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

“一带一路”五周年: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

2018-07-06 11:46:00 【关闭】 【打印】

  从人类历史上看,大国崛起一定会提出引领世界未来的合作倡议和价值理念。“一带一路”及其背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承载着这一使命。

  “一带一路”首先是中国新时期全方位开放战略,其次是推行新型全球化和新型全球治理的合作倡议,同时还是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

  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曾经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如今很多地方却成了冲突动荡和危机挑战的代名词。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天下,胸怀南北,高瞻远瞩提出“一带一路”伟大倡议,开辟了我国从参与到引领全球开放合作的新境界。“一带一路”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恢宏的大手笔和国际社会关注度最高的热词,也成为习近平外交思想最具世界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倡议。

  “一带一路”取代“中国崛起”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的关键词,标志着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为解决人类问题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五年来,在各参与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逐渐从倡议变为行动,从理念转化为实践,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全球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成功落地。

  为民族复兴谋局 人类命运担当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重大倡议。

  它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这一倡议源于习总书记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深入观察和思考。从国际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贫富分化加剧,反全球化、民粹主义等思潮抬头。其深层次根源,仍然是发展不平衡。现有国际合作的碎片化、排他性明显,难以实现发展资源的有效整合。当今世界迫切需要一个更为广阔、开放、包容和共享的国际合作平台,从而把各方力量汇聚起来,共谋发展,共迎挑战。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区域发展仍然不平衡,扩大对外开放的视野,着眼亚欧大陆的互联互通,有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构建更加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缩小发展鸿沟,从根本上化解造成各种冲突和矛盾的根源,是习近平同志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提出的发展合作倡议,是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中国成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推动成立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银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展示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应有的担当。

  唤醒历史记忆 激活丝路精神 

  早在1936年,提出“丝绸之路”概念的德国人李希霍芬的学生、瑞典人斯文·赫定在其出版的《丝绸之路》一书,就曾预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条交通干线(丝绸之路)是穿越整个旧世界的最长的路。从文化历史的观点看,这是联结地球上存在过的各民族和各大陆最重要的纽带……中国政府如能使丝绸之路重新复苏,并使用现代交通手段,必将对人类有所贡献,同时也为自己树起一座丰碑。”他还推断,“中国人重新开通丝绸之路之日就是这个古老民族复兴之时。”

  201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3年9月和10月就向全世界发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后来统称“一带一路”,这难道只是历史的巧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再现古丝路“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景象,而且激活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使之散发出21世纪的芬芳。“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伟大的事业 伟大的实践 

  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政府先后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等政策文件。

  “一带一路”空间重点走向可以用“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来概括。“六廊”就是六大经济走廊;“六路”就是铁路、公路、水路、空路、管路、信息高速;“多国”就是培育若干支点国家;“多港”就是建设若干支点港口,同时要重点建设三条蓝色经济通道:以中国沿海经济带为支撑,连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经南海向西进入印度洋,衔接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共同建设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经南海向南进入太平洋,共建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积极推动共建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

  “一带一路”建设要“牢牢把握重点方向,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项目,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为此,要抓好标志性工程,进一步研究出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细化时间表、路线图,创新方式,完善配套服务,以点带线、由线到面,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经贸产业合作区建设等为抓手,实施好一批示范性项目,切实推进关键项目落地,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各参与国人民。

  “一带一路”是公开、透明、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在市场规律和国际规则下运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坚持陆海统筹,内外统筹,政企统筹,既要发挥政府把握方向、统筹协调作用,又要发挥市场作用。政府要在宣传推介、加强协调、建立机制等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与此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各类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参与意愿,同时要打造示范项目,产生早期收获,注意防范各类风险。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