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瞿秋白:视死如归赴刑场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江苏常州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翟秋白

1917年春,瞿秋白随堂兄来到北京。同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被选为专修馆的学生总代表,参加了北京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后组织社会实进社,创办《新社会》刊物,撰写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私有制、国家产生与消亡的学说。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开始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同年8月,被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到莫斯科采访。1921年5月,在莫斯科经张太雷介绍,加入联共(布)党组织。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1月,瞿秋白回国后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他在这些刊物上发表大量政治论文,论证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同年6月,出席党的三大,参加起草党纲草案。年底,参与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的起草,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新三民主义政策。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1月,在党的四大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参与领导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1927年8月,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瞿秋白主持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重要贡献。会后任中央临时政治局主席,主持中央工作。1928年6月,出席党的六大,随即参加共产国际六大,后担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

1931年,瞿秋白来到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战线的斗争。在并肩战斗的日子里,两人结下了深厚友谊。鲁迅曾写过一副对联送给他:“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1934年1月,瞿秋白奉命离开上海,同年2月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斗争,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宣传部部长。

次年2月,瞿秋白在向香港转移途中,在福建省长汀县被捕。敌人采取各种手段对他利诱劝降,都被他严词拒绝。6月17日,蒋介石密令“着将瞿秋白就地处决”。18日,他坦然走向刑场,沿途高唱《国际歌》、《红军歌》。到刑场后,微笑着对刽子手说“此处甚好”,接着盘膝坐在草坪上,慷慨就义,时年36岁。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重要声明

我社从未在地方上设立诸如记者站、工作站、联络站、事业部、文化公司之类的机构,特此声明。《今日中国》杂志社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