业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带动金融、物流等业界全方位发展,从而支撑香港持续高质量发展。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工业专员葛明表示,结合香港的科研优势,香港推进新型工业化主要聚焦在三个方向,即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先进制造与新能源,“这三个产业协同发展,将会带动本地创科发展更为蓬勃,为香港经济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香港大力完善新型工业化所需的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补齐相关短板:香港科技园公司管理的大埔、元朗、将军澳3个工业邨更名为“创新园”,在园区内建设“医疗用品制造中心”“微电子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等先进制造平台;进行香港科学园第二阶段扩建计划和数码港第五期扩建计划;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

  位于香港岛西南海滨的数码港是香港重要的创科基地,香港首个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政府邀请龙头企业落户香港时,常被人问及‘你们的超算能力如何’。”数码港主席陈细明说,超算中心是重要基建,随着香港对人工智能算力需求越来越高,建成超算中心将有助于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也可吸引境外龙头企业来港。

  除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外,香港也积极引入重点创科企业,推动创科产业更好发展,建构蓬勃的产业生态圈。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介绍,最新一批25家重点企业不久前正式签约落地香港,加上2023年落户的企业,未来几年将在港投资超过50亿美元,创造逾1.3万个就业机会,当中大部分为科研和管理职位。这些企业近半从事生命健康科技产业,其他还包括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金融科技、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

  帮助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

  “新型工业化与以往香港提及的‘再工业化’不同。‘再工业化’更多注重提升传统工业的竞争力,而新型工业化则更加注重通过信息化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引领经济发展新方向。”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行政总裁叶成辉认为,新型工业化不是把工厂搬回香港,而是充分利用香港独特优势,加强科研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绿色产业。

  第二届香港国际创科展等四项科技展于2024年4月陆续举行,展示创新科技产品及方 案,促进创科及跨领域合作,凸显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优势
第二届香港国际创科展等四项科技展于2024年4月陆续举行,展示创新科技产品及方案,促进创科及跨领域合作,凸显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优势

  近一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出台多项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成立“新型工业发展办公室”,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新设立100亿元“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为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企业等提供最高2亿元的资助……这些支持政策的共同点是坚持“产业导向”,从以往“重研发”向“产学研全链条”转变,有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这一年来,香港在成果转化方面变化非常快。”孙东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于2023年10月设立“产学研1+计划”,拨款100亿元支持不少于100支有潜质成为初创企业的大学研发团队,首轮已收到94份申请,业界也纷纷走进校园,与大学团队商讨如何加速成果转化。

  “香港特区政府积极的创科政策和财政投入,帮助越来越多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以创新科技驱动的初创企业在香港蓬勃兴起。”京港学术交流中心总裁徐海山说。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整体制造业的工业生产指数在2023年第四季度录得4.1%的年升幅,第三季度则按年升4.4%,成绩令人欣喜。许多业界人士都感受到,香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氛围有很大改善,政府配套支持多,业界的创造热情也很高。

  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介绍,香港科学园为企业提供多项服务和资源,鼓励支持创业者将概念转化为实体,将科研成果商品化。据统计,香港科学园现已有逾850家公司从创科培育计划“毕业”,八成公司仍在营运,其中4家企业陆续在香港上市。

  “生产磁共振成像设备对厂房规格要求很高,以往在香港难以找到条件合适的厂房,大埔创新园让我们有机会把科研技术变成‘香港制造’。”美时医疗首席运营官杨思敏说,公司在香港科技园公司帮助下,不到半年就成功进驻新生产基地,可以很快建立生产线。

  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香港制造业领域,中小企业占主流。“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用人成本高、请人难、用地成本高、技术缺乏等问题。”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席数码总监黎少斌表示,新型工业化并不局限于新兴产业,传统产业通过先进技术,让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也能迈向新型工业化。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陈祖恒对此持同样观点。“香港的新型工业化不是指要把土地和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重新带回香港,而是以聚焦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及智能生产工序等为基础,引进适合香港发展的高端制造业,促进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以创新科技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他说。

  作为支援香港工商业提高生产力的法定公营机构,近年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积极助力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迈向智能生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研发出“猫头鹰”智能生产线、智能包装系统、智能中央厨房等智能生产设施,成功应用于微电子、金属、塑胶、玩具、食品、纺织等企业。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协助推动1200多个智能化项目。其中三成在香港落地、七成在内地落地,帮助不少在内地港资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陈祖恒介绍,借助新型工业化,一批香港传统工业企业焕发出新活力。比如香港和利集团,已经拥有逾60年钢材供应经验,然而中高强度钢材焊接主要依赖人手进行,工作量繁重,加上工作环境艰苦,焊接从业人员长期短缺。通过引进数码化技术,焊接工人只须通过平板计算机控制多个机械臂,就能采用最佳工艺参数焊接工件。这不但确保工人在安全环境工作,长远看来,也有助于吸引更多新人入行,传承有价值的工业手艺。

  “目前来看,新型工业化的改造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生产力,也降低了成本,我们现在还继续增加年轻人手接受建筑业培训。”香港和利绿色动力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黎锷威说。

  “位元堂”是有上百年历史的香港知名中药品牌。公司执行董事邓蕙敏介绍,由于包装工序较为乏味,以往很难聘请足够的女工,应用了自动包装系统后,女工有九成时间可以从事其他较高增值的工序,例如炒药、制药等。此次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申请项目增加到3个,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产品包装生产线。

  汪灵犀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1004172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