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G20:中国能为全球经济增长做什么?


2016-05-25 13:30:03     作者: 何亚非    字号: T|T    来源: 今日中国杂志社

 

今年,中国将在杭州举办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目的是推动全球创新增长方式,完善经济金融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实现包容和联动式发展。

中国主办G20峰会之所以备受瞩目,原因有二:一是G20处于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经济治理机制转型的关键期;二是世界经济普遍低迷,各国都希望中国能带领G20提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思路、新方案,推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对中国的期待有世界经济增长遇到瓶颈、全球治理改革步履维艰的原因,也与中国发展道路几十年来走下来成绩骄人有很大关系。在中国担任G20轮值主席国之际,中国能为全球经济增长做些什么,成为各方关心的问题,对进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也是严峻的考验。

G20作为世界经济金融领域最有权威性的领导人对话机制和协调平台,今年峰会要着重解决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难题。

世界经济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习近平主席去年在G20土耳其峰会上对此“把了脉”。他强调指出,世界经济虽已脱离危机,但经济复苏基础脆弱,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进展不顺,国际经贸规则变化深刻;G20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大,作用受限。这是中国领导人对世界经济全局的精辟评估,也是今年G20峰会将聚焦“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要原因。

经济发展理念创新十分重要。“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创新、活力、联动、包容”发展经济思路与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十分契合,可看出中国发展新理念正在世界经济发展思路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中国对世界经济贡献率已连续数年超30%,是全球经济增长名副其实的火车头。G20成员和其他经济体都期待中国通过杭州峰会和系列会议,发挥领导作用,将G20拧成一股绳,提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新方案,并协调G20成员的宏观经济政策,解决困扰世界经济的深层次矛盾。

加强沟通与协调

目前,世界各国都需要调整经济结构,解决经济失衡问题。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已经把各国捆在一起,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调结构、促增长不可能是某个国家的孤立行为。

在加强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方面,G20发挥引领作用十分重要,需要建立实实在在的部长级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联动机制,特别是金融、财政、货币和贸易政策的沟通与协调。可考虑赋予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磋商机制真正的协调和监督功能,以落实G20领导人作出的决定。G20成员要从全球经济一盘棋的全局观念,增强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透明度,充分考虑对其他经济体的系统性影响,避免负面“溢出效应”。例如美联储加息和美元汇率变动可通过G20设立的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机制与G20成员及世界金融中心通通气。

其次是增加发展中国家抵御金融、经济风险的能力,包括大宗商品价格的大起大落、美元走强导致其流动性突然枯竭等,避免国家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和损害。现如今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已占全球GDP一半,对世界经济贡献率也超过50%,但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金融和经济体系中的决策权和话语权却依然匮乏。

国际资金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度变化带来的风险是巨大的,中小国家很难单独应对。G20要重点研究如何增强发展中国家防风险、抗风险能力问题。2009年至今,美国数次“量化宽松”(QE)已增加了6万亿美元的流动性,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央行还在持续推行货币超发政策。现在美联储在美国经济企稳的情况下今年继续加息预期增大,美元应声上扬,且可能进入强势美元期。这样的金融风险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危害和冲击极大。G20作为全球经济“指导委员会”,需要想方设法为发展中国家构筑金融、经济风险的“防火墙”。中国作为G20主席国要从设置峰会议程着手,把此事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

用创新为增长提供动力

世界经济需要从技术创新中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同时尽力避免随着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发展、机器人大量使用对“重复劳动”和“常规劳动”的就业冲击。中国设计今年G20峰会议程时,在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这一点需要格外重视。

无论是“腾笼换鸟”还是“凤凰涅磐”,都需要技术创新和生产模式的创新,既要刺激总需求,也要改善总供给,找到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新商业模式,来吸引消费者,开拓新市场。要让市场充分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各国政府也要积极有为,进行有效宏观调控。“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紧密配合、相得益彰。

无论从世界经济发展轨迹,还是中国37年改革开放实践看,创新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增长永不枯竭的动力源。经济新的增长动力必须来自创新,来自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大潮的推动。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已经身处新工业革命和信息化革命之中,必须认清形势,向创新要增长,向新技术、新业态、新生产和商业模式要增长。这些思想同样适用于世界经济增长。

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与产业革命两大块是创新的主要目标。推动创新驱动、打造新增长源、尽快实现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同时坚持改革不适应创新发展的经济体制机制,是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有效途径,同样可以是G20成员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G20成员国工商企业界对经济发展和增长体会最为深切。他们将以B20的形式继续参与峰会的活动。还有青年的Y20和智库的T20,都可以从各自角度为G20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出谋划策。我们需要尽早精心筹划,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譬如,工商企业界和青年参与G20峰会系列活动可以着重从避免资本和就业两个“陷阱”作为切入点。众所周知,部分亚洲和拉美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因为政策不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其主要表现是工业化达到一定阶段以后,没能很好解决资本和就业问题:一是国民储蓄主要转化为劳动和资源产品出口,产业升级需要的资本无法解决;二是工业化过程产生的中低端劳动力再就业出现障碍。这方面中国经验值得总结并与G20成员共享。

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中国、印度、巴西、印尼、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可以相互借鉴、学习。中国并非资源出口国,且工业化化水平在国内各地区参差不齐,中低端劳动力可通过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内部转移消化。然而,依赖资源出口的国家情况可能就大不相同。

为全球经济平衡发展提供新思路

中国把创新增长方式、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联动发展作为四个重点领域着手峰会筹备,体现了中国愿意与G20成员加强经济治理经验交流、共享和相互借鉴的大局意识,希望G20以合作共赢的精神引领世界经济的增长。

中国在世界经济最困难时对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自己的努力。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6.9%,速度虽然放慢,但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第三产业比重已达50.5%,比第二产业高10%,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提升至66.4%。简政放权、减税降费,进一步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中国每天平均新增1.2万个市场主体,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在新增市场主体占比达53%以上。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全球性大国,希望为全球经济平衡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动力。“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这方面的重要尝试。中国就此有两个实质性举措: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希望通过中国发展经验、技术与资金积累,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做贡献,带动区域和跨区域的经济增长;倡导多边、双边合作新模式,以丝路基金等金融资本为基础,带动国家和民营资本与沿线国家合作搞产业园区建设,进行国际产能合作。这些都说明中国作为大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决心和担当。

中国的“五年规划”是当今世界各国中坚持时间最长的经济增长战略,总共实施了60年。2016年,中国开始实施“十三五”规划,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城镇化、资源与环境、科技与教育、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文化、经济改革、对外开放等方方面面的内容。G20的四层次机制,即领导人峰会、协调人会议、部长及副部长级会议、专家工作组及相关会议,既是合作平台,也是“全球经济协调体系”的实施基础。实事求是地讲,中国的规划经验在设计G20“全球经济协调体系”时可资参考。2016年G20峰会可能是中国分享其发展经验的重要场合,希望中国发展的成果和经验能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何亚非:外交部前副部长、国务院侨办前副主任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重要声明

我社从未在地方上设立诸如记者站、工作站、联络站、事业部、文化公司之类的机构,特此声明。《今日中国》杂志社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