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手艺当家 吃穿不愁


2016-05-26 15:08:52     作者: 文/史卫静    字号: T|T    来源:

来到拉萨的鹤庆及各地工匠越来越多,市场份额增长的空间远远赶不上从业人员的不断增加。为了尽量合理分享这块蛋糕,也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能稍微突出自己的特色,让客户能够在众多商铺中找到自己,拉萨金银加工市场的工匠们从最初拜师学艺开始,每人都有自己的专长项目。

一把藏刀的诞生

来自云南大理鹤庆县河头村的高建文在拉萨已经打拼了21年了,在他从业的这些年中,他做过各种金银铜器,不过,他最拿手的还是制作藏刀。高建文做的藏刀因为用料实在,做工精巧,价格便宜,得到不少藏族同胞的认可。

高建文今年41岁,按他的资历早该桃李满天下,但他却只带过两三个徒弟,其中一个还是自己的弟弟。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太浮躁,绝大多数都是被父母送来,希望学门糊口的手艺,学起来难免敷衍了事。

直到三年前,他终于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徒弟”——这是一台专门用来进行锤击锻造工序的空气锤。整体被陈年油迹和污垢覆盖成黑色的空气锤出自云南东方红锻压机床厂,这个厂子早已不复存在。机器上面挂的一个牌子显示出厂日期是1970年5月。

“别看它旧,我干不动了它也不会累,至少还能再服务20年。”高建文说这台空气锤打起钢来就相当于一个徒弟做的工作,而且它还不会出现人因为劳累导致的质量下降。

在做藏刀的过程中,空气锤这个好“徒弟”功不可没。首先做藏刀所需要的重要工具就要靠它来打制。这个长铁块般的工具是用来制作刀鞘的,它的宽度就是刀做好后的宽度。高建文先将铜片切割后,包裹在长铁块上做出形状,然后再焊接起来用小锤敲制成型。将刀鞘内灌上铅就可以进行雕刻了,高建文已经不需要先把图案绘制出来再雕刻,直接操起小锤敲敲打打间,一条纹路精致的龙就跃然鞘上。

传说,来自鹤庆的工匠们所制作的刀鞘还得到了格萨尔王的首肯。那精美而又实用的藏族佩刀,不管刀刃来自何方,它的刀鞘必须出自新华匠人之手,方算是宝刀。这些传说无从考证,但足以证明鹤庆工匠的传神手艺。

刀鞘做好后,就要制作刀身了。用上好钢材制成的刀坯要先在炉火中加温。最难掌握的就是火候。凭借着二十多年的经验,高建文对这些已经轻车熟路,烧红的刀坯从火中取出,然后利用空气锤反复锻打成型,淬火、加温锻打、再淬火、再锻打,这样循环往复到刀身彻底被锻造好才能结束。精确、反复的淬火锻打工艺铸就了藏刀坚韧锋利的特性,再经过精细打磨,一把锋利到能砍断钉子的藏刀刀身就制作完成了。

高建文所做的藏刀刀柄材质一般都是牛角、牛骨、精致木料等,有的还要包上铜皮或铁皮,甚至镶嵌银饰,外皮上还要刻出精美花纹。刀柄安装好之后,一把成品刀就亮闪闪地出现在眼前了。

一把手掌大小的藏刀全部制作完成,高建文需要从早忙到晚。而制作一把规格较大的藏刀则需要三到五天的时间。这些纯手工打造的藏刀,每一把都倾注了高建文的心血,他希望能有知音识刀。而他做的藏刀因为用料实在,做工精巧,价格便宜,得到了不少藏族同胞和外地游客的认可。“有人喜欢自己做的东西,是对一个手艺人最大的褒奖。”高建文说。

小小转经筒 工序可不少

高建文隔壁住的是堂弟高耀中,他是去年4月底刚刚带着妻子来拉萨的。

来拉萨之前,高耀中一直做的是藏刀,后来他发现这里对于铜质转经筒的需求非常大。通过之前有生意往来的老板介绍,他结识了一名专做转经筒生意的藏族商人,两个人一拍即合。高耀中改做转经筒的转型之路也就顺理成章了。虽然每个转经筒高耀中只能挣十几块钱,但是由于量大,利润还是可观的。

高耀中介绍说一个成品转经筒,需要经历包括化料、锤锻、开片、焊接、上铅托、雕刻装饰、酸洗、打磨、组装等在内的众多工序,而每一道工序都是耐心活。

高耀中采用流水线批量生产的方式,先把所需要的各个部件制作完成,然后再架起炉子将倒入工业硝酸的水在大锅里烧开,进入酸洗流程。

夫妻俩分工合作,一个清洗一个打磨,效率很高,然后再将打磨好的各部件进行组装前的锤打,最后再由力气比较大的高耀中完成组装,在转经筒上掉好铅块就基本成型了。剩下的只需高耀中在铁棍上套上头部装饰物,整体交给客户组装就好。

“他们还要把转经筒打开装进去经文,再安装木把手组装起来。”高耀中也承认,藏族商人做的事情才是真正为转经筒增加附加值的,“组装好的成品比我的价格高出一倍。”但是由于不懂经文,也不知道从哪里能够大批量进到尺寸合适的经文,高耀中并不觉得自己有能力挣到那多一倍的差价。

木碗包上银 华丽大变身

高耀中的另一个邻居是来自云南大理鹤庆县板桥村的李年桂。在老家,高耀中所在的河头村与板桥村也是近邻。

今年32岁的李年桂已经在拉萨打拼了15年,这期间他只回过两次家。他最近一次回老家过年是在八年前,今年3岁的儿子对于他这个父亲陌生得完全没有任何记忆。“没办法,过年的时候订单最多,忙都忙不过来,哪里有空回家,出门挣钱就是这样的。”李年桂的解释中带着些许遗憾与愧疚。

主做木碗包银和银茶架的李年桂,也会接酥油灯定制的订单。他所制作的银茶架做工非常精美,银与镀金黄白相映的色调就透着一股精致高端的气韵,无论是茶盖还是架身上雕刻的花纹都细致入微,惟妙惟肖,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李年桂语带自豪地介绍说,这样一对茶架可以卖到7000多元。

而他所做的木碗包银更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原本就做工精良的木碗,配上他一锤一锤手工打制雕刻出来的白银装饰,整个木碗立刻完成华丽变身,身价也提高了好多倍。

李年桂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在完成订单,在空闲时间做的包银木碗也从来不愁销路,每年卖出百十来个都是轻轻松松的。在这些工匠们看来,学得一门手艺,虽然不能大富大贵,养活自己和家人总是没问题的。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重要声明

我社从未在地方上设立诸如记者站、工作站、联络站、事业部、文化公司之类的机构,特此声明。《今日中国》杂志社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