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2018两会>代表委员声音

王茂虎委员:进一步加强外宣媒体本土化建设

2018-03-15 16:19:00 【关闭】 【打印】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如何在国际上塑造中国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外宣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阿拉伯语译审王茂虎看来,进一步加强中国外宣媒体本土化建设是当务之急。这其中包括推动选题策划本土化、人员本土化、运营本土化等内容。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主张通过外宣单位宣介中国发展,让世界更真实、全面地了解中国。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支持中央主要媒体“走出去”,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媒体旗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外宣工作要想成功‘走出去’,就得‘入乡随俗’,也就是要实现外宣媒体本土化,在对象国家开辟外宣新阵地。”王茂虎说。

  据了解,中国外宣媒体已不同程度地做出了本土化尝试,如1985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创立;2004年,中国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阿拉伯语版和西班牙语版分别在埃及和墨西哥设立分社;2016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FM98中巴友谊台本土节目在巴基斯坦开播等。

  “这些都是中国外宣本土化的成功案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外界对中国媒体的刻板印象。然而,尽管中国外宣本土化已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做好外宣本土化建设,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王茂虎直言不讳地指出。

  为此,王茂虎委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推动外宣媒体选题策划本土化。选题策划本土化是实现外宣本土化的基础,尤其是针对重大主题事件的选题策划,如国家领导人出访、出席主场外交活动、参加重要多边会议等。外宣媒体要在前期做好舆情分析,了解当地受众的阅读偏好与诉求,并在此基础上与当地传媒领域专家开展研讨,以我为主,共同制定实施方案,实现选题策划本土化,从而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二、进一步推动外宣媒体人员本土化。人员本土化是实现外宣本土化的保障。聘请当地新闻记者、撰稿人,组建专家委员会,讲中国故事,为中国发声,更易于当地受众接受,也更便于了解对象国受众的真实需求,及时调整我们的传播策略,保证外宣媒体发展“本土化”和“长久化”。

  三、进一步推动外宣媒体运营本土化。运营本土化是实现外宣本土化的动力。外宣媒体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接地气”的运营模式,特别是社交媒体平台的运用。具体而言,一方面,大力推动与当地主流媒体供版供稿等合作传播形式,提升中国外宣媒体在当地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与当地出版发行机构合作,做到本地策划、本地制作、本地发行、本地传播,让当地受众更便捷、更迅速地听到看到他们感兴趣的,正在发生的“中国故事”。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实现‘民心相通’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基础与保证。实现‘民心相通’的关键在于了解当地受众的想法与诉求,这赋予了中国外宣媒体在新时代加强本土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与任务。”王茂虎说。

  2018年是中国的外宣大年,从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等大事件,到博鳌亚洲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以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四大主场外交活动,王茂虎委员认为这些都是应充分利用外宣媒体本土化平台,发挥其传播优势,让世界了解中国故事,倾听中国声音,共享中国智慧的历史契机。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