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傅成玉:用“工匠精神”把小事做到极致


2016-03-09 12:00:11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文/本刊记者 张洪

很长时间以来,因为山寨和给人代工,“中国制造”一直是低质、廉价的代名词。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启动以及“十三五”中18条实现智能制造规划的推出,新一轮的制造业提振已经上路。“两会”期间,中石化前董事长傅成玉就中国制造业的困境和出路,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今日中国:“中国制造”与德国工业4.0之间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哪里?

傅成玉:德国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完成后,现在一步一步走到了信息化阶段,是工业4.0。我们好像哪一个阶段都没有完成。有一种说法是“串联”,一步一步走,我们是“并联”,同时四步一起走。这是最大的差别,所以挑战大。

工业化完成后,工业标准体系化、制度化是成型的。我们还没有成型,规范化少。没有完成工业化,智能化、信息化这方面就缺一条腿,就要同时完成两步,甚至加上农业现代化三步,或者信息化四步同时走。

我们要学习西方的东西,毕竟有些领域,如互联网,他们起步,我们也起步,不会太晚,不像工业化落后几十年,追赶得很困难。

今日中国: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我们应该如何把这种精神应用到“中国制造”打造精品中?

傅成玉:这就是工业化的问题!工匠精神是在工业化阶段培养出来的。工业化阶段最讲究质量和程序,把一件小事、小东西做到极致。

我们为什么可以粗制滥造?粗制滥造的不仅是制造者,消费者也满足于此。为什么我们的消费水平会这样?因为我们的工业化水平太短,在过去的30年走完了欧美100年甚至150年的道路,所以会带来这些问题。

工业4.0是一点一点磨出来的,消费者的水平也是一级一级上来的。现阶段,我们的工匠还没有磨出来,这需要长时间的打磨。我们还在为以前的发展方式交学费。日本、德国能把一件小事、一样小东西做得那么细,那是长时间做出来的,我们毕竟时间太短,需求又太旺,所以会忙着供应忽略其他。

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如果一条街上有一家人有9寸黑白电视,大家都要跑过去看。后来过度到了彩色电视,现在又有了液晶电视,这个时间段变得特别短。我们的制造业跟不上,工匠的技术也难以达到要求,所以需要时间。

今日中国:如何解读“十三五”中关于智能制造的规划内容?

傅成玉:这是我们的出路。中国提出“互联网+”,这次总理又提出“工业制造+互联网”,“互联网+”在工业制造中就是解决智能化、大数据的问题。有云计算才能带来大数据,智能化可以解决能耗、物耗的问题,消耗降低、成本降低,这个解决了,我们的流程、工艺都会改变。

但是,信息化有一个基础,所有的数据要求规范化,都要叫同一个名字,比如螺丝就叫螺丝,历史上的东西都要规范起来,整个信息要联通,然后物物相连。能耗、物耗都可以想办法降低,这是我们工业化要走的路。工业4.0就是要走这条路。

今日中国:升级“中国制造”的整体水平具体应该从哪方面入手?

傅成玉:抓住工业化、信息化不放,以节能、减排、降碳和“中国制造2025”作为切入点,大规模技术改造,更新换代。西方工业化是一轮一轮改造上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也要走这样的路,用5-10的时间,一轮一轮改造,中国的工业化一定是世界水平。因为互联网中国用得最好,现在的互联网只是应用在销售,如果用到工业上去,一定会大大提升中国的工业化水平。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重要声明

我社从未在地方上设立诸如记者站、工作站、联络站、事业部、文化公司之类的机构,特此声明。《今日中国》杂志社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