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中非农业合作下一步重点是解决粮食产量问题

2022-03-07 11:03:00 【关闭】 【打印】

2022年2月,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在安徽省当涂县实地调研油菜生产。(受访者供图) 

  “我认为,中非农业合作下一步重点是满足当地老百姓对口粮的需要。”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在接受《今日中国》记者采访时说。

  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全世界大概有10亿人仍处于饥饿之中。非洲情况不容乐观。2021年底,由非洲联盟委员会、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共同发布的《2021年粮食安全与营养状况非洲区域概览:统计数据和趋势》报告显示,地区冲突、气候变化以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引发的经济衰退,导致非洲饥饿人数持续上升。2020年非洲营养不良人数为2.816亿,较2014年增加8910万人。

  赵皖平坦言,非洲国家农业发展面临困难。尽管非洲大陆拥有世界60%的可耕地,但是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生土地多熟土地少,要经过几十年耕种才能够把土地中的养分配齐,因此农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直以来,农业合作是中非合作的重要方面。“在非洲国家,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推广的作物品种,如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主粮达到高产。”赵皖平表示,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帮助解决粮食产量问题。

  赵皖平所在的安徽省对口援助津巴布韦,安徽省农科院已经派遣农业专家赴津巴布韦开展农业合作。他表示,农业援助主要涉及试验示范,把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理念和综合型配套设施推广过去。“目前工作整体属于基础阶段,例如试验玉米和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在当地的运用,还没有真正做到大规模援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中非农业合作中推出多项实实在在的举措。2012年以来,在华培训非洲农业学员7456人次;通过实施援非百名农业专家、援非农业专家组等项目,培训非洲当地5万余人次,建成23个农业示范中心。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再次提出新举措,其中实施对非减贫惠农工程中,将为非洲援助实施10个减贫和农业项目、向非洲派遣500名农业专家、在华设立一批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鼓励中国机构和企业在非洲建设中非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以及支持在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发起“百企千村”活动。“我们就是通过各种形式,联合各方面力量,使中非农业合作最终惠及当地百姓。”赵皖平表示。

  针对更广大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援助,赵皖平表示可以分享我国脱贫攻坚的一些经验,比如精准施策、两不愁三保障等以发展产业。“要传授一种产业发展理念,一方面致力于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发展产业解决他们的小康和富裕问题。”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