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事

井冈山:摘帽奔小康 脱贫再出发

2018-03-08 14:04:00 【关闭】 【打印】
 

井冈山市厦坪镇厦坪村第一书记指导帮扶该村食用菌产业发展。

脱贫故事不少,发生在井冈山的脱贫故事格外引人注目。

“你喝一口试试,甜的!”洋坳村党支部书记吴功福很是得意,给8个村小组通上山泉自来水,为每家每户修好入户水泥路,80多栋土胚房全都换瓦、粉墙、清沟维修加固,光伏发电站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吴功福春节期间还在忙个不停,“洋坳村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今后要在鱼塘养殖、发展果业方面多下功夫,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

2017年2月26日,井冈山在全国率先宣布脱贫,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市。这一天,更是井冈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

因安全饮水、村组道路、产业发展等欠账较多,2017年初井冈山脱贫“摘帽”时,葛田乡洋坳村仍是贫困村。

一年后,记者重返井冈再采访,不仅是葛田乡洋坳村,井冈山其它5个未脱贫村,目前全部退出贫困村行列。

脱贫“摘帽”并不等同于全面建成小康,井冈山市委书记刘洪语气坚定,贫困村贫困户没有完全退出,井冈山绝不能一脱了之、一摘了之,而是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确保贫困群众可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政策不变、力度不减,井冈山脱贫攻坚不止步,去年整合各类扶贫资金4.6亿元用于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底的1.6%下降至2017年底的0.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06元、增幅为12%。

找准路子 扶贫基地旺山乡

大陇美丽庭院

这个正月,柏露乡长富桥村的李小明没闲着。

井冈山腹地柏露乡,红色遗迹资源丰富,水质清冽生态优美。

山清水秀的长富桥村,年轻人多数外出务工,村民房屋多为闲置。投资方康辉旅游去年8月建设起红色旅游小镇,发展采摘休闲、稻田养虾、水上农庄、农业观光等田园综合体。游客民宿采取公司与村民合作的“共享农庄”模式,村民已将16栋闲置房屋入股,每个房间双方各出资2万元改造装修,民宿收入双方五五分成。

“我家两个儿子的两栋房子,已经投入24万进行装修。”54岁村民李小明高兴地说,“儿子在外务工,两栋毛坯房长期空着,现在估计两三年就能回本。我自己准备开农家乐,让游客们吃上地道的农家饭。”

康辉旅游项目负责人兰秀辉表示,在村民自愿自主的基础上,引导村民入股项目或参与民宿农家乐等服务,建设运营过程中优先招聘贫困户就业。“公司每年组织7万多名到井冈山旅游,客源一点不用愁,就怕接待能力跟不上。”

长富桥村以资源入股漂流项目,享受净收益15%的分红,为曾经的“空壳村”引来了集体经济“活水”。

收入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标杆性指标。如何确保贫困群众收入增长可持续?脱贫摘帽后的井冈山给出答案:产业增收全覆盖。

脱贫致富要可持续,最怕产业发展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精准脱贫攻坚过程中,井冈山依托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找准了“一户一块茶园、一户一块竹林、一户一块果园、一户一人务工”的产业脱贫致富路子。脱贫“摘帽”后,井冈山紧盯该致富道路不松劲,去年新增茶叶1万亩、毛竹林改造2.1万亩、果业林2万亩。

积极引进有实力、带动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井冈山已经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主导产业、每个村都有产业扶贫基地,稳定强化农户与企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目前,井冈山产业扶贫合作社达到476个,家庭农场增长到189家。土地流转过程中,井冈山杜绝“一包了之、一租了之”,确保村集体占10%以上股份,有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井冈山贫困户人均收入提升到5500元以上,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达5万元以上。

井冈山市市长焦学军表示,2018年继续聚焦贫困人口中的“坚中之坚”“硬中之硬”,集聚资源、合力攻坚,确保贫困户人均收入达6100元以上。动员贫困户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荒坡荒地、自有林地等发展庭院经济,确保每户贫困户每年种植黄桃、猕猴桃、柰李等果树10棵以上,通过3年努力让每户贫困户拥有1亩以上致富产业。

记者在井冈山发现,随着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和产业日渐兴旺,越来越多在外打拼的人返乡创业就业,昔日的贫困村因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春风吹来,茅坪村满山遍野的3000亩黄桃树充满勃勃生机,基地负责人刘志刚充满期待,“今年黄桃树到了第三年将开始产果,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更有盼头。”

致富奔康信心足 干群同心面貌新

在井冈山的采访中,记者发现,村民们的幸福感更多,获得感更强。

43岁的贫困户朱秋芳,患有尿毒症,夫妻俩带着两个读书的孩子,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井冈山采取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措施精准帮扶,帮着朱秋芳一家脱了贫。朱秋芳闲不住,想做事补贴家用,体力活干不了,只能做些轻松的零工。

“去年村里安排我到红色讲习所学习,我学了十九大精神、井冈山红色故事、脱贫先进人物等,还学到了黄桃种植技术,包括嫁接、施肥、果园管理等。”原来茅坪乡红色讲习所,将实用技术培训课堂搬到了乡里5000多亩的黄桃基地,农技师手把手地给贫困户教种果技术。掌握技术的朱秋芳,成了黄桃基地的长期员工,工资还涨了不少,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我们把贫困户身边的典型挖掘出来,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井冈山市委书记刘洪说,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是实现脱贫致富的“红色引擎”。

思想变了,观念新了,致富奔小康的办法自然多起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中,井冈山志智双扶激励群众,创新推出积分激励等模式,在产业发展、进城务工、自主创业方面积极扶持。井冈山通过“红色讲习所”“乡村大讲堂”等,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致富能人传经送宝等增添群众致富信心,持续开展“雨露计划”等各类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提升就业创业技能。许多贫困群众看了听了后就坐不住了,不等不靠自己干起来了。

神山村首届黄桃节

2016年神山村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2017年接待游客超过22万人次,村里50%以上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产业,旅游成为神山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2018年1月,茅坪乡神山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村旅游协会理事彭展阳被选举为党支部书记。“2018年将红色培训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脱贫致富的贫困户们参与培训讲解,让脱贫致富的故事吸引游客,帮助神山村持续享受旅游红利。”新书记彭展阳充满信心。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井冈山注重把乡土人才培养成党员,把致富能人培养成村组干部,以党员干部“先走”带动群众“一起走”。今年年初,井冈山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从致富能手、“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人才中选优配强班子。井冈山继续安排党员致富带头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带动2898户贫困户发展起创业项目,并帮助争取资金、协调贷款、提供服务,把贫困群众领上发展致富的“快车道”。

动态管理、长效机制,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

坳里乡寨下村光伏发电扶贫基地

荡气回肠的故事往往很简单。

烤着木炭火盆,穿着厚厚棉衣,古城镇寺源村93岁老人刘秀媛,一边递着红薯干一边热情招呼。刘秀媛老人命运坎坷,没有亲生子女和家属,现在随养女生活。

“他经常过来看我,元月份就来了三次,送了棉被、开水壶和小太阳(电暖灯),还送我了200块钱。”刘秀媛老人直夸帮扶干部罗辰元是个好孩子。

养女刘兰花拿出精心保管的贫困户收益卡,指着摁满红手印的收益卡记录说,“2017年我妈养老金、高龄补贴、金融分红还是照样发,五保户收入涨到每月320元,各项总共有9620元。”

脱贫致富奔康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井冈山坚持督查、考核、问责等方面持续跟进,保持过硬作风,建起长效机制,为巩固提升脱贫效果提供坚强保障。

为保障刘秀媛老人这样无力无业的贫困户,井冈山打好保障扶贫巩固提升战,推进保障政策扩面、提档、升级,扎扎实实兜住贫困底线,确保返困不返贫、人人有保障。

井冈山先行先试,去年创新低保标准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推进低保线和贫困线“双线融合”,按照平均12%的增长比例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脱贫“摘帽”后,井冈山继续从旅游门票收入和土地出让金中各拿出10%,筹措2000万元以上的特殊扶贫基金,用于贫困户的兜底保障。对于3074名未享受低保的红卡户,2017年全部纳入自创的市级低保,每人每月发放100元。通过一系列提高低保标准政策,2017年井冈山实现了低保对象年收入3660元,确保了低保线略高于贫困线标准,没有调高标准、吊高胃口,牢牢兜住了贫困底线。

继续实行贫困户子女从学前到大学,一揽子费用减免和补助政策。针对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在享受国家资助政策基础上,井冈山市为每生每年再增加500元补助。2017年,井冈山市共发放各类补助资助金1000余万元,有效减轻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建立起贫困户报销基本医保、商业保险和民政救助补偿的“一站式”结算平台。井冈山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附加险、重症疾病保险、意外伤害报道“五道防线”的基础上,去年井冈山对慢性病推出门诊医药费用报销,确保贫困户看病报销比达到98%以上。

应进则进、应退则退,精准管理、精准进退。脱贫“摘帽”后,井冈山严格按照脱贫标准,达标一户、验收一户、脱贫一户,及时动态确保“贫困在库、脱贫出库”。2017年井冈山新增贫困户44户136人,退出贫困户373户1010人。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