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粤港澳合作

2018-03-22 09:42:00 【关闭】 【打印】

  粤港澳三地位于中国大珠三角区域,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三地经贸联系呈现出“前店后厂”的跨地域分工合作的特点。港澳回归后,在“一国两制”实践下,粤港澳合作获得更大空间,粤港澳合作本身不仅包含产业转型、创新升级的经济意义,更具有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人心回归的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作用区别于长三角、京津冀等内地城市。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这是“一带一路”框架下粤港澳合作时代特征。

 

  推进粤港澳合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

  2003年,内地与港澳签订了第一个全面实施的自由贸易协议,内地与港澳之间贸易和投资合作得以发展,2005年,《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纲要(2004-2020)》正式提出“湾区”的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关于粤港澳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指示和新要求,通过“顶层设计”,定位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目标为国际一流城市群。在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强调:“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李克强指出,过去五年,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一国两制”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宪法和基本法权威在港澳进一步彰显,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深入推进,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这些指示和要求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粤港澳合作指明了方向。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李希表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携手港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奋力把广东建设成为向世界展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区’”。 当前,推进粤港澳合作的重点就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

 

  “一带一路”框架为粤港澳合作提供历史机遇、指明发展方向

  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2015年,中国政府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做出妥善安排。……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一带一路”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此后,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以及《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以及2017年、2018年两会,都就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香港、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在不同的场合就融入 “一带一路”,推动粤港澳合作表达了积极参与的态度。林郑月娥表示,“香港背靠强大的祖国,有着无限的发展机遇,这是香港未来发展首要的信心来源。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特区政府也已在多个国家设立海外办事处,并与多个地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发挥香港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 崔世安指出:“在参与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的进程中,携手并进,把握国家发展机遇,为两地人民创造更加繁荣、稳定、幸福的未来,为‘一国两制’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共同努力。”香港、澳门特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各自优势,提升创新能力,有助于抓住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机,实现合作共赢。2017年7月1日,习近平出席由林郑月娥、崔世安、何立峰和马兴瑞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仪式。按照协议,粤港澳三地将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完善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推进粤港澳合作在实践层面需要尊重市场规律,明晰定位,实现合作共赢

  “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粤港澳合作涉及内地和香港特区以及澳门特区三个独立的税区,粤港澳地区成就和瓶颈共存。虽然有国家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在具体操作层面还是需要尊重市场规律,明晰政府和市场的定位,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发展瓶颈,才能充分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国家级的发展平台,实现合作共赢。首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两个关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顶层设计,但是由于该区域涉及“一国两制”以及两个特别行政区,在遵循“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原则的同时,要始终尊重市场规律,调动广东、香港和澳门三地的积极性,切实解决具体环节“不兼容”的问题,实现区域的协同创新。

  2017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关于批准〈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在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设立口岸实施“一地两检”的合作安排〉的决定》,确认了“一地两检”合作安排符合宪法和基本法,为执法机构在高铁西九龙站的内地口岸区执行内地法律,提供了稳健的法律依据,有助于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早日开通,为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为了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大力推进快速通关,粤港海关推出快速通关推进项目,该项目不仅为约80%的香港机场与内地间转运的空陆联运货物带来无缝清关便利,而且为公路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为快件企业、跨境电商企业等内地海关监管现场的24小时通关运作创造了条件。

  2018年3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管理区正式交付澳门特区使用。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协调好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之间的矛盾。“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人口稠密、人地矛盾突出的地区进行的深层次改革,应当重视生态效益。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侧重点在于提升“宜居”、“宜业”、“宜游”的层次,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优质生活圈的共建,聚焦实现高质量发展,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再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利用地域和网络两个空间,建构要素便捷流动的营商环境,拟定具体的评估标准,搭建达成既定目标的制度环境,通过构建以超级城市为核心的世界级湾区城市群,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合作。

  综上所述,推进粤港澳合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一带一路”框架为粤港澳合作提供历史机遇,指明发展方向。推进粤港澳合作在实践层面需要尊重市场规律,明晰政府定位,实现合作共赢。在“一国两制”实践下,粤港澳合作具有更大的空间和更丰富的内涵,推进粤港澳合作不仅具有提高产业转型,创新升级的经济意义,更具有贯彻“一国两制”,推动人心回归的积极作用。港澳同胞可以通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而与祖国内地同发展、共繁荣。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一带一路”框架下粤港澳合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实现港澳同胞的“事业梦”、“家庭梦”、“幸福梦”而与内地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看到推进粤港澳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辉煌前景的同时,也要对潜在的“摩擦”和可能的“挑战”有充足的预判,如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带来的影响,内地和香港、澳门不同税区的协调沟通,在合作过程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发挥等都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磨合。“顶层设计”为粤港澳合作的未来规划了发展蓝图,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只有充分调动粤港澳三方的积极性,合作共赢,才能实现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长远规划。

 

孙翠萍 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