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

我的田野

2018-05-24 12:33:00 【关闭】 【打印】
    1978年,我生于江西临川农村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年刚好实现改革开放,农村也分田到户,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小时候老听人们说改革开放前农村穷,穷成什么样我没见过,只是记忆中我会行走时,日子开始慢慢好过了:父亲在紧靠在祖屋的外墙上垒了一个厨房,母亲从此再也不用露天做饭了。

  父亲是个石匠,除了农忙和雨天,几乎每天都要在别村帮人家砌房子;母亲便干起了农活,里里外外忙个不停。我六岁那年,母亲又让父亲用石场的废石料砌了一个猪圈,养了一头黑白相间的大母猪,每天早上喂饱后放出去,它会到后山的林子里面刨食,傍晚又会自动走回猪圈,每年下一两窝猪仔。能干的母亲,在稻田的田埂上种上毛豆,秋天收了黄豆,等仔猪出生满20天后,便用水浸泡好的黄豆和米熬成粥样,教仔猪吃食,帮助它们断奶。那黄豆煮熟的香味,真好闻,我趁机偷偷的吃上几口,母亲有时候看见了,也只是笑笑,并不责骂我。小猪吃了豆米粥,长的毛光铮亮,白里透红,好看又健康,等长到40到60斤便可卖出最好的价钱。

  也是六岁那年,家里又添了一条耕田的水牛,父亲每天早晚回家,都要去看看它,摸摸它的肚子,看有没吃饱。当年一头水牛的价值不菲,许多人家里还没有牛,或者是几家共养一头牛。我也渐渐学会了放牛,很快又学会了煮一家人吃一天的大锅饭和煮猪食。每天做完这些,才背上书包步行两里多路,到小学去上课。

  父亲积攒了很久,终于决定建一栋房子,好在他认识很多人,砖瓦木材都可以部分赊欠,红石是自己开采来的,父亲是村里第一个建砖瓦房的。当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家用上政府补贴打了沼气池,上面建起了土公厕,薄膜保温育秧也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父亲和村民已经学会了使用化肥和喷打农药。那时候,因为农药和化肥相对很贵,化肥的使用量都很小,结合大面积种植绿肥红花草,病虫害以自然生态平衡防治为主,不是特别严重。

  在随后每五年划分承包田的时候,我们家5口人(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分到了15亩水田,平均每个人分到了三亩。那是我们家人均分到责任田最多的一次。后来每次分田,人均能分到的田越来越少。现在,我家人均只能分到两亩田。

  我家种的15亩地,两季收获的粮食有2万斤,除了交征购粮一万多斤外,还剩下一些粮食。留足了口粮,剩下的谷子便是喂猪喂鸡喂鸭和养牛,算是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勤劳致富

  到了90年代初期,市场开始进一步活跃起来。因为父亲认识人多,有朋友找他去贩卖化肥,那时候化肥只由供销社和生资公司等国有单位售卖,利润很高。我父亲到市生资公司批来化肥,再送到村民家里。许多村民没有现金,就等到收获季节,拿稻谷折价抵欠款。父亲又把稻谷拉到国营大米厂或者是私营的小米厂去卖,两头都有利润。

  父亲在九十年代中期又建了一栋两层砖混结构的楼房。随着砖混结构的房屋开始流行,父亲这时也不再做石匠了,大部分时间都在做贩卖的生意,稻禾日常的田间管理都是我母亲在做,我和弟弟变成了得力帮手。寒暑假的时候,父亲也会叫上我,跟着他一起走村串巷,销售化肥,计数或结账算数。

  后来因为化肥的三角债难收,父亲转行和朋友合伙干起了小型粮食加工厂,加工好的大米,送到广东销售,那时粮食是由粮食局统购统销,只允许国有粮食企业经营。

  随着沿海经济开发工厂的增加,工人的需求量大增,农村的年轻人大量的外出打工。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的我,第二年过了年就跟随亲戚去了广东深圳打工。那时我就想在外面工厂打工时学习一些管理知识,将来回来做一个农民企业家。

  1999年,我到深圳通过考试,进厂做了流水线上的一位修理工,每月工资加奖金,共两百多元,每月领到工资寄两百元给在家里的父母,工作之余我自学专业知识。一年后跳槽到另一家港资企业做技术员,薪水五六百元,我每月就能寄500元回家帮父母了。

  转型经营稻米

  2001年,国家政策允许民营企业兴办粮食加工厂,父亲打电话过来,说有人邀他一起兴办中大型米厂,问我的意见。我很支持他,后来父亲便去入股了。我也在当年6月辞工回家,开始做起了贩卖西瓜和稻谷的生意。当年冬天,我便依传统的媒妁之言,和农村的一位女孩结了婚。

  此时的农村已经大变样,各县城和乡镇之间的公路,都已经铺成了水泥路,粮食化肥农药,都已经允许私营和个体户办证经营,农村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许多农民都建了两层或者三层的小洋楼,街上和部分农村用上了煤气灶,家家都有彩色电视机或者摩托车,年轻人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有的学手艺,有的外出打工,就业很充分。

  2003年国家正式免除了我家的农业税,只收水费和一事一议的专项公益事业费。2004年,我第一次领到了国家发放的种粮补贴。这个补贴款是按我家承包责任田的亩数直接发到我的银行账户上的。我和我的叔伯们一度欣喜若狂。

  2005年初,大米行业效益下滑,父亲合伙的米厂出现了经营困难,和父亲一起合伙的股东,纷纷提出要关厂或转让股份,我坚定地认为长期的市场会向好处发展,毅然借钱在低潮中接下了几位股东的股份。当年我敏锐地找到了市场的机会,大量收购周边米厂拒收的低价稻谷,开发出特别适合潮汕人口感的软米,很快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获得了丰厚的利润。2006年我斥资购进了色选机、精米机,重新设计,改进工艺流程,当年产销两旺,不到两年即收回投资。

  随着事业的发展,我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和管理水平越来越不够用了,便经常参加企业管理类学习培训,虚心和别人交流。

  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突然爆发,沿海工厂大量倒闭,工人解散,许多工人失业回乡,市场销量断崖式的萎缩了,大米严重滞销,原来天天加夜班,赶订单,忽然变成了半个月都没有一个订单,高价收购的稻谷塞满了仓库,大米降价也卖不动,还要付各种费用和利息压力非常大,许多同行动摇了,转行干别的。

  但我还是坚守在自己最熟悉,最适合的种粮产米行业,在这个严酷冬天里,我更容易超越竞争对手成为佼佼者……

  我一边维护老客户,一边努力拓展本地市场。逐渐调整产销结构,把单一的外销市场结构变成了本地销售为主,沿海市场为辅,并积极拓展四川的西南市场,这样渐渐的米厂有了一些生机,维持了基本的生存。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2008年我发起成立了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又让弟弟注册成立了一个家庭农场,围绕着粮食种植加工销售,上下游全产业链组建了农业联合体。2011年,随着村村通公路普及,偏僻的本村也修上了水泥路,借着交通条件改善的机会,我果断地流转下了整个村的耕地,又与烟草公司洽谈,引进了烟草公司投资的烤烟房,搞起了烟稻轮作,使村民有了务工收入,土地也得到了增值。第二年,因为种烟的农业创税,引起了镇政府的重视,政府又给我们申报了高标准园田化改造项目。项目建成后,村里的耕作交通条件得到了更大的改善。

  此时,我开始广泛地与各地农业能人沟通合作,致力于带动农民致富,保障市民餐桌安全营养,同时解决种好、卖好优质农产品的问题。这期间,我主动学习了多种跨类别的知识,考取了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相继开发出五谷养生类保健食品。并时常为农村当地农民免费提供创业指导,有偿地提供加工包装服务。

  2015年我报名参加了抚州电大的农村一村一名大学生免费就学,学到更多知识,也结识了更多的有志农村创业人士。第二年我先后与临川先农种业,金稻种业和金溪县农业局下属单位签订了1万多亩无公害优质水稻订购合同,并指导村民种植鸭稻共育,鱼稻共生的有机红米、紫米、黑米。

  2017年,因为我厂生产的糙米质量特别好,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主动采购我厂的糙米,做食品研究生产原料。我因此成为了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的研究项目参与研究人员。年底,我厂和江西省谷伊家食品公司合资成立抚州市全谷物食品研发公司,以糙米为原料,开发营养、速食食品。为了更好地种植质量更好的糙米水稻品种,我发起成立了临川区生态稻米种植与加工科技协会。

  农村的日子现在是越过越红火。我也希望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带领周围更多的农民,走上幸福的致富大道。

  黄发荣 江西省抚州市永兴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