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2018两会>记者直击

全国人大代表吴惠芳: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争当农村现代化建设样本

2018-03-11 10:45:00 【关闭】 【打印】

  今年的两会上,“乡村振兴”是被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的高频词。

  在内蒙古代表团和广东代表团,总书记都提到了乡村振兴。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他再次强调,“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乡村振兴有多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他说:“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周琳摄

  乡村振兴怎么做?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在驻地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畅谈永联村在新时代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下的发展蓝图。

  说起这个中国苏南的小村,人们也许并不陌生。它在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中,从苏州版图上找不到的一个贫困小村——人口不过三、四百,人均年分配只有68元;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和开拓发展,如今成为闻名全国的富裕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百佳生态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30多项省和国家级荣誉称号。

永联村办企业永钢集团-黄志强摄

  改革开放后,永联村就建起了自己的钢厂,后来发展壮大为永钢集团,被誉为“华夏第一钢村”。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后,永联村确立了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产业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规范化、收入方式多样化这“六个化”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标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吴惠芳介绍说:“永联村的发展理念就是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在2012年,永联村就成为江苏省基本现代化的样本。

  “走进新时代,对照‘乡村振兴’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好永联精神,在现代化强村建设中扎实作为,为全国农村建设探索经验。”吴惠芳说,要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全村制定了未来发展的目标,实现四个方面的现代化。

  首先是产业发展现代化。“加快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多元化布局和走出去战略,推动工业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吴惠芳说:“依托乡村旅游,加快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永联小镇改造升级、景区开放,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创新思路,进一步发挥好农旅联盟作用。”

  其次是农民素质现代化。通过各种各项的文体活动,帮助居民培育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加快培育有自主意识、公民意识的现代市民,使之成为永联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加快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永联村步行街-黄志强摄

  再次是治理体系现代化。吴惠芳指出:“近些年,永联村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区域协同、群众参与、依法办事的乡村治理机制。但还有一些不足,接下来,要在区域协同的常态化、有效性上;群众参与协商自治上;百姓学法、守法、执法上;依法有效解决几项重点难点事宜上;发挥智慧永联服务区域治理上下功夫。”

  最后是生活水平现代化。依托乡村旅游和新兴产业发展,为百姓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平台,努力提升百姓就业水平,让百姓勤劳致富,逐步使集体普惠性福利成为锦上添花之作。大力推进为民基金会、志愿者联合会等社会组织专业化建设,为居民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在精准帮扶、大病关爱等方面,永联村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发展蓝图画好了,还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乡土人才参与到永联村这场农村现代化的建设中来。为此,吴惠芳分享了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的三点经验。

  “农村工作艰苦不易,要选择那些甘愿扎根农村、一心为民的基层干部进行着力培养。苏南地区发展起来的几个村镇,无一不是有着一位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投身农村基层工作实践的老书记。这是选人用人的第一要务。”吴惠芳说。

永联村老年公寓-黄志强摄

  其次,农村地区资源少、困难多、矛盾多。“我们选用的干部必须具有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工作韧劲。在一些村民不理解、不赞成的发展决策上,能够坚持长远发展和大局观念,顶着压力推进工作。要敢于创新、勇于作为,真正为全村谋求发展。”吴惠芳说,“当然,我们也要积极构建良好的工作氛围,让真正实干敢干的人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留住那些有才有智的人。”

  最后是要有公道正派的作风。“村干部的很多工作涉及政策制定,都是在进行各种利益的调整,这需要干部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工作上要一心为民,制度设计上,获得合理回报。”

  吴惠芳感慨地说:“实际上,基层村干部的素质要求很高的,既要有经济头脑,又要有管理水平,还要有包容和凝聚力,最后就是要有很高的政策水平,对国家的各项土地资产和分配政策都能深刻领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村现代化都离不开吸纳和留住五湖四海的人才,构建他们工作生活的优良环境、提供他们事业发展的各种机会、给予他们有吸引力的报酬待遇,并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给予关心他们充分的关心。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