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新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宁夏发展纪实

2018-09-19 11:20:00 【关闭】 【打印】

从贺兰山岩画的沧桑厚重,到西部云基地渐成规模;从西海固的“苦瘠甲天下”,到“塞上江南”的粮果丰饶;从中国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府的成立,到各族儿女携手奋进逐梦……古老与新生在这里交汇,贫苦与甘饴在这里并存,多元与一体在这里交融。

这里,是6.64万平方公里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虽幅员不大,却始终是党中央情之所系、心之所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宁夏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塞上大地进入了新时代。

一甲子沧海桑田。天高云淡的秋日里,宁夏回族自治区迎来成立60周年大庆。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对宁夏来说,民生工作重中之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 

宁夏西南,六盘山连绵起伏,峻拔叠翠。

提到它,最为人熟知的诗词应是“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就在这豪迈的六盘山下,有一片千沟万壑的西海固。战争的烽烟早已散去,但这里的人们依然年年岁岁同干旱和贫瘠“鏖战”。

长缨何处?贫困的苍龙,何时被缚住?

拼版照片:上图为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建设初期的资料照片;下图为8月17日无人机拍摄的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新华社记者王鹏摄)。受益于福建、宁夏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闽宁镇这片曾经的戈壁荒滩,被建设成现代化的生态移民示范镇。6万多名曾经生活在西海固贫困山区的农民陆续走出大山搬入闽宁镇,通过移民搬迁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新华社发 

西海固,囊括了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等9个贫困县区。由于雨水奇缺,流水切割及千百年来的盲目垦殖,这里生存条件极差,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在宁夏同心县润德庄园枸杞基地,工人在清洗鲜枸杞(6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大战略部署。10月,由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为组长的“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正式成立。

5个月后,习近平同志率团来到宁夏,开始为期6天的对口扶贫考察,并在银川召开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双方决定共同建设作为扶贫协作示范窗口的闽宁村。

1997年7月15日,由习近平同志亲自命名的闽宁村在银川城外永宁县的一片戈壁滩上破土动工。

2016年7月,时隔近20年后再到固原,习近平总书记触景生情地回忆:1997年我来到西海固,被当地的贫困状态震撼了。看了以后,我就下决心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福建和宁夏开展对口帮扶。

经过治理后的宁夏固原市西吉县葫芦河(8月8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坡地改梯田、打井窖、吊庄移民……习近平同志当年主导的那些扶贫措施,改变了无数西海固贫困家庭的命运。

今年64岁的谢兴昌,就是其中一户。

在永宁县闽宁镇自家新修的小院里,谢兴昌坐在枣树下回忆:闽宁村奠基那天,习近平同志代表对口帮扶领导小组发来贺信。我就站在台下听人读那信,听着听着就哭了,虽然那时闽宁还是一片荒凉,但我知道搬出山沟沟就一定会有希望……

“我到附近农场掰了4个玉米棒子、4个高粱穗子,拿着回西吉老家宣传,让大伙知道搬来这儿有水能种活粮食。”谢兴昌说。

20多年过去了,谢兴昌当年流泪憧憬的都已成真。

作为第一批走出西海固的移民,谢兴昌经历了闽宁镇从几百人到如今6万多人的变化,群众人均年收入从不足500元跃升到2017年的12341元,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了今天的“金沙滩”。

2016年7月,当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闽宁镇,漫天风沙的荒滩已变成宽敞的柏油路、鳞次栉比的红瓦白墙小楼。

永宁县委一位当时在场的同志回忆说:“总书记一路都在问老百姓的收入、上学、就医,问村里基础设施配套。他说:‘闽宁合作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这个宝贵经验可以向全国推广,做一个示范,实现共同富裕。’”

来自福建长乐的林锦云(中)在宁夏固原市河川乡与福建对口支援农业专家(右)交流牡丹种植技术(8月28日摄)。2014年,林锦云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承包了河川乡1.5万亩荒山,打造油用牡丹生产基地。目前,林锦云种下的7600亩油用牡丹已经开始产生效益,公司已就近吸纳村民300多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对宁夏的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关怀备至。

——“对宁夏来说,民生工作重中之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

60年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刚成立时连粮食都需要国家大量返销;

60年后,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宁夏见证了我国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扶贫开发的生动实践。

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453.9亿元,分别是1978年和1958年的266倍和1053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917元,分别是1978年和1958年的136倍和290倍。

工人在宁夏隆德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制作人造花(8月29日摄)。位于六盘山脚下的宁夏隆德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是2013年隆德县引进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生产用于家居、婚庆及各类节庆的人造花饰品,产品销往欧洲、中东及东南亚等地区,实现出口创汇的同时带动当地百姓脱贫增收。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60年来,宁夏累计减贫330万人,其中近5年减贫71.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6.9个百分点。

——上世纪80年代起,宁夏组织开展了吊庄移民、生态移民、劳务移民、教育移民、插花移民等,先后实施了6次大规模移民搬迁,累计移民130多万人。

——35年来,国家投向宁夏的扶贫资金达430余亿元,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产业大发展,打通了贫困地区“内通外联”通道。

——22年来,闽宁合作务实推进,福建仅向固原市就提供资金及实物8.63亿元,115家闽商企业在固原市建厂兴业。

在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村民在蔬菜基地收获蔬菜(8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