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赖的伙伴 坚实的平台 “治国理政读书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在南非比勒陀利亚成功举办

2024-08-16 14:47:00 【关闭】 【打印】

815日,治国理政读书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与会嘉宾合照留念 (摄影 王曦)  

  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前夕,815日,中国外文局欧非中心在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举办“治国理政读书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来自南非高端智库、外交界及学界的与会嘉宾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推进非洲国家治理、共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以及对非洲国家可借鉴的治国理政经验展开热烈讨论。读书会吸引了来自南非国家行政学院、南非大学以及南非当地媒体和中国驻南非主流媒体70余人参加。 

   

南非国家行政学院副总司长博茨哈贝罗·玛佳 (摄影 王曦)  

  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需加深相互了解 

  南非国家行政学院副总司长博茨哈贝罗·玛佳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进步,这种进步与中国的文化和人民认同感分不开。中国发展的奥秘集中体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到第四卷中,这套书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习近平主席的治国思想博大精深,令人敬佩。对于非洲人民来说,越早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就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大的发展成就。 

  首先,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需要中国和非洲人民更深的相互了解。这是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中国需要了解非洲需要什么,非洲更应该了解自己需要什么。 

  其次,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非洲人民需要更好地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在这方面,中国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中国在各领域都有具体而明确的发展目标。非洲国家有丰富的资源,有山川大河、自然资源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帮助非洲更好的发展。 

  最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需要对双方发展都有利的平台。中非合作论坛恰恰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非洲国家更好地设计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更好地向自己的发展目标努力。 

    

南非资深外交官、前南非驻西班牙、日本、马达加斯加大使格尔特·格罗布勒(摄影 王曦)  

  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经验 

  南非资深外交官、前南非驻西班牙、日本、马达加斯加大使格尔特·格罗布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七十多年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这是中国迅速发展的基础。中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消除绝对贫困,建成了小康社会,现在正在努力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发展奇迹。 

  许多全球南方国家都对中国式现代化有足够的信心,认为中国的发展能够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更好的发展经验。事实上,这也体现了中国的对外政策能够促进全球南南合作,促进南北对话。 

  与中国积极参与并支持非洲发展不同,美国的态度令人失望。特朗普政府对非洲毫无帮助,拜登政府虽然口头上表示对非洲加强支持,但并没有提出任何明确的、一贯的计划。虽然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在2023年访问了非洲三国,但拜登就任总统之后的非洲首秀依然没有出现。这与中国和非洲国家频繁的高层互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非洲国家对美国和西方国家也不会抱有希望。 

  非洲也在努力向一体化方向发展。非洲大陆自贸区的成立被世界银行誉为“改变世界格局”的事件,将54个国家的13亿人口凝聚到一起,其生产总值达到3.4万亿美元。非洲大陆自贸区希望中国能够更多地参与进来,只有中国源源不断地提供支持,非洲大陆自贸区才能更好地发展。 

   

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戴维·孟尼耶(摄影 王曦) 

  新质生产力为促进中非合作拓展新渠道 

  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戴维·孟尼耶 

  中国目前正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对于新时代的中国来说,是符合其发展阶段特性的,表示中国正在从依靠重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传统增长方式向以科技创新、高科技研发为代表的高质量增长方式转变。 

  中国也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能够更加有效地生产出高质量产品。中国已经成为清洁能源技术的先行者,包括风力发电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以及太阳能板等一系列产品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中国生产出世界80%的太阳能板,世界三分之二的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机。据报道,中国清洁能源在2023年贡献了1.6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国共产党最近刚举行了二十届三中全会,全会又出台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更多措施。相信这些措施会进一步帮助中国培育新质生产力。 

    

南非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关系和伙伴部部长邦加尼·玛耶梅勒(摄影 王曦) 

  相互信任是中非关系的重要基石 

  南非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关系和伙伴部部长邦加尼·玛耶梅勒 

  非洲和中国的友谊是建立在相似的历史遭遇和对美好未来共同期盼的基础上的,共同反对殖民主义,反对霸权主义。中国和非洲人民有共同的期盼,期盼发展、期盼和平共处、期盼共同富裕,这也是非洲的乌班图文化和中国儒家文化共通的地方。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和非洲合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非洲和中国的关系可以用五个C来概括,即共通性(Commonality)、一贯性(Consistency)、互补性(Complementarity)、融合性(Convergence)、共识(Consensus)。这也是中非友好合作能够持续的原因。相互信任也是中非关系的重要基石。 

  中国和非洲需要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以促进双方可持续发展,增加发展中国在世界发展中的话语权。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建立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是资源的公平分配。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为非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让发展中国家可以用自己的语境和知识,按照自己的计划发展。 

    

南非大学塔博·姆贝基学院毕业生学术项目主任艾迪斯·法斯瓦娜(摄影 王曦) 

  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促进双方相互了解 

  南非大学塔博•姆贝基学院毕业生学术项目主任艾迪斯•法斯瓦娜 

  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机制和项目上的,特别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一直主张建立一个和谐且相互联系的世界,每个国家和人民能够和平相处,共同繁荣。非洲国家经历过苦难的过去,但非洲人民有自己的身份认同,坚持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式。 

  中国提出了很好的概念:中非命运共同体,这应该是相互关联、互利互惠、相互包容、可持续以及在全球治理基础上的共同体。非洲人民非常欢迎这样的共同体。这需要中国和非洲人民的相互了解。高等教育可以促进人民的相互了解,教育上的相互交流能够促进文化共通,消弭误解,建立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 

  人力资本发展是促进中非合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有很多非洲留学生在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在南非,也有很多中国学生来学习,他们有的甚至能说祖鲁语。这些都是促进中非加强伙伴关系的人力资本。伙伴关系要求平等,在这一点上,中国做的很好,与非洲的各项合作都是在平等基础上的,从来不会有霸权现象发生。 

  中国的不干涉政策是很好的政策。经济合作是互惠的,我们不愿意看到有人在非洲指挥我们不能这样做,或者不能那样做。我们生活在非洲,我们自己知道应该怎样做。 

    

TV BRICS非洲频道总裁阿雅达·赫洛(摄影 王曦) 

  中国和非洲的发展计划相互支持 

  TV BRICS非洲频道总裁阿雅达·赫洛 

  非盟提出的2063议程致力于建立一个一体化、繁荣且和平的非洲。这一议程的目标包括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一个有着强烈文化认同感和共同价值观的非洲。 

  同时,在中非合作论坛的基础上,中国提出了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规划出在多领域加强中非伙伴关系的具体目标和措施。提出的第一个三年计划就要解决诸如卫生、贫困、贸易、投资、数字创新、绿色发展、能力建设、文化交流以及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这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加深中非联系的重要举措,聚焦于互利互惠和共同增长。 

  南非也提出了自己的国家发展计划2030,旨在2030年消除贫困,减少不平等,重点放在促进包容性增长、提供更好的教育、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转型,惠及全体南非人民。 

  这三项计划相互支持,能够共同促进非洲发展和中非合作,目标是促进非洲的可持续发展、和平和繁荣。所有这三项计划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战略,促进中非之间的相互支持,聚焦于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和平安全,对于非洲来说,都非常重要。 

    

南非外交学会主任科坦·巴纳(摄影 王曦) 

  可持续发展是中非合作论坛议程的核心 

  南非外交学会主任科坦·巴纳 

  即将到来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中非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提供了解决的机会,并为未来中非合作规划了前进的方向。明年,中非合作论坛将迎来25周年,应该不忘初心,重新审视论坛最初的目标和任务,保证它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继续向前。 

  今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聚焦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的协调稳步推进。这几项倡议为中国和非洲国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框架,能够解决诸如贫困、不平等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并在中非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人才培养上提供进一步加深合作的基础。 

  为进一步加快非洲一体化,中非合作论坛也聚焦于促进地区合作,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帮助非洲国家建造了大量现代化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设施,增加了非洲各国的互联互通,这无疑对非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解锁了非洲丰富的资源,创造了新的发展机会。 

  可持续发展应该是中非合作论坛议程中的核心部分,促进绿色发展、数字创新和社会包容。今年的峰会将要出台的措施和政策将无疑与非盟的2063议程以及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致的,为中国和非洲国家长期发展做出贡献。 

    

南非大学教授秦效顺(摄影 王曦) 

  中非合作论坛为非洲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南非大学教授秦效顺 

  中非合作论坛自成立以来,在很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中非双方的发展,惠及双方人民。在政治互信、经贸往来、农业合作、基础设施建设、自贸区和经济特区建设、可再生能源和高科技合作、培训、金融合作以及人文交流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框架下,中国帮助很多非洲国家修建了学校,邀请数以万计高端非洲人才来华培训。中国发起了“未来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非洲学生就业计划。中国还将继续与非洲国家合作,设立鲁班工坊,鼓励中国在非洲的企业为当地人提供不少于100万个就业机会。 

  世界正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中国和非洲国家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国家正在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这个世界的走向。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进一步夯实中非合作基础提供平台,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促进中非包容性发展,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国外文局欧非中心非洲分社首席记者倪延硕 (摄影 谭明霞) 

  中非交流日益频繁 

  中国外文局欧非中心非洲分社首席记者倪延硕 

  最近几年,中非高层互访日益频繁。去年8月份,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非洲国家领导人在南非举行了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为中非关系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今年9月份,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在北京举行,中非领导人时隔6年,再次聚首北京,共襄中非发展大计;明年,G20峰会将在南非举行。届时,中非领导人又将聚首,共同谋划中非合作大计。 

  中非合作的主要特点就是“言必行、行必果”。在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伊始,中方立即成立了后续行动委员会,定期对论坛成果的执行进行评估,确保所有的政策和措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 

  中非合作一直是以非洲国家的需要为基础。为了帮助非洲国家实现非盟提出的2063议程,中国在20152018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会议上分别提出了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和九项工程。目前,出台的措施都已经完成,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非洲国家正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前进,而中国,作为非洲值得信赖的伙伴,也在提供相应的支持。在20238月举行的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实施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这些计划涵盖了非洲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亟需的领域,将为非洲国家实现工业化提供坚实的保障。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