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国企深化改革是“去产能”的关键环节特约


2016-03-13 09:57:09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中国网

梁启东盘古智库学术委员,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去产能”是2016年中国经济工作头等大事。在这当中,国企改革是“去产能”的难点,也是关键。

毋庸讳言,目前的国有企业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行业、重化工行业分布较多,负债率普遍比较高,利润下滑比其他类型的经济所有制企业都快。国企的盲目投资、扩大产能是经济下行的重要原因。前些年,钢铁、有色、船舶、工程机械、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的产能过剩,都是因为国企投资失控、效率不高、投资成本过大所致。而且一旦建成达产,要想把产能压下来或者转产,尤其是关闭破产,基本就没可能了。员工失业、税收下滑、政绩考量等,谁也不敢承受这样的风险,根本无法解开这个紧紧的套。目前煤炭、钢铁等行业的企业采取的是宁可一起死、也不愿共同生的策略,亦即价格越跌、生产越多,指望用数量换生存。这样做的结果,是市场愈发混乱,企业日子愈发难过。

进入经济新常态,在增长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国有企业适应能力相对来说较差,其中有不少风险隐患。有关专家认为,现在国企、尤其是垄断性国企,占有全国资源的很大一部分,由于对国企的资源错配,每年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有数万亿元。还有,现在国企的产出在GDP中占14%左右。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如果不尽快针对垄断性国企进行重点改革,预计将会影响到“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GDP目标的完成。

国企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供给侧改革,根本上是推进要素市场的改革,优化要素的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僵尸企业”主要存在在地方国企群体当中。部分国企之所以处于僵而不死、劣不能汰,实际是地方政府在干预和保护,因为这些国企与当地的GDP、就业、财税收入都有很大关系。此外,还涉及到当地的金融风险,地方政府不敢让这些企业垮,不敢让这些企业“黄”掉,一个国企倒闭就会牵扯出背后的一大串问题特别是社会问题,所以地方政府没办法,只好千方百计补救企业,本来早就不生产、不运行了,企业仍然“名头犹在”,所以僵而不死的问题国企越来越多。

供给侧改革将对症下药从生产供给端入手。对于传统产业产能的严重过剩,比如针对煤炭、钢铁、石油、化工等行业,主要是清理“僵尸企业”,让这些行业的过剩产能退出去。在化解煤炭、钢铁等行业的过剩产能方面,会涉及到一些国有企业,基本上是采取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的两种有效手段,化解国企中的产能过剩问题,来整合和淘汰部分国有企业。可见,如果没有央企和地方国企的参与和实质性突破,去产能、供给侧改革都将流于形式。

解决国企产能过剩问题,最根本的还是靠改革。这其中的主要措施要点应对是:一是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二是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三是提出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四是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五是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抓住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强地方发展能力、减轻企业负担等关键性问题加快推进。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重要声明

我社从未在地方上设立诸如记者站、工作站、联络站、事业部、文化公司之类的机构,特此声明。《今日中国》杂志社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