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习近平谈创新发展


2016-03-04 15:04:46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自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公开讲话和报道中,“创新”一词出现的频率之高前所未有。习近平有关创新的论述涵盖了科技、人才、文艺、军事等领域的创新以及在理论、制度、实践上的创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本刊整理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创新的精彩论述。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3年5月14日,习近平在天津视察时表示,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丰富、科技人才众多的优势,建设科技创新高地,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时强调,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和焦点是科学技术,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亚太地区应该推动创新发展。单纯依靠财政刺激政策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增长不可持续,建立在过度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增长得不偿失。我们既要创新发展思路,也要创新发展手段。要打破旧的思维定式和条条框框,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用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用创新发掘增长动力,用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做题为《深化改革开放 共创美好亚太》的演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指出。

“企业是创新主体,掌握了一流技术,传统产业也可以变为朝阳产业。”——2013年11月,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期间表示,要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全球布局产业链,加快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2013年11月4日,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民生建设大领域,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2014年1月6日,习近平在会见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成为科技创新大国。

“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时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切实提高认识。”——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讲话时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

“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 ——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江苏调研考察时强调,把经济发展抓好,关键还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 ——2015年1月21日,习近平在云南调研考察时强调,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2015年4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

“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2015年5月26日,习近平在浙江杭州高新区视察时说,各类企业都要把创新牢牢抓住,不断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队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

“在土地流转实践中,必须要求各地区原原本本贯彻落实党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又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大跃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挥。”——2015年5月,习近平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特别强调,要防止一些工商资本到农村介入土地流转后搞非农建设、影响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等问题。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2015年5月27日,习近平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的讲话时指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在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

“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性战略调整,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性战略调整,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习近平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要激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激情,持续发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

“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会发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2015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习近平在峰会上发表题为《创新增长路径共享发展成果》的讲话时指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把推动创新驱动和打造新增长源作为二十国集团新的合作重点,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共同创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续的全球需求,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

“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指出。

下面图表来源:中国网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重要声明

我社从未在地方上设立诸如记者站、工作站、联络站、事业部、文化公司之类的机构,特此声明。《今日中国》杂志社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