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徐华清:中国碳交易市场意义深远


    作者: 本刊记者 骆瑶    字号: T|T    来源: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徐华清在利马联合国气候大会现场接受《今日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意义深远。徐华清认为,中国从2011年启动7个省市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经过近两年左右的准备,目前所有的试点省市都已经成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交易,到今年10月底,交易量已经达到1375万吨左右,交易金额突破5亿人民币,总体状况良好。

徐华清副主任谈到,碳交易作为市场机制对我国而言是新生事物,其意义深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碳交易市场的建立提高了社会控制碳排放的意识:对企业而言,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碳有价,形成了碳是资产、资本、资金的意识,增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对于民众而言,让民众看到可以通过自己的低碳行为实现价值,也可以进行投资等参与方式促进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民众的参与意识。其次,碳交易市场的建立还实现了在法规以及重大制度方面的探索。碳排放管理决定或办法,总量控制及配额分配制度,企业的核算、报告、核查、交易等配套制度,通过试点省市的探索,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第三方面体现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数据管理方面的探索。7个试点省市研究提出了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报告指南以及第三方核查的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报送平台,让碳排放权的交易建立在可靠的、权威的数据基础之上。第四点意义在于,7个试点省市排放权交易平台和登记注册系统的建设,这为全国建立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国家登记注册系统奠定了基础。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作为对市场机制的探索,做出了很好的实践。

此外,徐华清还向记者表示,目前的这种实践还停留在比较初步的阶段,其未来发展还将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为了加快碳交易制度和市场建设,一方面需深化7个试点省市的工作,并探索跨区排放交易,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顶层设计,建立全国统一的总量控制目标及分解落实机制,制定碳排放权交易的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国家注册登记系统。同时,还应加快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工作。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未来碳市场在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实现2030年峰值目标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今日中国》杂志社记者 骆瑶 利马报道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重要声明

我社从未在地方上设立诸如记者站、工作站、联络站、事业部、文化公司之类的机构,特此声明。《今日中国》杂志社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