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举办进口博览会,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推动,是中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标志性工程,是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经历快速转型重组,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思潮抬头,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贸易摩擦加剧了全球市场的焦虑和恐慌。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强调,举办进口博览会“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这表明,中国将主动向世界各国开放本国市场,分享内需消费市场的广阔机遇,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共同把发展蛋糕做大,而不是相互打贸易战。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工业体系完备,拥有近1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空间,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进程中,有很大的进口潜力有待挖掘、需求有待满足。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这将为正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尤其是广大发展中经济体提供积极预期,并带来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机遇。
经济全球化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果,也产生并加剧了发展赤字与南北鸿沟。进博会正是中国以扩大本国市场开放为切入点,主动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开放型贸易合作载体,为解决全球经济治理赤字提供了新的制度安排和公共产品。在这个平台上,各国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可以集中展示国家发展成就和推介市场投资机遇,境外参展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展示最新、最好、最有特色的商品与服务,中国采购商无需出国就能与全球各大供应商面对面洽商交易,各地方政府可以开展针对性和高质量的招商引资,普通中国百姓能够更为便捷实惠地购买到国外优质产品。值得指出的是,中国不仅为参展的国家和企业提供帮助和支持,还向每个参会的最不发达国家免费提供了2个标准展位,用以展示服装及日用消费品、食品及农产品、保健品等最富本国特色的优质产品以及当地丰富旅游资源和人文特色,并为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供需对接会、洽谈会、投资说明会等配套经贸活动。这将使最不发达国家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全球经贸合作和产业分工中,通过扩大出口提升自主发展能力,进而为顺利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创造条件。
举办进博会和主动扩大进口,是中国致力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直接体现。所谓全面开放新格局,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以进博会为观察点可以发现,中国正从参与全球经济分工和贸易网络为主,向积极贡献中国方案、主动搭建新型合作平台转变;从以输出“中国制造”为主,向实施更积极的进口政策、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转变;“引进来”工作从以吸引外商来华投资为主,向引进外资和扩大进口联动转变;“走出去”工作从以开拓海外市场为主,向兼顾海外市场和本国市场需求转变;进口的形式从以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转变;进口的目的从以满足工业生产为主,向同时满足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转变;进口的对象从以发达国家和原材料出口国为主,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并重转变;传统的“两头在外”(原料、市场在海外,生产在国内)模式正在发生快速重构,新的“两头在外”(原料和生产在海外,市场在国内)形态将越发常见。
作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中国扩大进口将覆盖到高端制造业、先进服务业、日用消费品、优质农产品和资源性产品等各个行业领域,为各国提供了庞大、稳定、可持续的进口需求。在此过程中,中国和许多国家都要逐渐适应从“向中国买什么”到“向中国卖什么”和“在中国制造”向“为中国制造”的转变,而这也正是中国同时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深刻变革,“买全球、卖全球”将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的新常态。对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而言,中国追求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所带来的进口需求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在医疗、教育、养老、体育、文化、金融、高科技、农产品等领域,这些国家所能提供的优质商品和服务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于广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而言,除了传统的矿产、能源、粮食出口之外,需要思考如何进一步满足中国日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在中国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进程中寻找到新的定位和商机。
举办进博会不是中国降低进口成本的开始,而是致力推动贸易便利化的集中体现。一方面,围绕进博会,中方搭建了与之配套的线上与线下、综合与专业相结合的“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积极推进覆盖展前、展中、展后的供需对接,为各国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多渠道、多模式、多元化服务,建立起和中国消费者之间便捷的绿色通道。另一方面,与进博会同步,中国持续下调部分汽车、抗癌药物、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在审批、通关、检验检疫等多个进口环节进行制度创新,进一步减少流程、压缩时间,持续降低制度性成本。对外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商品而言,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知晓度和竞争力。对中国普通消费者来说,未来在家门口就能买遍全球,到货时间将大大缩短,支付价格也将持续降低,国内外价差有望不断缩小,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将得到更大程度地满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由中国主办,世界贸易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和众多国家共同参与,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的大合唱”。在首届进博会期间,中国和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工发组织等一道举办虹桥国际经贸论坛。虹桥国际经贸论坛相当于经贸领域的博鳌论坛或中国版达沃斯论坛,各方将围绕国际经贸重大、热点问题开展深度对话和探讨,就国际经贸发展新趋势、新变化、新动态展开思想碰撞,为新时期世界经济发展大计贡献智慧和方案。在这个平台上,以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理念得到重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和主张有了更多机会得到表达,各方也将从中国新一轮扩大开放进程中寻找到新机遇。
邹 磊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研究员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