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
这40年,在走向繁荣的过程中,
总有一些瞬间令中国人感怀难忘。
北京亚运会
时间:1990年
摄影:黄小兵
事件:中国第一次举办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
1990年6月中旬,北京各个街道进入迎接亚运会100天宣传周,黄小兵在民族文化宫门前广场拍摄下了这张照片。装扮成这次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的宣传人员在发放宣传单。为了这次亚运会,北京全民总动员,市民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全国人民也都自豪而焦急地期盼着中国举办的第一次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亚运会诞生以来的40年间第一次由中国承办。在“团结、友谊、进步”的体育精神指引下,来自亚洲37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共6578人参加了这届运动会。代表团数和运动员数都超过了前十届。此届亚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得金牌183 枚、银牌107枚、铜牌51枚,第三次获得亚运会金牌总数第一。
那一届亚运会烙下两个符号。第一个符号是刘欢、韦唯联袂演绎的亚运会宣传曲《亚洲雄风》。《亚洲雄风》,词曲大方, 朗朗上口,街头流行,巷尾传唱,营造了全民同乐的氛围。借助亚运会,中国展示了与亚洲共同进步的胸怀和姿态。
第二个符号是吉祥物熊猫盼盼。亚运会期间,手持金牌做奔跑状的盼盼形象几乎天天出现在媒体上,同时也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的脑海里。熊猫不仅是国宝,更是国“标”。有了它, 中国形象变得更有亲和力,更富温情。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是一个国家通往繁荣之路的发酵剂。它让人心更为凝聚,民族更为团结。第十一届亚运会,是中国走向21世纪的自我介绍,最终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人民画报》2018年5期)
炒股
时间:1991年
摄影:莫炳春
事件:上海市民购买股票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开始正式营业。一大批国民经济支柱企业、重点企业、基础行业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通过上市,既筹集了发展资金,又转换了经营机制。
但很多中国老百姓也经历了从对股票完全陌生,到心怀疑虑的过程。1990年年底,上海在外白渡桥下的浦江饭店新建了一家统一交易的证券交易所。这个交易所,通过电脑控制,联系着全市各个交易网点,方便了市民购买股票。摄影师莫炳春用镜头记录下了中国股市开启初期这一幕稍显“冷静”的画面。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其中关于股市的论述从根本上消除了人们的疑虑,对证券市场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无数普通百姓投入股市,股民数量成倍增长,人们开始认识到资本市场的巨大魅力。
渴望财富的公众被点燃了高度的热情,买认购证、买原始股就是致富的道路,成为很多人眼中的“真理”。过热的股票市场催生了中国证监会于1992年10月宣告成立,依照法律法规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集中统一的全国证券监管体制逐步形成。(《人民画报》2018年6期)
高跟鞋
时间:1995年
摄影:卢北峰
事件: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中国妇女风采展”上,观众在好奇地观察各种样式的高跟鞋。
上一次中国女性被高跟鞋所惊艳,还是20世纪30年代,“十里洋场”的上海滩,高跟鞋刷新了国人对于女性美的认知。之后作为“舶来品”的高跟鞋与中式旗袍的完美搭配,始终在中国女性服饰谱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
长期的物质匮乏以及特定历史时期“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观念流行,高跟鞋被与资产阶级思想划上了等号。那个时期的中国女性衣着通常款式刻板,颜色单一,女性穿着的也多为平底布鞋。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也逐步体现在服装服饰的变化上。
打开国门后,喇叭裤、大波浪头成为追求个性的时髦青年的标配。1984年,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轰动一时。一夜之间,几乎所有中国女孩都期待能有一条红色的裙子。进入20世纪90年代,身穿连衣裙、脚踩高跟鞋成为女性的时尚。即使时至今日,琳琅满目的各式高跟鞋依然是中国女性的时尚首选。
据说“改革”一词,本就和服饰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它源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敢为天下先的“胡服骑射”,因胡人服饰多为动物毛发皮革所制,“改革”由此而来。
改革开放40年来,老百姓的着装风格由单一逐渐走向多元,彰显着国人眼界的开阔,尤其是个性精神的觉醒与释放。(《人民画报》2018年7期)
拨号上网
时间:20世纪90年代末
摄影:卢北峰
事件:中国迈入互联网时代
1998年12月,北京大学研究生宿舍,两台台式电脑牢牢地吸引着宿舍内三名学生的目光。通过一根电话线,他们面前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北京青年报摄影记者卢北峰记录下的这一瞬间,成为当时中国人开始上网的生动写照。
在此的4年前,中国才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因此,1994年被认为是中国进入互联网的元年。但当时,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电脑还是奢侈品,互联网也还只是个概念。
直到1998年,中国互联网大举兴起,互联网用户首次突破100万大关,达到106万户。越来越多的人被互联网所吸引,互联网还塑造了一个全新的“IT精英层”,陈天桥、丁磊、张朝阳……是那个时期的佼佼者。
当时,要想接入互联网,要到电报局去申请单独的账号,通过拨号连接,才能把自己的数据库连接到国际互联网上。当时,拨号上网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个非常时髦的词语,“触网”一词在当时的媒体上是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上网是当时大学生最为乐谈的话题,大学生们在网上用文字的方式在BBS论坛上尽显才华,萌生了当时网络文学的高峰时代。而当时的“IT精英”们则在帮企业做网页,并把商业模式锁定在网络广告上。
20年后的当下,在全球证券交易市场公开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达到百家,整个互联网上市公司总体市值达数万亿元人民币,几乎每一年都会有新的亿万富翁在这个行业里诞生。而中国网民的数量,在2017年年底,已达到了7.72亿人。(《人民画报》2018年8期)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