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事

中国为什么倡导“一带一路”建设?

2018-07-18 14:31:00 【关闭】 【打印】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五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就超出预期,国际社会好评如潮,“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词汇。但是,近期以来,西方一些智库蒙着头做文章,不做深入调查和研究,戴着有色眼镜看“一带一路”,恶意炒作 “产能污染论” “债务陷阱论”等论调,诬称中国借“一带一路”谋求自己的势力范围,妄图抹黑和妖魔化“一带一路”。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正如习近平主席今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中所强调,“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孤立主义等一些思潮正在泛起,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系受到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多方面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并非出于私利,之所以提出“一带一路”,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动因。

  首先,从世界经济走势看,世界经济进入平庸增长期,“一带一路”可以带动欧亚非大陆新一轮生产力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新平庸”这个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提出的,用来描述全球经济的现状和未来数年的发展前景。目前,世界经济整体复苏缓慢曲折,全球经济增长缺乏动力,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处于孕育阶段,关键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缺乏实质性突破,短期内还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新经济增长点。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两种现象同时存在,为推动本国经济复苏,很多国家趋于内顾,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摩擦明显增多。上一轮经济全球化没能实现普惠、均衡、包容发展,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社会阶层结构变化。“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多年来被许多发达国家政府和跨国企业忽视和冷落,它们视“一带一路”为摆脱贫困、实现发展的历史性机遇。随着中国倡导的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投资向这些发展中国家延伸,这些国家和民众将从中受益,“一带一路”将有助于实现欧亚非大陆一体化和共同发展,推动全球基础设施现代化,为建设可持续的全球经济打下基础。

  第二,从国际机制的角度看,全球治理存在严重赤字,“一带一路”是中国为改善全球治理提供的可行方案。当前,经济弱全球化、区域合作碎片化、气候变化、移民问题、打击恐怖主义等方面的全球性问题治理日益紧迫,一些国家国内问题国际化,现有国际机制难以适应,应对乏力,国际体制变革艰难推进,动力衰减。G20在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毕竟是应对危机的权宜安排,G20如何与现有国际机制并轨整合,增加有效性,尚无清晰路线图。国际汇率协商机制、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机制、多边贸易规则受到挑战等全球和地区治理问题,均需破题。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扛起推动新型全球化的大旗,在亚太乃至全球范围推动全球化2.0版本,成为自由贸易的推动者、国际规则的维护者。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工业品出口国、120多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为推动新型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转型注入新动力。

  第三,从国内发展来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带一路”可以帮助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最早是由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概念,随后成为与发展中国家密切相关的政策概念。对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表明,对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从中等收入经济体向高收入经济体的转变,是非常难以跨越的门槛,很多经济体在中等收入阶段很容易掉入发展停滞不前、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陷阱”。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凸显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复杂性,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过渡阶段。中国要想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克服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区域发展不协调、人口红利不如以前等多种挑战。通过“一带一路”,可以与沿线国家分享中国的优势产能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可以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和民众就业,不仅有助于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使我国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对沿线国家和世界经济“再平衡”也是一个贡献。

  第四,从参与主体看,“一带一路”具有开放性,有助于推动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协调联动发展。与传统的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等合作机制不同,“一带一路”具有包容性,它注重与现有国际机制与各国发展战略的有机对接,不预设前提条件,不追求统一的制度性安排,不寻求排他性的利益,倡导合作主体多样性和互补性,照顾各方舒适度和参与度。在国际层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海事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均从各自功能定位出发,积极寻找与“一带一路”的契合点,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均将“一带一路”写入相关决议和发展议程。在区域层面,亚太经合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东盟、欧盟等都将其互联互通蓝图和投资计划与“一带一路”进行对接。在国别层面,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蒙古国“草原之路”、越南“两廊一圈”发展计划、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土耳其“中间走廊”倡议等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很多国家主动将自己国家的发展规划与“一带一路”进行衔接。“一带一路”强调合作主体的平等性、合作产品的公益性,注重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经济合作中架设桥梁,以合作促发展,以互通促共赢。

  总之,“一带一路”建设有“三好”:一是对中国自己有好处。“一带一路”是我国深度融入世界的新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外开放的重心主要在东部,相比而言,中西部地区发展比较缓慢,要实现小康社会,必须改变地区发展不平衡状态。推动“一带一路”,就是要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提高我国整体的对外开放水平。我们在沿边地区设立跨境经济合作区、跨境旅游示范区等举措,就是为了推动中国深度向世界开放。二是对沿线国家有好处。“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差,工业化水平比较低,“一带一路”就是带动其发展的新举措。三是对整个世界有好处。以前国外总有人说,中国只知道闷声发展,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度和贡献率不够。“一带一路”就是中国回应国际社会的期待,提出的国际公共产品理念,并且不遗余力地在进行实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世界意义,主要是为了改变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缩小国家间的发展差距。

  “一带一路”倡议不是某些西方智库所诬称的“地缘政治战略”,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不是为了谋求中国的“势力范围”,更不是为了输出“中国模式”,而是中国用自身实践倡导和带动整个国际社会,共同书写《世界是通的》这一本历史大书,旨在推动世界经济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带一路”已经进入精耕细作的阶段,下一步要行稳致远,打造“升级版”,需要突出“共”字,中国与沿线国家要共同创造合作共赢的故事。国际社会要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发“红包“,也不能光抢中国的“红包”,“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单方面的发展援助。“一带一路”虽是中国提出,但属于全世界,国际社会都要积极参与,加强合作,共同做大经济“蛋糕”。

  金鑫: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国际智库联盟秘书长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