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带来什么?


2016-03-03 09:38:29     作者: 胡江云    字号: T|T    来源: 今日中国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中国为什么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将如何推进这一改革备受关注。

改革刻不容缓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先后进行了农村改革、国企改革等;实施了承包责任制、租赁制、厂长经营负责制等;设立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4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设立海南省与经济特区,极大地发挥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1992年,中国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品从匮乏、供不应求逐步到齐全、丰富多彩,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期,中国开始告别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中国引进外资,加工贸易快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包括大多数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中国生产了大量的产品,基本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初步解决长期以来物质匮乏和供给不足的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相当多的经济体仍然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发展水平,因而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但是,中国国内市场需求仍有较大的潜力。中国多年成为中上等收入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14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7400美元,平价购买力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3170美元。根据瑞士信贷银行2015年10月发布的统计数据,中国中等收入阶层人数达1.09亿人,年收入在1-10万美元之间的有3.6亿人,10-100万美元之间的有2304.5万人,100万美元以上的有133.3万人。

随着收入水平提升和生活水平改善,人们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中国消费者特别是小康生活水平的群体,以及1990年以后出生的新一代,对市场产品和服务不再仅仅关注价格,更多是关注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服务水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购买产品有品牌、有质量、有文化,也希望享受到良好的服务,包括医疗健康服务、旅游文化服务等。但是,国内提供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缓慢,市场壁垒障碍长期不能消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出境旅游、跨境电商等方式享受国外有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面对庞大有消费能力的市场群体,中国国内企业难以提供有质量品牌产品和高水准的服务,即使能够提供也存在不便利、成本高等各种问题。即,国内供给结构出现了问题。中国政府改革供给领域的结构性问题,目的就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提升有效供给

根据经济学基本规律,市场由两方面因素形成的,即供给侧与需求侧。围绕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供给学派认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供给侧强调配置劳动力、土地、原材料、资金、技术、创新等要素,为全社会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而需求学派强调,需求充足与否决定经济发展状况,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是理想的市场经济状态。当市场需求不足时,刺激投资、消费、对外贸易来促进需求增加,从而实现市场供求均衡和经济社会发展。

无论是强调供给侧还是强调需求侧,都有其局限性,因为发挥其作用都需要相适应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采取了需求管理政策,增加投资,短期内解决了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增加了就业和促进经济复苏。但是,随着时间的退役,在中国,地方债务不断加重,市场交易成本增加,产品质量事故频发,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信心和认知度,经济发展陷入了新的困境。

因此,当前中国经济不仅需要解决需求问题,更需要解决供给方面的问题。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需要确保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供求决定的价格法则引导市场发展,税率、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市场的灵敏性充分体现;二是要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积极引导市场不是代替市场,尽可能放开竞争性领域,对关系到国民福利的公共服务领域加大投资,为全社会提供有质量的公共服务;三是要求政府降低市场壁垒,推进国内外市场一体化进程,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有利于市场主体组织国内外资源要素,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最终提高市场主体的国际竞争力和服务质量;四是尽可能降低各类要素成本,促进市场主体提高效率和质量,从而有利于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结合国内外市场推进

2015年底,中国政府提出了2016年乃至今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因此,如何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是摆在明我们面前的最紧迫和现实问题。

在全球化竞争中,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质量。因此,中国更需要强调市场主体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全国范围内,政府部门推进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的普及和执行,并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知识产权、公平竞争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特别是加大惩治和处罚力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给予人民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确保市场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其次,中国政府加快打破国内外市场壁垒步伐。一方面,中国与一些经济体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相关产能合作备忘录,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机遇和空间。特别是,2016年中国与韩国、澳大利亚等经济体全面实施FTA,大幅度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壁垒;中国正进行与东盟FTA升级版的谈判,以及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谈判等,有利于引导中国市场主体的生产行为和提升服务质量。

在国内,2016年继续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其首要任务就是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最迫切的就是促进交通便利和降低运输成本,减少有质量、信誉产品和现代服务进入北京等特大城市的成本。

新的经济形势下,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领域,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尽管普通产品供过于求,但是个性化、定制化、公共性的消费与服务严重供给不足。地方政府应积极创新和加快弥补短板,建立和完善社区以及农村的公共服务,包括医疗、文化、健身、教育等,从而解决基层组织的公共性服务不足问题。

对于中小企业,政府需要做好三方面事情,弥补其短板: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帮助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例如,深圳市政府长期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包括家具、钟表、服装研发中心,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材料表面分析检测中心等;给予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的机会,包括政府采购招投标中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机会;对中小企业融资给予支持,包括优惠利率和信用担保等。

最后,要支持供应链等新型业态促进企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产能、库存、杠杆都是市场主体经营过程中的行为,产能过大说明效率不高有待改进,库存过多说明产品缺乏竞争力,杠杆过高说明市场经营风险尤其是金融隐患明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市场主体创新,深圳、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应用供应链新型业态,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积极创新,借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素相对自由流动的背景,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以大数据为支撑,发挥规模效应,跨界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和内外体系,大幅度库存、供需、研发等环节的交易成本,实现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的目标。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14年、2015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分别高达1万亿元和1.2万元人民币。我们可以预计,如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位,国内供给至少可替代部分国外消费,中国制造将迎来更多机会。

胡江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重要声明

我社从未在地方上设立诸如记者站、工作站、联络站、事业部、文化公司之类的机构,特此声明。《今日中国》杂志社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