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欧洲的“十三五”机遇


2016-03-07 08:48:52     作者: 王义桅    字号: T|T    来源:

“中国有五年规划,背后还有十年的规划,而且还有‘两个一百年’,真是干着五年的,看着十年的,想着五十年的,而欧洲人考虑的是下一次选举:一个月、一年……”欧洲人对中国模式的羡慕溢于言表。

中国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更是极大吸引了欧洲人的目光。就在审议“十三五规划”的两会召开之际,法国《回声报》这样写道:“一带一路”倡议为冷战结束以来一直没有共同发展计划、强行推动的自由主义民主化遭遇失败后的世界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将会填补欧洲和东亚之两大“繁荣极”之间的人文、政治和经济真空。德国全球新闻网也报道说,“一带一路”新项目的启动,意味着欧亚经济共同体正在诞生,欧洲越来越多地参与亚洲的项目,也给欧洲经济增添新的活力。

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不仅对中国本身,也对中国与欧洲的合作和交流带来重要的意义。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一带一路”全面推进之年。十三五规划将带给欧洲三大机遇:

首先是增长的机遇。2015年中国的出境人数首次过亿,连续三年全球第一;2015年整年入境外国游客人数约为2600万人;截止到去年11月底,中国对外非金融直接投资大约1040美元,同比增长16%;而在“十三五”期间,这些数字都将持续增长,给欧洲市场带来巨大机遇。中国正在推进绿色发展,欧洲在生态、环保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是中国在生态和环保等领域国际合作的优先合作伙伴。欧洲在职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也有大量可兹中国借鉴的经验。

中国的十三五规划提出,打造电子商务国际大通道,培育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培育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型显示、移动智能终端、第五代移动通信(5G)、先进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等成为新增长点。中国在5G技术方面具有先发优势,正与欧洲合作引领5G时代的来临。因为5G技术也是欧盟单一数字市场的支柱,关系到工业未来发展,公共服务现代化,汽车联网、智慧城市、移动医疗服务等创新应用。据估计,至2020年,全球70%的人口将拥有智能手机,260亿台设备将实现相互联通。中国的华为、中兴公司,欧洲的西门子、诺基亚公司是5G技术的弄潮儿,它们的合作正引领中欧合作共赢的新篇章,成为中欧增长的伙伴示范。

其次是创新的机遇。当今世界,新产业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蓄势待发,国与国争夺的焦点在于创新,创新成为缩小南北国家差距的重要手段。中国逐渐成为创新领先者,以实现弯道超车;气候变化问题、能源转化问题等将成为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全球逐步进入绿色工业革命时期。以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制造4.0的对接为标志,中欧的创新合作潜力巨大。

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领域包括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大飞机、研制高档数控机床等,并提出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建设一批示范性绿色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这也是欧洲的创新发力点,而欧洲对待中国的创新较美日更为开放,与中国合作意愿强、经验丰富,必将塑造中欧创新伙伴广阔未来。

再次是治理的机遇。在欧洲危机重重之际,欧洲的十三五期待不只表现在有形层面,也体现在无形层面。中国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与欧洲有诸多契合之处。

中国将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落实减排承诺。中国在自身的发展上,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根本举措,实现各种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推进国际绿色贸易,进行国际绿色合作,积极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与欧洲的理念吻合、共振。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挑战。在知行合一的哲学理念指导下,中国政府积极作为,从中国梦、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及重塑国际经济比较优势、中国的国际责任等层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成就斐然。而具体到欧洲,可以看出,在气候变化领域,中欧相互借势、借力、借道,即借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势,借共同开创国际新秩序的力,借“一带一路”的“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之道。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失败后,欧洲在气候问题上的影响力受到重创。加上中美达成了《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等一系列协议,对欧洲造成很大压力,法国等国因此在2015年底的巴黎气候大会之前进行了广泛的外交斡旋。在难民危机等重重困境下,巴黎气候大会形成了最终的《巴黎协定》,取得了成功,说明欧盟能够继续在世界上扮演好领导角色。中国自身的绿色发展,将有利于落实各项气候大会达成的协议,同时中国不断从欧洲学习绿色发展的经验,与欧洲一道共同为人类气候的改变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切实保障人类最根本的生存权利。

欧洲面临的难民危机、恐怖袭击威胁上升。在涉及世界和平、安全、发展的问题上应加强协调与合作,发挥应有的作用。如若中国在欧洲能切实有效地推进“一带一路”,加强合作,互通有无,发展经济,就能逐步改变欧洲自欧债危机以来呈现的疲软态势,逐步消除影响欧洲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的十三五规划提出,发展深海探测、大洋钻探、海底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等装备和系统。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开发和工程化,逐步形成全球海洋立体观(监)测系统。欧洲作为现代海洋文明发源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是中国不二的合作伙伴。

“东方物之所生,西方物之所熟。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史记·六国年表》这句话,虽然不能直接套用于今天,但喻义颇多: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主要是向西方国家以及中国的东南方向开放,但随着美国“重返亚太”,中国的传统开放模式受到严峻考验,开放重点从东南转至西北,面向古丝绸之路的终点站——欧洲。欧洲在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之后又面临难民危机,有和中国进行合作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愿望。中欧为“一带一路”的两端,双方的合作显得尤其重要。

欧洲国家拥有高端技术,而中国制造能力及高端技术市场化能力非常强,两者只有结合才能规避不必要的竞争,赢得更大市场。中欧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也是国际产能合作的系统效应体现,市场前景广阔。一个典型例子是:法国核能技术世界最优,80%电能是核能,而中国在建核电站占据世界37%,具有最成熟的建设、管理经验,中法合作开拓第三方核电市场,可谓完美组合。当性价比最高的中国核电装备,装上技术最优最安全的法国“核芯”,甚至赢得了英国的核电市场,实现从“双赢”到“三赢”的转变。

另外,十三五规划对于开放发展的战略定位,将有利于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双向开放,利于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利于市场深度融合。“一带一路”和欧洲“容克计划”的对接也将有重要意义,虽然两个计划的量级不一样,但双方能实现互联互通,这就激励了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并且能在欧洲再工业化、铁路网与港口改造、单一能源市场、单一数字市场等方面探讨合作可能性。“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建立泛欧亚能源、交通联系,通过铁路、公路、油气管道、互联网、港口等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中欧可以以此为先驱来对接“一带一路”和“容克计划”;而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银行业)来说,可以通过技术与投资的双重渠道参与容克计划,产生示范效应;中欧可以通过两个计划的对接来促进中欧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同时,欧洲人通过BOT、PPP项目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是保证对接的重要渠道;因为欧洲是多层治理的产物,这就需要在对接时跟欧洲的各个阶层(欧盟、各国、地方、民众)进行广泛接触;最后,还要注意利益和标准的融合,中欧应该建立相应的机制,确保从投资、经贸领域更好对接两个计划。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一环,自从英国去年加入亚投行后,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这也鼓舞了“一带一路”的全球效应,增加了人们对于中欧关系的信心。

总之,“十三五”规划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及其实施,必将引领中欧合作升级换代,令人期待。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重要声明

我社从未在地方上设立诸如记者站、工作站、联络站、事业部、文化公司之类的机构,特此声明。《今日中国》杂志社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