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年轻人的抉择


2016-05-26 15:16:08     作者: 文/史卫静    字号: T|T    来源:

向左走跟着师父当学徒

今年32岁的李年桂在拉萨已经打拼了15年,别看他年纪轻,却已经带出了十几个徒弟。他以每批三四个人,三年出师的速度,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年轻人。

目前,又有四个徒弟正在跟着李年桂学习金银加工技艺。他们大都十四五岁。这些孩子最长的已经学了半年多,最短的刚到半个月。当被问到为什么来做学徒,他们都是腼腆一笑,给出了同样的答案——读书没意思。坐在小桌旁,拿着铅笔,在本子上不停重复画着花纹的小伙子,有着跟著名主持人一样的名字——赵忠祥,他来自云南大理鹤庆县的纲常河村。然而,对于这个“00后”来说,那个爷爷辈的主持人太过陌生。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村子离新华村有多远,实际上,纲常河村就是新华村的3个自然村之一。

刚来拉萨半个月的赵忠祥,现阶段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方格本上重复画一种花纹图样。李年桂拿过本子仔细看了看,给了一句“画得不行”,这意味着赵忠祥还要继续画下去,画好了才能再学另一种。即便在外人看来这项工作同样枯燥,但他觉得这比读书有意思,“至少能学得会。”

和赵忠祥做伴来拉萨的张立松今年也14岁,同样是学习了半个月,他已经能在灌满铅的银器模子上练习刻直线和简单的花纹了。17岁的王智广已经学习了半年时间,能把一个银碗盖大概雕出模样了。另一个学徒在我们采访当天跟李年桂请假,出去给拉萨的朋友过生日去了。

李年桂和这些孩子的父母并不认识,“我们都不是一个村子的。”他们都是通过亲戚、老乡介绍过来的。父母把孩子交到他手上,充满了信任,同时也希望他能严加管教孩子们,教会他们一门能填饱肚子的手艺。

李年桂一家和这四个徒弟同吃同住在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里,二楼的隔层就是四个孩子睡觉的地方。他每天晚上都要把徒弟们的手机收走,“不然的话,他们能玩到4、5点,早上根本起不来。”贪玩的孩子们有着自己的偷懒方式,但这些都逃不过李年桂的眼睛,对于这些不太听话的半大小子,李年桂“天天骂得嗓子都疼”。

带徒弟并不收学费,徒弟们学得快就能尽早帮师父分担一些工作,做得好的,师父还会适当发一些工资。李年桂更希望这几个孩子不管聪明与否,最终都能踏踏实实把手艺学好,也不辜负他们的父母对自己的信任。

原地走先读着书看兴趣

李年桂有一个9岁的女儿和一个3岁的儿子。女儿李淑惠在拉萨广西友谊小学读二年级。在拉萨金银加工市场里,留在父母身边的孩子都在位于北郊离家最近的这所小学和它旁边的拉萨四中读书。

李淑惠对于以后学不学手艺并没有概念,李年桂却很坚定地要把自己打下的这片家业传给儿女,“女儿长大了就给她一个店子去管,儿子长大了就教他手艺。”

和李年桂不同,他的邻居高建文则坚决不让自己的两个女儿学这门手艺,“太累太苦了,她们应该好好读书,有更好的出路。”两个女儿倒也争气,学习都不用父母操心。在高建文家的二楼隔层外侧木板上贴了好几张两个女儿的奖状,“还有好多没地方贴,都放起来了。”女儿是他们夫妻俩的骄傲,也是这个家庭走上不同道路的希望。

对于已经回老家读初三的大女儿,高建文的妻子洪秀珍还是放心不下。没上过学的她不希望女儿重复自己的人生,可又没办法抛下拉萨的这一摊家业回老家陪女儿。她总在说,“如果女儿不学坏的话,就一直供她读书。”在她看来,由老人照顾的女儿脱离了父母的管教,一切都要靠自己的自觉性。因为他们暂时在拉萨还买不起一套房子,就没有拉萨户口,也没办法把女儿留在身边。尽管女儿现在看来还算懂事,但她也没把握脱缰的马儿能否自我约束继续走正轨。

二女儿高坤燚现在在拉萨市第四中学读初一,平时话不多的她喜欢写作。她的一篇作品还获得过《中国语文报》评选的省级特等奖。那张奖状被高建文夹在家里的财神像后面,那也是他的荣誉。未来的路该怎么走,高坤燚自己也没想过,读到初三像姐姐一样回老家,这是她目前能想到的。

向右走考上大学换活法

在高建文看来,现在的年轻人不像他们那时候没得选,不出去当学徒做工,就只能饿肚子,“年轻人的路肯定比我们宽。”对于这一点,26岁的张米也非常认同。供他们这些年轻人可选择的道路更多:可以一直读书,大学毕业后留在外地工作;也可以继承父业,打理家里的店铺;还可以去打工,做别的行业……没有生活压力,一切仅凭他们自己的兴趣。

从小生长在云南大理鹤庆县新华村的张米,尽管耳濡目染,却对家乡的金银加工技艺并不感冒。“可能是看太多了,觉得这就是生活中太正常不过的一部分。”她表示,很多人都觉得新华村的银饰品特别精美,喜欢得不行,而在她看来,那些不过是平时生活中装扮的道具,就像城里姑娘日常戴的发饰一样普通。

或许正是由于对这一切太熟悉了,张米并没有像父辈和其他同辈人一样对制作金银器具产生兴趣。山清水秀的家乡可玩儿的东西太多了,这也分散了张米对于世代相传的金银加工技艺的关注,“我们小时候都是几个小女孩凑在一起到山上摘花摘野果子,到处疯跑着玩儿,根本坐不住。”张米表示,按部就班地从小学读到初中,除了忙课业,和小伙伴玩耍,就是在农忙时帮家里干农活。在她出生24天的时候,她的父亲就来到拉萨闯生活,母亲也在她5岁时来拉萨辅佐照顾父亲,至今已成功打下一片天地。张米从小可以说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

2006年,16岁的张米来到拉萨读高中,一家人终于团聚,刻苦的她在三年后考上三峡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张米并没有急着找工作,而是听从父亲的话回到拉萨,帮着打理了一年自家的店铺。那段时间对她来说实在无聊,“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做起来就是很煎熬。”最终她还是出来找了一份工作,和很多同龄人在一起,生活立马变得有意思多了。

至于父母打下的这片家业,张米并不担心,“让我妹妹去管嘛,她对这个比我兴趣大。”张米有个比自己小8岁的妹妹,正在读高二。对于家里的生意,精明的女孩倒是有一些想法。张米感慨道,“现在的孩子上小学时就知道帮家里卖东西了,再大一些就懂得在朋友圈、网上推销自己家的商品,商业意识强得很。”

古老的新华村及其周边的村落传承着祖辈们留下来的老手艺,同时也不断拓展思路将其发扬光大。一批批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为这些古老村落注入新鲜活力。在互联网时代,老手艺的传承也必将呈现与以往不同的格局,这些,都得看年轻人的了。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重要声明

我社从未在地方上设立诸如记者站、工作站、联络站、事业部、文化公司之类的机构,特此声明。《今日中国》杂志社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