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李翀:神的孩子都要去西藏


2015-08-07 19:54:50     作者: 张霄    字号: T|T    来源:

李翀,北京人,10年专注藏地深度旅游的资深玩家,西藏户外旅行圈第一人,微博名人。从2004年起第一次踏上雪域高原,10年间他走遍西藏的每一个角落。如今,他已毅然辞去工作,专注于藏文化的传播和西藏旅游路线的深度发掘。其首创的“神的孩子都要去西藏”一语,已在驴友中广为流传。

从最初的每年去一次西藏,到后来每年去几次西藏,再到如今大半年都驻扎在西藏,与好友聚会、吃饭、或者思考一下自己未来的道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何为西藏做更多事情……“现在我去西藏就像回家一样”李翀说。

初见李翀,似乎很难把这位戴着黑框眼镜的文雅男士与藏地旅行资深玩家联系在一起,然而交谈过后才会发现,他的身上深藏着一种“野性”,这种“野性”被西藏广袤的大地激发,促使他一次又一次走进西藏、流连忘返。

“我没准儿上辈子是藏族人”

2004年5月,李翀第一次接触西藏。

从去西藏旅行的念头一起,到坐上去西宁的列车,不过用了一个晚上时间,李翀的第一次西藏之行,真正可称之为“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只身一人、行李简单,到达西宁后才和人拼车前往拉萨,和时下里很多初次入藏的旅游者一样,只是抱着去玩一玩的心态。

“可能我有这个命,我没准儿上辈子是藏族人。”李翀这样归结自己如此热爱西藏的原因,他直言最初的西藏之旅其实并未有什么记忆深刻的事情,更多的只是自然风光的瑰丽震撼,而真正的让他放弃优越的工作,专职投身于西藏深度旅游的转折点,是2008年入藏发生的两件事。

2008年“十一”假期,李翀在网上约了几个伙伴一起拼车走川藏南线进藏,中间顺路去稻城亚丁,计划从亚丁穿越地狱谷到卡斯村。出发当天,天气十分恶劣,一直下着雨夹雪,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的道路上跋涉,下山的时候几乎手脚并用。由于没带手套,雨水从李翀的袖口灌入,在衣服湿冷的情况下,身体开始出现低体温症。这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高原反应。随着身体不断失温,李翀开始出现意识模糊、毫无知觉的流泪等症状。

“只能机械的往前走,队友呼喊我的名字,和我交谈,整个世界的声音却都仿佛来自自己的心底。”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翀至今心有余悸。最终,在队友的鼓励下,李翀坚持走到一户牧民的帐里,炙热的火堆和温暖的酥油茶救了他的命。

李翀的床头至今摆着一张照片,是当他实在坚持不住,一屁股坐在地上时队友给他拍摄的。他说这是他这辈子最狼狈的样子——人瘫坐在湿漉漉的地上,头顶却划过一道亮丽的彩虹。

这是一场历经生死的考验,对李翀的触动不可谓不大,而此次旅行的震撼却不止于此。

在李翀离开亚丁之后的一天,路经一个小村庄,一个小女孩拦住了他们的车,问是不是要去拉萨,司机回答说是。于是,小女孩拿出1000块钱,请司机帮忙带给在拉萨的哥哥,而司机和女孩并不相识。

“当时我震惊于藏地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纯粹。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李翀说。于是,在这场旅行结束后,李翀毅然辞去在北京的工作,和朋友在北京开了一家藏餐馆,并开始专注于藏地深度旅行路线的挖掘和传播西藏文化。

“梦想的背后总有付出”

2011年,李翀以“西藏-假想敌”为名开设微博介绍西藏风土人情,至今,微博粉丝已达到71万人,其首创的“神的孩子都要去西藏”这句话在驴友中广为流传。

2014年,李翀的《神的孩子都要去西藏——西藏旅行完全手册》一书出版发行,成为国内首本西藏旅行工具书。

从毅然辞职到创业有成,在许多人看来,李翀做出了许多“疯狂”的决定。“人怎样都是活一辈子,为什么不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呢?”李翀说。

似乎许多年轻人都有类似的想法,然而成功只是少数。“因为这种想法背后,需要有巨大的付出——资金的来源、家庭的理解……这些都需要去解决。”李翀说。

李翀辞职后经营的第一家餐厅是牦牛火锅店。为了学做牦牛火锅,他在云南香格里拉牦牛火锅店当了一个月免费杂工。然而,由于成本原因,李翀的牦牛火锅店未能成功。随后,他又与合伙人一起转变经营,开起了藏餐馆。“最初也是困难重重,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一个会做地道藏餐的厨师。为此,我专门跑到西藏一家有名的藏餐馆门口“蹲守”,最终挖到了那家餐馆大厨的徒弟。”李翀说。

2011年,李翀开通微博,随着人气的积累,他俨然成为了大家眼中的西藏专家,很多粉丝都会在微博上向他咨询西藏旅游的问题。写一本藏地旅行攻略,把自己所了解的西藏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所有喜欢西藏的朋友都能拥有一次真正的西藏之旅的想法就此萌生。

李翀认为《神的孩子都要去西藏——西藏旅行完全手册》一书的价值在于系统地将整个藏地的旅行线路分类归纳,让没有真正接触过这些地方的人们能够为自己设计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线。为此,李翀用了10年时间,几乎走遍西藏的每一个角落;又用两年时间收集、整编资料。2014年,《神的孩子都要去西藏——西藏旅行完全手册》》终于与读者见面,。

李翀的很多决定看似疯狂,但是梦想的背后总有付出,而人生也并无一帆风顺。李翀的创业之路是吸取失败经验之后的成功,而他梦想的实现也是点滴积累而成。

“去西藏就像回家一样”

从最初单纯的游玩,到近几年深度挖掘开发旅行线路;从欣赏美景,到了解人文……十年的西藏旅行经历,对李翀的影响是巨大的。

“风景再美,看过很多次也无法再震撼,最终还是会转向人文。”在谈及西藏对自己的影响时,李翀说道:“文化思想的影响,是从强烈到平缓的一个过程。初到西藏的人,很容易被西藏人独特的信仰精神所震撼,但越来越了解过后,就会发现他们的信仰是非常生活化的。”

与藏族人相处,李翀受到很多触动。一次他同一位藏族司机一起去阿里,半途经过一段柏油马路,路上有很多土。司机看到后将车停在路边,也开始把路边的土往马路上扬,并向李翀解释:每年6月份,藏羚羊要从马路北边迁徙到马路南边,但由于藏羚羊生性胆小,见到柏油马路就不敢穿行,所以要用土为它们铺一条通道。司机的语气平淡,更没有要保护动物之类的口号,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这就是西藏人的信仰,渗透在点滴小事里。”李翀说:“与他们相处的久了,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人都在西藏做公益,我也做,但小型团体的力量毕竟有限,只能多发掘一些更偏远地区的需求,把资源用在刀刃上。”

2013年,李翀偶然经过昌都边坝县,发现当地很多人都有“大骨节病”,这是一种由于当地谷物中含有致病霉菌所造成的变形性骨关节病。一般通过在疫区加强粮食保管和处理,或从外区运入粮食来缓解疫情蔓延。李翀得知这一情况,立即为边坝县筹措大米组织了一场小规模募捐,并拍摄了纪录片《山那边的西藏》,让更多人了解边坝县。此外,李翀还经常通过微博发布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的信息,组织捐赠衣物。李翀一直说西藏就像自己的第二个故乡,从“客人”到“主人”的身份转变,让他想为西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从最初的每年去一次西藏,到后来每年去几次西藏,再到如今他大半年都驻扎在西藏,与好友聚会、吃饭、或者思考一下自己未来的道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何为西藏做更多事情……“现在我去西藏就像回家一样”李翀说。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重要声明

我社从未在地方上设立诸如记者站、工作站、联络站、事业部、文化公司之类的机构,特此声明。《今日中国》杂志社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