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已删除文化

神秘汝瓷

2018-02-06 11:24:00 【关闭】 【打印】
   2017年10月3日,一只汝窑天青釉笔洗以天价2.94亿港币拍卖成功,无可争议的成2017年秋季香港拍场瓷器之王。人们纷纷将目光再次投向这传世的神秘汝瓷。

  汝窑盛于北宋,然而却只兴盛了短短20年就销声匿迹,留存至今的珍品不足百件。因其工艺精湛,弥足珍贵,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汝、官、哥、钧、定”是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居首,因产于河南汝州而得名。汝窑的古窑址曾是一大谜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古陶瓷研究人员。他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寻找汝窑窑址,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找到了为北宋宫廷烧造御用汝瓷的窑口。据考古证实,汝州与宝丰之间就是汝窑的遗址。


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的汝官窑遗址

  汝窑出现于北宋晚期,宋徽宗的时代。政治史上,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艺术史上,却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巅峰。关于汝瓷的出现还有个传说:宋徽宗曾做过一个梦,梦到大雨过后,远处天空云破处有一抹神秘的天青色,格外令人着迷。醒来之后,他便写下一句诗“雨过天青云破处”,拿给工匠参考,让他们烧制出这种颜色的瓷器。一时间不知难倒了多少工匠,最后还是汝州的工匠技高一筹,烧出了令宋徽宗满意的颜色。从此,天青色釉就成为汝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汝窑以其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釉色而独具风采,这也是汝窑最美的地方。汝窑瓷釉的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颜色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在明媚的光照下,颜色会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晴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蓝空上泛起的金色阳光;在光线暗淡的地方,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澈的湖水。

  汝窑的釉色被称为中国陶瓷史上最美的颜色,而之所以能产生如此独特的釉色是源于其精湛特殊的制作工艺。汝瓷在制作过程中使用名贵的玛瑙碾碎成粉入釉,致使釉面产生不同角度的斜开片和星星点点、大小不一的气泡,在光照的不同反射下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且,其瓷色是半瓷化作的,玻化不明显,釉面隐现出一种柔和含蓄的光泽,既不同钧瓷的乳光,也不同哥窑的脂光,是一种类似古玉般内蕴的光泽,似玉非玉。汝窑瓷器的釉层极为均匀,规整的几乎一丝不苟,甚至在唇口,在所有转弯拐角处,釉层都能保持厚薄一致。除了美如玉的釉色,汝瓷的开片也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得恰到好处,因而汝瓷釉面呈蝉翼般细小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

  汝窑传世的作品很少,存世的宋代汝窑,几乎全是小件器,没有超过30厘米的作品。比较多的是明清时期的仿汝窑,虽为仿品,却也有极高的工艺水平,且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特色。在清代帝王中,以雍正审美趣味最为超卓。雍正帝中年登基,近40年潜心读书修学,静心体悟佛道,形成了内敛、深沉的心性。这反映在他对瓷器的鉴赏上,更趋向柔美精雅,而宋瓷的内敛含蓄,恰为雍正所钟爱。

  根据目前的统计,在全世界公开收藏的宋汝窑瓷器为67件半: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大维得基金会7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中国香港收藏家罗桂祥1件、日本现存4件、美国现存5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对于收藏家而言,这简直是“恐龙级”的珍品!也许正因如此,汝瓷被屡屡拍出高价。

  到目前为止,对汝窑遗址已进行了五次发掘,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为传世汝窑器鉴定与鉴赏提供了可行的实物依据及新资料。

  下面,一起来欣赏几件有代表性的馆藏汝瓷珍品:

  宋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承盘圆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足。里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外底满釉,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乾隆皇帝曾为其题诗一首,由宫廷御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器物外底。诗曰:“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现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此瓶敞口细颈,鼓腹圈足,颈部及腹部剔刻折枝莲花纹。器表满施天蓝釉,釉层匀净莹润,开片疏密有致。瓶的圈足底部露胎,并沾有细小砂粒,显系垫烧而成。造型秀丽,釉面光亮,器表配以若隐若现的刻花装饰,为汝窑传世品中所未见。


  北宋汝窑莲花式温碗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北宋汝窑烧制瓷器,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该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


  宋晓燕:老窑瓷博物馆 古瓷课程规划师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