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

阜平乡村脱贫记

2018-09-05 16:28:00 【关闭】 【打印】

  河北省阜平县位于太行山深处,是国家级贫困县,抗战时期曾是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九山半水半分田”是这个全山区县的真实写照。像中国很多贫困地区一样,多年来基础设施弱、产业水平低等因素制约了阜平的发展。

  为了解老区的贫困状态和实际情况,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阜平的贫困山村进行考察,这个革命老区再次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之后的5年间,阜平县全面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模式,坚持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4年年初的10.81万人降至2.6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4.4%降至13.8%。“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阜平时的期望,经过努力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骆驼湾里话小康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考察,令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名声大噪。

  “以前村民们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现在骆驼湾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还是乡亲们的思想。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骆驼湾村全民劳动,勤劳致富,2017年年底彻底脱贫了!”龙泉关副镇长曹建平告诉记者。

绿水青山环绕的楼房村

  扶贫先扶志。在骆驼湾村,记者感受最大的是村民们的精气神十足,走在路边,不时看见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仍在种花种树。“小康是干出来的,劳动最光荣,脱贫最光荣!老伴身体不好,以前我没法出去打工,仅靠种地为生,一年才3000元。现在国家的扶贫政策这么好,我也要抓住机遇啊。”今年71岁的孙振泽养了200只鸡、40头猪,还在政府的补贴下,盖起了两层的楼房,准备开农家乐。“人要讲良心,要感恩,不能总靠别人救济,长远还要靠自己,年龄大了不要怕,只要身体还允许,也要干力所能及的活,这对自己的身体也是一种锻炼。”孙振泽说。

  在骆驼湾村的互助幸福院里,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在这里安享晚年。90岁的李桂兰儿孙都在外打工,她对村里的安排非常满意,住在幸福院里,可以和其他老人互相陪伴,一日三餐不用发愁,衣服也有人来清洗,医疗也能全部报销,在幸福院一年的费用仅1500元。

  精准扶贫还需防止返贫,骆驼湾村书记顾瑞利告诉记者,为了巩固扶贫成果,村里正在发展林果业、食用菌种植和养殖业,还将依托辽道背、百草坨等自然资源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招商开发藏粮沟,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一条致富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曾经阻碍我们发展的大山,只要科学利用,终究会成为金山银山。”对于骆驼湾未来的发展,顾瑞利满怀信心。

  楼房村民搬新居

  楼房村是名副其实的“楼房”村,一栋栋整齐的楼房被绿水青山环绕,村民们生活悠然自得。这是一个由9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全村228户662人,长期以来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生产生活困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难。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是村民们几辈子的梦想!

朱国利(右)、李建伟(中)、李五军(左)投资30余万办起了养猪场。对于未来的发展,三人充满希望

  楼房村党支部书记李喜红介绍,2015年5月楼房村启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按照人均建设面积25平方米的标准,新建居民楼9栋,在村民置换房屋过程中,对于原有房屋评估价格低于所选购房屋价格的住户,政府全额予以补贴,确保每户村民都能住得上新楼房。目前已经集中安置141户446人,配套建设供暖、供气、供水、污水处理、路灯和学校、幼儿园、村民活动中心、幸福院、卫生室等基础服务设施。“住得好还要住得稳,村里正积极发展林果业、养殖业等,解决村民就业问题。”李喜红说。

  “这房子可不比城里的差!我用旧房置换了106平米的新房,拎包入住,不仅没掏钱,还获得了4万多元补贴。”忙碌了一天的村民朱国利回到家中,看着舒适的新居,心满意足。他对记者说,“以前在县城里送水,一年到头顾不上家,没有休息日。现在我们村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我也抓住机遇回乡创业搞养殖。”朱国利回乡后,与李建伟、李五军投资30余万元一起办起了养猪场,他们计划再申请政府贴息贷款,扩大生产。对于未来的发展,三人充满了希望。

  顾家台村产业兴

  走进顾家台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现代化的香菇大棚。食用菌种植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阜平县把食用菌作为脱贫支柱产业,制定了“一核、四带、百园覆盖”产业总体规划,以嘉鑫种植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在天生桥镇南栗园铺村、龙王庙村规划建设了核心园区,辐射带动龙泉关镇骆驼湾、顾家台两个分园区,并按照“政府+银行+企业+基地+农户+保险”的“六位一体”模式,大力发展香菇种植产业。顾家台村也成立了祥台食用菌合作社,种植食用菌大棚共48个,占地120亩,其中贫困户有9户。

顾家台村香菇大棚

  51岁的马秀英是村里的女强人,带头承包了两个大棚,每当看到长出的香菇,她就仿佛看到了希望。马秀英告诉记者,“承包两个大棚一年的利润有两万多元,销路是不用发愁的,由厂家来收购,价格会受到市场的影响。”

  除了食用菌产业,顾家台还发展手工业,引进白沟九歌皮具有限公司开办箱包加工厂,吸收妇女就近就业。村民李艳红曾经在北京打工12年,无法照顾家人,如今,她做箱包加工工作,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还能照顾孩子和老人。“女儿在龙泉关镇的学校上小学,午餐是免费的,我只管孩子的早餐和晚餐,工作家庭两不误,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和外出打工比起来还是划算呢!”李艳红说。

  大道荒山变金山

  在大道村,曾经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梯田,栽种着高山苹果、玉露香梨等果树,村民们正在为果树剪枝。

  阜平发展基础差、底子薄,脱贫致富建小康难度大、任务重,同时也具有县域面积广阔,生态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的优势。2013年,阜平被确定为“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在国土资源部的政策支持下,阜平县把推进荒山整治开发作为加快脱贫致富的战略突破口。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采取“政府统筹主导+村级组织推动+农户入股参与+企业开发经营”的山区综合开发模式,对25度以下的未利用地进行开发整治,完成后预计新增耕地20万亩,相当于在耕地面积上再造一个阜平。项目区人均增加3亩地,通过发展高效农业,可保障全县近1/3人口脱贫致富建小康。截至目前,全县已立项规模13万余亩,设计新增约8.8万亩,其中已完成验收27980亩,另有48个项目正在紧张施工,32个村的立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大道村的村民以土地入股,参与开发经营,真正变成了“三金农民”,实现租金收入、股金收入、薪金收入“三金合一”。村民顾秀祈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他的4.8亩土地全部流转给河北乾元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每年租金约4000元,再为荒山整治工程开拖拉机耕地,每天100元。由于妻子脑梗复发住院治疗,顾秀祈误工了一段时间,他说,“今年老伴住院18天,两万元的费用全都报销了,生活压力也不大。现在只要能干,都会有钱赚。”大道村的农民在“三金”中走上了致富路。

  阜平人深切感受到大山深处扶贫脱贫的艰巨,尽管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经过努力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面对12个深度贫困村,聚焦坚中之坚,下足精准扶贫的“绣花”功夫,任重道远。

 

  魏博 中国网记者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