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

林毅夫:我有幸经历了中国创造奇迹的时代

2018-05-10 16:04:00 【关闭】 【打印】

  开栏的话: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正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创造着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今日中国》从即日起开设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栏目,集中推出一批稿件,反映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全党全国人民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首篇文章为《林毅夫:我有幸经历了中国创造奇迹的时代》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的平均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9.6%,这是在整个人类经济发展史上不曾有过的,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40年前的中国有多穷?按照当时的市场汇率计算,中国1978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55美元,而通常被认为是全世界最穷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都已经达到499美元。从全世界的排名来看,当时中国的人均GDP在200多个国家当中倒数第三。贫穷的国家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大量的人口都在农村,中国当时有81%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以农业为主要生活方式。全国总计有84%的人口,每天的生活费用低于1.25美元,也就是处于国际贫困线之下。

  这就是4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时的实际状况。

  如今40年过去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定下的20年“翻两番”的目标,即年经济增长速度约7.2%早已实现。但是,当时的我根本不相信可以实现这么高的增长速度。现在回头看,发现小平同志太保守了。

  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我非常幸运地经历了中国创造奇迹的时代。

  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看,中国从原来的155美元变成了2017年的8836美元,属于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从经济总量看,中国在2009年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2010年,中国超过了德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中国出口的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时出口不多,且75%都是农产品或其加工品,现在97%以上是制造业产品,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2013年,中国的贸易总量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2014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这个过程中,超过7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如果把中国这7亿人口减去,那么“二战”以后全球的贫困人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这就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我曾担任过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这个职位被认为是全世界所有经济学家最高的职位。我是世界银行第九任首席经济学家,之前的几任都是大师级的经济学家,他们不仅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非常多,而且大多还有丰富的政治经验。我怎么会有资格去担任这一职务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发展被大家看在眼里,是因为中国对世界减贫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我认为,中国对世界的最大贡献是中国经济实现了稳定而快速的发展,因为在这40年中,世界经济形势并不稳定。比如东亚地区,一般被认为是“二战”以后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但是在1997年突然爆发了金融危机,并且来势汹汹,当时国际上有很多人认为东亚经济会从此一蹶不振,需要10年、20年才能缓过来。但东亚经济在2000年以后就恢复过来了,继续快速增长。为什么现实跟国际上的预期不一样呢?这是因为他们没能预计到中国的应对举措。首先,中国没有让人民币贬值,这成为整个东亚经济稳定的基础。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必然导致货币大幅度贬值,而中国的出口量非常大,如果要继续保持贸易竞争力,正常情况下人民币就应该跟着贬值,但这样以来会让那些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雪上加霜。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没有落井下石。人民币不贬值,让那些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避免了所谓的竞争性贬值,这是整个东亚经济保持稳定的缘由。再加上中国当时仍维持了8%的经济增长速度,拉动东亚其他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复苏。

  接下来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这是“二战”以后的第一次大规模金融经济危机,也是从1929年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崩溃以后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很多人认为这次危机的影响会很长远,到现在10年过去了,有些发达国家还没有完全缓过劲来,但是一般国家的经济在2009年、2010年就企稳了,只是没有很强劲的复苏而已。这其中的关键,还是中国因素。中国在2009年推出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经济从第一季度就复苏了,真正的衰退只有一个季度(2008年第四季度)。在中国经济的带动下,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从第二季度开始复苏,从2008年到现在10年了,中国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经济学家的机会与责任 

  当初没有人会预计到,中国能在40年的时间里实现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20世纪90年代,我出版了一本书叫《中国的奇迹》,当时我预测中国经济会以8%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15年时,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会超过美国,很多人说这是一厢情愿的天方夜谭。前面已经提到,在2014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现在国际上一般共同接受的看法是,到2025年,最晚2030年,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很有可能超过美国。

  同时,大家也没有预想到中国是这40年里唯一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国家。中国刚开始改革开放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包括前苏联、东欧等)也在转型,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当时人们认为最好的转型办法是所谓的“休克疗法”,最糟糕的是像中国这样的渐进双轨制。这些年来,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人抛出所谓的“中国崩溃论”,但中国没有崩溃,反而实现了持续稳定的高速发展。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回望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究竟该怎么来解读这些现象?这是我们的机会和义务,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所言,时代是理论之源,实践是理论之本。中国经济在这40年里取得的成功,必然有一定的道理蕴含其中,如果能够把这些道理揭示出来,就是经济理论的创新。这是中国经济学家的机会。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我们不能真正理解过去的实践,那就很难对未来的发展有所把握,所以经济学家有责任去揭示中国奇迹背后的道理。如果我们弄清楚了这些道理,不仅是对中国的贡献,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更有指导借鉴的意义。

  为何改革开放造就了中国的40年经济奇迹 

  在40年时间里保持平均每年9.6%的增长,这是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高增长,是一个新现象。根据经济史学家的研究,现在处于高收入水平的西欧,在18世纪之前,平均年经济增长速度只有0.05%,这样发展下去需要1400年人均收入才能翻一番。18世纪以后,西欧的经济增长速度突然间提高了20倍,从0.05%变成1%,人均收入翻一番所需时间从1400年减为70年。从18世纪中叶到现在,西欧平均年经济增长速度是2%,人均收入翻一番所需时间从70年减为35年。18世纪前后的经济增长速度出现如此大的变化,有些经济史学家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变化,其原因就在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

  收入增长并不是货币的简单增加,而是购买力的增加,是真实的增长。要实现真实的增长,前提条件是劳动生产率水平要不断提高,这就要求现有的产业技术不断创新,每个劳动者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这是收入增长的第一种方式。第二,要不断涌现出新的附加价值更高的产业,可以把劳动力资源从附加价值较低的产业重新配置到附加价值较高的产业,这是收入长期持续增长所必须有的机制。这种机制就是在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一言以蔽之,就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带来的经济发展。不管在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要实现收入长期持续增长都必须遵循上述机制。

  但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一个重要的差异。工业革命以后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一直最高,代表其劳动力水平也是世界最高的,现有的产业技术都处于世界最优的水平。这种情况下,要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必须依靠自身发明,而发明创造的成功率极低。发达国家现在每年的收入增长水平是2%,加上人口增长的因素大概在3%左右。

  发展中国家同样要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但不同的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产业技术中处于落后的地位,产业附加价值低,所以要进行技术创新不一定需要自身发明,可以把别人用过的、成熟的、比自身好的技术拿过来用,这也是技术创新;发展中国家要进行产业升级不一定要去创造新产业,可以进入到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产业中,这也是产业升级。经济学上有一个词——“后来者优势”,后来者的收入水平较低,经济落后,这是不好的一面;但是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方面可以引进、模仿、借鉴,其成本与风险比自身发明创造要小得多,这是其优势所在。

  从理论上而言,既然成本与风险小得多,就代表着速度可以快很多。从实践来看,“二战”以后的20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到2008年时有13个懂得利用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产业差距作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来源,取得了平均每年7%或更高的增长速度,并且可以持续25年或更长时间。7%是发达国家增长速度的2倍以上;25年或更长时间,这样持续发展就极大地拉近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变成了这13个经济体当中的一个,增长速度是发达国家的3倍以上,至今已持续了40年。这正是因为中国利用了后来者优势,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提升了生产水平。

  中国为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如果从经济的增长、财富的积累、国力的提高来看,都造就了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但是也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收入分配不均、贪污腐败等等。

  这些问题跟经济发展和转型有关。比如,在改革开放以后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多了,这跟发展有关。任何国家都会经历几个阶段——农业经济阶段、制造业阶段,然后到服务业阶段。农业经济阶段收入水平最低,但环境上可谓是山青水秀;制造业阶段处于中等收入水平,面临的环境压力最大;到了高收入阶段,环境又变好了。因为在制造业阶段能源使用的密度和排放的密度是最高的,环境污染问题很难避免,到了服务业阶段,这种压力明显变小,而且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资本也多了。

  贪污腐败和收入分配的问题,这是中国渐进双轨转型的代价。由于传统资本密集型企业需要政府保护补贴,就导致了寻租腐败。所以,当时很多人都反对双轨制,因为确实会出现上述这些问题,他们就想用休克疗法一次性把这些问题都解决掉。但结果是中国面临的腐败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在那些转型国家都存在,而且都更严重。

  如何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还要与时俱进。当时中国采用渐进双轨转型取得保护补贴的原因是大批违反比较优势的大型企业存在,如果把保护补贴都取消它们就倒闭了,社会就会不稳定。所以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于那些不符合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进行保护补贴,属于“雪中送炭”,对维持经济稳定至关重要,是实事求是的做法。在持续了40年高速发展之后,中国已从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中等偏高收入的国家。2017年,中国人均GDP为8836美元,资本在中国已从相对短缺变为相对丰富,原来的大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成为中国的比较优势,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具备自生能力。这些企业只要管理得当,便能够获得市场上可以接受的利润率。保护补贴的性质就从“雪中送炭”变为“锦上添花”。在过去,政府的保护补贴必不可少,如今则成为一种特权。所以,改革要与时俱进,需要把双轨制遗留下来的各种为了保护补贴资本密集型企业而采取的对市场的干预扭曲取消掉。

  所以,改革要与时俱进,需要把双轨制遗留下来的各种为了保护补贴资本密集型企业而采取的对市场的干预扭曲取消掉。2013年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面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意味着中国到了取消所有不正常干预扭曲的时候,只要能做到这点,把各种价格信号理顺了,就能以釜底抽薪的方式铲除贪污腐败和收入不平等的根源,最终建立起运作良好的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确实很大,但也积累了很多深层次的问题。要解决问题就必须知道其根源是什么,才能对症下药。中国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同时政府在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维持稳定。市场不是万能的,而且市场失灵是必然的,所以必须要以政府有为来克服市场失灵,但是政府有为的目标是以市场有效为依归。这是相互辩证的两点,需要有机结合。

   中国经济还有多大增长潜力 

  我曾经说过中国从2008年开始每年还有8%的增长潜力,还能保持20年。我讲的是潜力,跟实际能增长多少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我当时会这么预测?因为2008年时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人均GDP是美国的21%,相当于日本在1951年、新加坡在1967年、中国台湾在1975年、韩国在1977年时的发展水平。这些东亚经济体利用同样的后来者优势,在人均GDP是美国的21%的基础上,维持了20年8%-9%的增长。所以,中国利用同样的机制,应该可以达到同样的目标。

  从2008年到现在过去10年了,为什么自2010年以后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不断下滑?因为增长潜力是从供给侧来讲的,是从技术变迁、产业升级的角度来看的,而实际能够增长多少要看需求面。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在2009年有大规模的刺激计划,相关的项目到2011年都建成了,但国际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中国的出口增长较慢,民间的投资积极性偏低,经济增长速度自然也会慢一点。

  很多人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是由于很多内部的结构性问题、体制性问题。我认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转型中国家,这些问题必然存在,但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其他的经济体也在同样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下滑幅度比中国更大。在这种状况下,我认为8%对中国来讲就是有增长潜力的空间,有增长潜力代表着还有发展的机会,而且中国发展的条件相对比较好。既使现在有大量的过剩产能,但是中国的很多产业都处于中低端,完全可以向中高端产业升级,在升级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后来者优势。另外,中国的财政状况良好,居民一直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国家外汇储备也较多。所以,我认为中国在未来10年完全可以维持6%以上的增长。只要保持这个速度,到2022年左右中国的人均GDP可以超过12700美元,从中等收入变成高收入国家,到2030年前后很可能会变成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不管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还是以市场汇率计算都是。

  将中国的理论带给世界 

  中国这40年来的改革开放,到底能给世界带来什么?尤其是对经济学而言?到现在为止,我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发达国家的理论制定政策而取得成功的;少数成功的经济体,其政策在推行时都被当时的主流理论认为是错误的。按照当时主流的华盛顿共识采取休克疗法的国家,后来的结果都非常差;而少数几个表现较好的像中国、越南等,推行的都是渐进双轨转型。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也必然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也必然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都不能辜负这个时代。

  我们要依托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成功或失败的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理论,提出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理论体系,我称之为新结构经济学。这就是要强调发达国家跟发展中国家有结构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造成了他们的产业、各种制度安排、金融安排,以及对人力资本的需求都不一样。

  像埃塞俄比亚是非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正在基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创造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环境,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基础设施很差的状况下建立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实行一站式服务,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埃塞俄比亚连续10年保持了10%的增长,如今是非洲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我的理论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不只是非洲的贫穷国家,像欧洲的波兰也正在从这一理论中受益。前些年波兰虽然比周遭的其他转型中国家要好,但是也没有建立起新的产业,无法创造就业,所以大量的波兰劳动力外流到爱尔兰、西班牙、法国等地。2015年时波兰有一个新的政党上台执政,宣布要制定国家发展计划,外界都很紧张,担心是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时代?他们说不是,说是要根据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来制定国家发展计划。老实说,从鸦片战争以后还没有哪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理论被其他国家作为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波兰当时制定发展政策的负责人是副总理兼财政和发展部部长莫拉维茨基,敢于公然采用诞生于发展中国家的一套经济理论。他在2017年12月成为总理,2018年1月我在达沃斯论坛上见到了他,他演讲时提到2017年波兰人口占欧盟人口的1/10,而创造的就业机会占整个欧盟的70%。这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因为政府改变了思路,一方面是有效市场,另一方面是有为政府,针对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实行相关的产业政策,动员有效的资源。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最大的财富还不在于中国14亿人口生活的改善,而是可以改变全世界更多人生活的可能。

  到现在为止,包括中国在内,全世界85%的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即使到2025年中国变成高收入国家,全世界还有66%的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他们都跟我们有同样的希望,那就是能过上好日子。前面已经提到,采用发达国家的成功之道来改造发展中国家,尚无成功先例。那么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从自身的成功实践中总结出的理论则能帮助他们。为什么?因为理论是不是适用,不在于理论内部的逻辑,而在于理论的前提条件是不是存在。发达国家的理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总结而来,都是以发达国家的经济条件为前提,那些前提拿到发展中国家来根本不存在。更何况发达国家的条件也在变化,发达国家的理论也随之不断变化,都是各领风骚数十年。如果发达国家的理论在发达国家都不能推之百世而不悖,那么拿到发展中国家来更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我认为改革开放这40年来最重要的是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理论,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过去、现在,更好地走向未来,还能够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跟中国一样的美好愿景。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