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网络APP改变了中国的餐饮外卖业


2016-03-04 10:10:19     作者: 孟维娜    字号: T|T    来源:

“好厨房是一切幸福的基石。”这句至理名言出自法国烹饪大师乔治斯·奥古斯特·埃斯科菲耶(Auguste Escoffier ) (1846-1935)的名著《烹饪指南》(Guide Culinaire)。这位法国烹饪大师因为此书而享誉世界。然而,如今许多家庭的厨房却变得日渐冷清。特别是在现代大城市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远离厨房,甚至逐渐忘记怎样做饭了,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如此。

在传统的家庭结构中,母亲、祖母站在炉台前手把手传授给女儿辈烹调技艺。这样的传统已经丢失了。今天,我们逗留在曾经做出香喷喷菜肴的厨房的时间越来越短。最近,德国最大的市场研究所,即消费研究会,以此为题作了一次大规模问卷调查。该所的研究人员调查了了22个国家中的2.7万名15岁以上人士——你每周有多少小时是在厨房中度过的。调查结果是:德国人平均有每周5.4小时花在厨房里,法国人是5.5小时,而中国人也只是5.8小时。这三个国家的数据明显低于世界各国的平均数6.4小时。

按照上述调查,普通市民如今每天只有不到1小时时间用于烹饪。职场的压力、缺乏时间、单身一人生活和钱包里不差钱等等构成了选择省时、省事的用餐方式的原因。所以,从巴黎到北京越来越少的人摆弄炒菜勺了。在德国和法国,人们如果不下厨做饭,那么他们会选择缺乏营养的小吃、快餐和只需加热的熟食;然而在中国——这个美食家的国度——人们却不愿意这样打发自己。在中国,精明的生意人早已将这种不利的发展变成了商机,想出了许多互联网上和互联网下做生意的好主意,以满足现代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以便捷的方式将可口并且搭配均衡的一顿饭送上客户的餐桌。

获得食物的新途径

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的行业是餐饮外卖平台。根据易观智库(Analysys QianFan)的一项调查。去年,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的营业额高达458亿元(64亿欧元),同比增加了200%。根据该机构的预测,在今后五年,这个市场还将有强劲的增长。到2018年这个市场的营业额将达到2455亿元(344亿欧元)。

在中国这个行业的大玩家除了也建立了APP的麦当劳之外,还有美团外卖(Meituan Waimai)、饿了么(ele.me)、淘点点(Tao Diandian)、百度外卖(Baidu Waimai),还有电商巨头京东设立的快递APP(京东到家)。这些餐饮外卖平台都进入了中国外卖服务APP下载排行榜的前十。

特别是在中国的大城市里订餐APP受到如此追捧,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不论订餐者在城市的任何地方,只需要按几下按键就能确定附近他所喜爱的餐馆的位置,可以查看该餐馆的菜单和对菜肴的评价,在几秒钟内便可以下单。与快速投递一样,网上订餐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的APP跟踪他的订单受理后从烹饪到取餐直至递送的整个过程。很快快递员就将他喜爱的菜肴送到家门口了。订餐者要么用现金买单,要么用便捷的网上服务平台如微信(WeChat)或者是支付宝(Alipay)付账。许多网站还为餐馆的会员客户大打折扣;与此同时,仅仅几元钱的送餐费还可能免除。

易观智库提供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和公司白领是网上订餐服务的主要客户群。然而,在居民小区里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卖送餐员骑着电动自行车穿行其中。业内人士认为,在未来社区的居民也将成为外卖业最具有增长潜力的客户群。

众所周知,中国人擅长烹饪美食和开发新的商机。因此,在过去的几年里,新兴企业大胆地涉足这一新行业并且挑战多家餐饮外卖公司传统的递送模式。其中有几家新兴企业通过创新的经商模式不仅赢得了中国智能手机用户的青睐,而且还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投资。

与青年菜君(Mr. Food)一道自己做饭

这些新兴企业的佼佼者之一是2014年成立的门户网站“青年菜君”(Mr. Food)。这家企业经商的点子使许多不愿去餐馆就餐的人怦然心动。它不提供餐馆大厨房里烹饪出来的菜肴,而只供应菜肴的半成品,即烹饪所选菜肴所需要的基本食材,这些食材已经被洗净、切好并分别装在小塑料袋中,盛在一个塑料盒里,直接送到客户家中。这样一来,上班族回家后不再需要繁琐地采购、清洗、削皮和切菜,可以便捷地做出可口的晚餐来。在青年菜君的网站上,顾客除了可以选择许多“经典菜肴”,例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外,还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各种面食。此外,在每一道菜下面附有烹饪指南和简单易懂的烹饪步骤。

青年君菜网站的创始人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三名毕业生。为了创业,他们很快放弃了自己报酬优厚的工作。他们的经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模仿了国外提供类似服务的新兴企业,比如说美国的企业Blue Apron或者位于柏林的HelloFresh,这家柏林的企业以它提供的食品盒给国外市场带来了冲击。这些国外企业的经营模式对中国市场来说是再适合不过的了,对此人们只需看一看那些关于在部分餐馆的厨房里使用劣质的食用油、食材和因卫生不达标而出现的食品安全丑闻就不难理解了。如果客户自己掌勺,那么他可以使用青年菜君提供的天然食材,加自己的佐料和食用油来烹饪菜肴。只是客户必须提前一天预订,第二天快递便将食品盒送到家中。

喜欢大厨在自己家中做菜吗?

如果有人不仅仅让食材送上门而且还想将做菜的厨师请进门,那么,他应该将APP“好厨师”(Good Chef)下载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中。这家同样是在2014年创建的新兴企业目前已经将其业务范围扩大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通过这家企业的APP顾客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名厨请到家里来。为这个平台提供服务的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厨师,他们身穿洁白的围裙、头戴厨师帽出现在客户面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需要的话,厨师除了带来所有食材之外,还随身带来厨具。就是洗涤碗碟这样的活也由他们包揽下来。

这种一揽子包干的服务价位并不高,完全可以与普通的订餐服务竞争。比如说,最划算的套餐仅售99元(折合约14欧元),菜品是包括鱼和肉在内的四菜一汤。此外,客户还可以选择这个地域广袤大国中的各种地方风味菜肴。对于家庭聚会、公司庆典或者大型宴会,“好厨师”都能提供不同的菜单以供选择。如果愿意,客户还可以从上门服务的厨师那里学一些小诀窍并且与厨师切磋厨艺。“好厨师”与普通送餐公司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充满了人情味。

“与母亲烹饪的菜肴一样”

同样富有人情味的还有另一家送餐公司,即“回家吃饭”(Home-Cooked)提供的服务。通过这家公司的APP同样可以预定可口的饭菜。然而,其不同之处在于,菜肴不是由职业厨师在餐馆厨房里烹制出来的,而是由周边的烹饪爱好者在自家的厨房里做出来的。顾客通常需提前一天订餐,这样,注册的业余厨师才有时间购买新鲜食材。

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回家吃饭”的客户可以在智能手机上获取有关附近注册私人厨师的信息。每位厨师名下附有相关介绍,通常还配有他们的拿手菜和新派菜的菜肴图片。针对这些菜品客户可以予以评价。

浏览这些业余厨师的介绍,不难发现厨师大多是中年妇女,他们的孩子已经走出家门独立生活。除了中年妇女之外,还有一些愿意与网友分享厨艺的上了年纪的妇女。虽然这些业余厨师在自家为他人做饭可以挣点外快,但这对于许多业余厨师来说是次要的,他们主要的动机是与他人分享烹饪的快乐。

起初,APP的职员只是在北京和其它大城市的菜市场亲自招募业余厨师,如今这种理念已经顺理成章。由于有大投资者的介入,在许多地铁车厢里都贴着APP的广告。那些热衷于烹饪的人们早已通过企业自己的网站进行注册登记了。

为了确保符合卫生标准,每一个业余厨师在入职前必须接受卫生培训并且持有健康证书。此外,“回家吃饭”公司的职员还检查应聘者的厨房,向他们提出建议,指导他们入职并且帮助他们建立介绍自己烹饪水平的网页。之后,便是有一位以体验为目的顾客品尝菜肴,并且对烹饪出来的菜肴作出评价。与旅游住宿门户网站airbnb的模式相似,“回家吃饭”向它作为自由职业者的雇员们提供免费摄影服务,如果雇员愿意,还可以为数码菜单提供专业的菜品照片。

菜肴通常由业余厨师亲自提供的,这可能是这家新兴公司成功的秘诀之一。这家公司已经将其业务发展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这种运作模式与“好厨师”相似,也富有人情味——订餐就有机会认识一位邻近居民。这样就使小区居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APP以自然的方式重新整合了人际关系的资源。在过去大家庭的联系中,通常是一人做饭,众多家庭成员一起吃。这种人际关系在小家庭和单身家庭到来之后逐渐淡漠,但通过互联网时代的创新,那种大家庭的联系以奇特的方式再次回归人们身边,并将他们带到家庭厨房。“厨房”——如果援引乔治斯·奥古斯特·埃斯科菲耶的名言——“是一切幸福的基石。”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重要声明

我社从未在地方上设立诸如记者站、工作站、联络站、事业部、文化公司之类的机构,特此声明。《今日中国》杂志社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