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海尔:用创新拥抱世界


2016-03-13 10:21:32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文/徐建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被提到了59次,几乎等于前两年报告中被提到次数之和。创新发展理念似一条红线,贯穿会上与会下、会内与会外,牵起中国与世界、历史与未来,奏出激越昂扬的“中国创造”强音。

在中国众多的企业中,海尔集团公司可称得上创新的典范。

在具有颠覆性的互联网时代,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而海尔探索和创新得脚步一直没有停止。30年弹指一挥间。海尔似乎一直在变大、变强;但其对质量的追求永远未变、对创新的追求永远未变、对走向世界的战略永远未变。

中国的海尔、世界的海尔。现如今,海尔正在用创新拥抱世界!

Haier X GE:开启大企业联盟新篇章

2016年1月15日,海尔集团宣布与通用电气(GE)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备忘录,其中包括青岛海尔以54亿美元收购GE旗下家电业务部门,

海尔是中国家电企业里最早在美国建工厂的,也是国际化程度最强的,不管在北美还是欧洲,海尔都是曝光率最高的中国家电品牌。有评论称,海尔“拿下”GE,不仅树立了中美大企业合作的新典范,而且形成大企业之间超越价格交易的新联盟模式,《华尔街日报》形容海尔创造了“中国惊喜”。

如今,全球家电市场已进入互联网发展时代,海尔海外市场已提早布局互联网用户交互生态圈建设,充分借用互联网工具聚合用户资源,满足其线上线下、虚实融合的购买体验需求。目前,仅在全球知名的社交媒体FACEBOOK(脸书)平台上,海尔品牌就已聚集了超过380万的交互粉丝,成为互联网时代“零距离交互用户”的成功探索与实践。

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海尔兄弟

20世纪90年代末,海尔集团进入“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开始全力进军海外市场。海尔在海外市场发展伊始,即创新性地提出“出口创牌”战略,以自有品牌出口,对海外用户在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售后服务等多个角度都提出最高标准的承诺。

据统计,中国自主家电品牌出口量在海外占比中的86.5%都来自海尔。

海尔的产品能够在海外如此受到欢迎,与其坚持创新和过硬的质量密不可分。有几个小小的案例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比如在美国,海尔根据大学生的生活习惯研发了电脑桌冰箱,借此缝隙市场打入美国市场,海尔的电脑桌冰箱上市后很快风靡美国大学校园,并迅速占到美国市场50%的份额。

另外,海尔深入体察欧洲用户的需求,设计研发了法式对开门冰箱、意式三门冰箱等一系列高端家电产品。产品一上市就受到了用户的欢迎和购买,目前欧洲用户只要一想到多门冰箱,首先联想到的就是海尔冰箱。

目前,海尔产品已销往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进入欧、美前十大家电连锁渠道,平均每天海外诞生近6万名新用户。与此同时,海尔海外本土化水平已达到行业领先地位,海外生产海外销售的占比已超过海外终端销额的50%,冰箱产品的海外本土化水平更是达到了70%。

1999年,海尔在美国建立第一个海外工业园。若只看当时,海尔到美国去设厂肯定没有成本优势,但从今天来看,这无疑是个高度前瞻的、正确的决定,今天海尔满足美国当地消费者需求正是依托于美国南卡的海尔工厂。

“互联网+”颠覆传统的创新

一位网名为DK先生的用户提出了一个创意,想把首都鸟巢体育馆的外形设计成为空调的外形,于是就把他的创意发布在海尔众创汇平台,结果吸引了大量用户点赞。通过海尔HOPE设计平台对接全球专业设计资源,运用虚拟设计的手段把这个创意做成样机放在平台上,吸引了更多的用户去交互,同时也吸引了中科院、中标院、三菱、西安交通大学等多家资源共同设计方案,最终形成了天铂一代空调。

这就是海尔正在进行的“互联网+制造”,也是张瑞敏多次提到的对传统制造的颠覆性创新。“传统的制造模式是大规模制造,工厂批量生产之后再销售给用户,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用户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德国提出工业4.0后,很多人认为工业4.0就是机器换人,但是海尔认为,如果仅仅是自动化后的高效率,没有用户要也没有意义。只有工厂的自动化和用户的个性化融合,才能实现高精度下的高效率。”张瑞敏说。

从2005年开始,海尔集团开启企业流程再造和互联网转型的战略。转型10年,海尔全球营业收入实现年复合增长率6%,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2015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1887亿,利润180亿,其中线上交易额达到1577亿,同比实现近2倍的增长。

这仅仅是对传统企业的衡量维度,互联网企业的衡量标准更关注共创共赢生态圈的平台效应。截止2015年底,海尔平台上已经聚集了4700多家外部一流资源,30亿创投基金,1330家风险投资机构,103家园区孵化器资源,诞生1160多个项目。同时,海尔平台有超过100个小微年营收过亿元,已有22个小微引入风投,有12个小微估值过亿。由于海尔模式转型,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去隔热墙,海尔在册员工从最高峰的11万人减少到6万人,但海尔平台为全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却超过100万个。

海尔的模式创新引起全世界范围的关注。2015年11月在维也纳举行的德鲁克全球论坛上,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企业家参会演讲,参会的欧美企业家听了张瑞敏的演讲,认为海尔的变革是激进的,同时也认为海尔的变革超前的,方向是对的。

《大爆炸式创新》作者拉里·唐斯认为,海尔的员工非常有激情、有活力,像这样的情形通常出现在初创型公司里,不会发生在大公司里。“共享经济”的提出者、《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则认为,海尔作为一个先锋和领导者,能够把这些理念付诸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企业内创造了一个新模式。

互联网带给了全世界全新的体验,海尔的创新成功如何?未来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唯有时间能够给出答案,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重要声明

我社从未在地方上设立诸如记者站、工作站、联络站、事业部、文化公司之类的机构,特此声明。《今日中国》杂志社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